难点详解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同步训练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难点详解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同步训练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30 11:0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同步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之比是2:3,时间之比是2∶1,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2∶3 B.1∶2 C.4∶3 D.1∶3
2、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
B.小明推桌子没有推动,是由于推力小于摩擦力
C.小明起跳后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脚的推力
D.小明将足球踢出去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3、吟诵古诗,品读经典,收获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九月降霜秋早寒”,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两岸青山相对出”,描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D.“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下列数值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一个普通矿泉水瓶内可盛500L的水
C.最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3℃
D.正常的成年人心脏每跳动一次约为1min
5、在襄阳东站站台上,甲、乙两列高铁停在在平直的轨道上。过一会儿,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站台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6、最新研制的磁悬浮列车以6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列高铁以3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与高铁相比,磁悬浮列车()
A.一定运动更快 B.一定运动更远
C.运动时间一定更短 D.可能运动更慢
7、2020年2月7日这一天,很多人都玩起了“立扫帚”游戏。如图所示,扫帚立而不倒的原因是()
A.扫帚的重力变小
B.扫帚的重心变低
C.扫帚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恰好平衡
D.扫帚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恰好平衡
8、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展品“惯性车”。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当它将要从“∩”形框架的下方通过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向上弹出一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又与通过框架的火车相遇,并恰好落回原来的孔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小球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B.相对于小火车,小球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C.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前的力
D.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
9、有甲、乙两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A.甲受非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B.两物体都受非平衡力作用
C.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D.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
10、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必须接触
C.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百米赛跑时,某同学前 40m 做加速运动,后 60m 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为6m/s,测验成绩是 15s.他经过中点(50m 处)时的速度是   m/s,前 40m 的平均速度是    m/s.
2、如图所示的情景,受到敲击的2号棋子飞了出去,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   不会随之飞出,在重力的作用下,最终竖直下落,它的重力势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若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
4、如图所示,一物体重为5N,对它施加一个3N的水平推力使其静止在墙上,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摩擦力的大小   。若水平推力增大两倍,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点滑至b点(如图甲所示),是因为木块具有   ,木块能停在b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如图乙所示,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当木块静止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选填“左”或“右”),大小是   N。若小明向左加速拉动小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有一辆汽车在进入隧道前鸣笛一声,汽车的运行速度是90km/h,司机鸣笛后5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多远?
(2)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2、二十一世纪“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大桥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海底隧道全长5.6km),大桥上有如图甲所示交通标志,同时此处大桥上还设有“区间测速”,就是在两个监测点安装监控探头,测出车辆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判断是否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6km,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乙所示。
(1)交通标志表示意义是什么?
(2)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用了多少时间?
(3)轿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超速?
3、假期,爸爸带小可从大田驾车到三明,然后从三明乘动车去福州。出发前,小可上网查询的列车时刻表,如图。开车途中,8∶10时,小可看到路边的标志牌,得知距三明动车站还有40km,汽车速度仪显示的速度如图乙,若保持这个速度行驶,则:
车次 三明开 福州到 运动距离
D6321 08∶35 09∶49 220km
D3303 09∶33 10∶33 220km
(1)从该标志牌到三明动车站需多长时间 父子俩最快能赶乘上哪一车次
(2)该车次动车从三明到福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若该列车途中以40m/s的速度通过长度为600m的隧道,如图丙,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20s。该列车的车身长度是多少m
4、如图a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小球分别位于A、B两点,同时开始沿互相垂直的方向匀速运动,已知AC=50cm、BC=90cm,甲的速度为0.2m/s。
(1)甲小球由A点到C点的时间t;
(2)为使两小球刚好在C点相碰,求乙小球的速度;
(3)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现将乙小球换成长MN=10cm的滑块(宽度很窄),N端放于B点,如图b所示,为使两者相碰,求滑块的速度范围。
5、南通开往南京的D5538次动车途经泰州,下表列出了该次动车从泰州到南京的时刻表.
  泰州 江都 扬州 南京
到达时间 18:40 19:00 19:20 20:10
发车时间 18:42 19:02 19:22 ﹣﹣﹣
里程/km 118   183 283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列车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平均速度为120km/h,则表格中江都段的里程数应为多少km?
(2)求列车由泰州开往南京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   cm;tAB=   s;vAB=   cm/s。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由速度计算公式 可知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速度计算公式 计算即可。
2、【答案】A
【解析】【解答】A.拍打衣服前,衣服和灰尘都处于静止状态,当拍打时,衣服处于运动状态,灰尘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脱离衣服,A符合题意;
B.由于小车没有推动,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等于拉力,B不符合题意;
C.小明起跳后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小明具有惯性,C不符合题意;
D.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
(3)物体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惯性的原因;
(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答案】A
【解析】【解答】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错误,符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青山是运动的,以孤帆为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风吹草低见牛羊”,草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答案】C
【解析】【解答】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A不符合题意;
B.一个普通矿泉水瓶内可盛500mL的水,B不符合题意;
C.最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3℃,C符合题意;
D.正常的成年人心脏每跳动一次约为1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5、【答案】B
【解析】【解答】由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站台都向南运动可知,说明乙车一定是向北运动;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两种可能:一是甲车向南运动;二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由此说明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结合甲、乙两列车的运动情况判断即可。
6、【答案】A
【解析】【解答】解:A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由题知,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大于高铁的速度,故磁悬浮列车定运动更快。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BC、根据v= 可知,路程与速度的大小和时间的多少有关,磁悬浮列车和高铁行驶的时间关系未知,无法比较运动的远近:磁悬浮列车和高铁行驶的路程关系未知,无法比较运动的时间多少。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理学中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定义了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快。
7、【答案】C
【解析】【解答】扫帚此时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受力是平衡的,其实扫帚只受重力和支持力。
故答案为:C。
【分析】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力平衡。
8、【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情景,火车运动,上升的小球能落回原来位置,说明小球相对于地面是曲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小球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小球在上升,相对于火车而言,小球是直线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小球离开火车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C不符合题意;
D.小球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和火车班次相同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有的状态。
9、【答案】D
【解析】【解答】由s-t图象可知,甲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甲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乙的路程随时间变化不改变,所以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10、【答案】D
【解析】【解答】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A不符合题意;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可以不互相接触,B不符合题意;
C.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只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间有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二、填空题
1、【答案】6;8
【解析】【解答】百米赛跑时,后60m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为6m/s.则他经过中点(50m处)时仍做匀速直线速度,所以速度为6m/s.后60m运动的时间为 = 10s.检测成绩是15s.则前40m用时15s 10s=5s,所以前 40m 的平均速度是v前= =8m/s.
【分析】利用速度的公式v= 来求解.
2、【答案】运动状态;惯性;减小
【解析】【解答】解:(1)受到敲击的2号棋子飞出去,该棋子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2号棋子被击打出去以后,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最终竖直下落;(3)上面的棋子在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它的重力势能减小。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惯性;减小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有状态,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变大。
3、【答案】机器人;运动;相对
【解析】【解答】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机器人,因为托盘相对于机器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若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相对于餐桌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说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是运动的;综上所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4、【答案】竖直向上;5N;不变
【解析】【解答】物体静止在墙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5N。水平推力增大两倍,物体仍然静止在墙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分析】静止在墙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压力增大,静摩擦力不变。
5、【答案】惯性;左;2.6;不变
【解析】【解答】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由于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右的运动状态,所以木块从车上的a点滑至b点。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当木块静止时,木块相对于小车向右运动,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由图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6N,由于木块保持静止,所以受到平衡力作用,故摩擦力等于拉力,即摩擦力为2.6N。若小明向左加速拉动小车,由于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不变,摩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分析】惯性使运动的物体继续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根据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可以测量力的大小;结合二力平衡计算摩擦力。
三、计算题
1、【答案】(1)解:汽车的运行速度是
由可知,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
答: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125m;
(2)解:5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鸣笛时火车距离隧道口的距离为s,则有
则火车鸣笛时距离隧道口的距离是
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的距离是
答: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有787.5m。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声速和时间的乘积,计算声音的路程;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2、【答案】(1)解:交通标志表示的意义是小型客车限速100km/h。
答:交通标志表示的意义是小型客车限速100km/h。
(2)解: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用的时间
答: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用的时间是 。
(3)解:t=12min=0.2h
轿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是
所以该轿车没有超速。
答:轿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是 ,没有超速。
【解析】【分析】(1)根据交通标志牌判断含义;(2)根据时刻差计算时间;(3)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3、【答案】(1)解:由题意知,s1=40km,限速v1=80km/h,从该标志牌到三明动车站的时间
他们8∶10开车出发,到达三明动车站的时间为8∶40,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只能赶上D3303车次。
答:从该标志牌到三明动车站需30min,爷孙俩最快能赶上G3303车次;
(2)解: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D3303到达福州所用时间t′=10∶33-9∶33=1h
动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答:该车次动车从三明到福州的平均速度为220km/h;
(3)解:列车的速度v3=40m/s,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t3=20s,列车过隧道通过的总路程s总=v3t3=40m/s×20s=800m
列车过隧道通过的总路程为隧道长度加上列车长度,所以列车的长度s车=s总-s隧道=800m-600m=200m
答:该列车的长度是200m。
【解析】【分析】(1)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2)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3)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4、【答案】(1)解;由 可得,甲小球由A点到C点的时间
答:甲小球由A点到C点的时间为2.5s
(2)解;为使两小球刚好在C点相碰,则乙小球的运动时间为t=2.5s,乙小球的速度为
答:乙小球的速度为0.36m/s
(3)解;甲小球刚好和N端相碰时,滑块的速度等于乙小球的速度,即为0.36m/s,甲小球刚好和M端相碰时,滑块在2.5s内运动的路程s=sBC+lMN=90cm+10cm=100cm=1m
此时滑块的速度
所以,为使两者相碰,滑块的速度范围为0.36m/s~0.4m/s。
答:滑块的速度范围为0.36m/s~0.4m/s。
【解析】【分析】(1)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2)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3)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5、【答案】(1)解:已知列车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平均速度v=120km/h,由表中数据可知,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行驶时间t=19:00﹣18:42=18min= h=0.3h,由v= 可得,泰州距江都的距离s=vt=120km/h×0.3h=36km,所以表格中江都段的里程数应为118km+36km=154km
(2)解:由表中数据知,泰州到南京的距离s′=283km﹣118km=165km,用时t′=20:10﹣18:42=1h28min=1 h,列车由泰州开往南京的平均速度:v′= 112.5km/h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2)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
(2)小
(3)4.00;2;2.00
【解析】【解答】(1)本实验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计算对应的平均速度,其原理是 。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让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
(3)由图示知sAB=10.00cm-6.00cm=4.00cm,tAB=2s
AB间的平均速度
【分析】(1)原理是 。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出对应的路程、时间,用公式计算AB段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