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精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流畅书写“促、织、萧、篱、深、绘”这六个生字,同时,对多音字“挑”和“落”的发音也需准确无误。
2. 以充满感情的语气朗读古诗,不断练习直至流利背诵,让诗的情感在口中流淌,心中荡漾。
3. 学会借助注释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的共鸣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让古诗的魅力在心中生根发芽。
教学重点:
1. 学生将能够娴熟地书写本课所学的六个生字,字迹既工整又美观,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书法才华。
2. 学生将以饱满的情感流畅朗读古诗,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成功背诵古诗,充分展现出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与敬仰之情。
教学难点在于,教师需要通过精心组织的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悟古诗的情感与意境,从而领悟到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亲爱的同学们,记得二年级那个金色的秋天吗?我们一起学习了杜牧笔下描绘季节更迭的动人诗篇。现在,让我们携手再度聆听那首令人陶醉的《山行》。哦,对了,请注意“行”字的优雅发音哦。
2. 古诗,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每一首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学价值。今天,我们将继续踏上文学的征程,探索一首与秋天紧密相连的诗歌。请同学们轻轻地翻开书本,与我共同踏入这诗意的世界。
板书课题:《夜书所见》
二、新授。
(一)揭开诗人与诗题的韵味之谜
1. 诗的璀璨星辰——叶绍翁
诸位可曾了解这首动人诗篇的创作者?他便是宋代诗坛上熠熠生辉的叶绍翁。
2. 诗韵之外的叶绍翁
课前,我们邀请大家去探寻叶绍翁的生平与足迹,不知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所感受到的叶绍翁的魅力?
3. 解读诗题背后的秘密
现在,让我们携手共赴诗题之旅。“夜书所见”,这个名字仿佛带着夜晚的静谧与诗人的情感。这里的“书”,意为“书写”,寓意着在静谧的夜色中,叶绍翁将所见的景致、所感的情感逐一记录,与我们分享那份独特的夜晚韵味。
(二)古诗的初探之旅
1. 沐浴在静谧的时光中,我们悠然品读古诗,每个字音在舌尖跳跃,准确无误。诗句如同潺潺流水,通顺流畅,温润人心。
2. 紧接着,我们将邀请几位同学勇敢站出,以饱满的情感大声诵读古诗。在他们的朗诵过程中,我们将一同聆听,共同为他们纠正发音,追求更加精准的语调与韵味。在此期间,教师将为他们细致地解读多音字“挑”在不同语境下的发音特点,帮助他们掌握其准确发音。
3. 最后,全班同学将齐声朗读,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我们共同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共鸣,沉醉在这千年的诗意之中。
(三)古诗再探
1.亲爱的学子们,让我们以迅捷的目光再次穿越古诗的丛林,用心灵去触摸那些鲜活的景物、事物和人物,再借助笔尖轻轻描绘出它们那份难以言喻的美丽。
2.此刻,我邀请一位同学走上前来,分享你所绘制的诗画,我们将这幅美景永远镌刻在黑板之上。
梧叶婆娑
江风送爽
儿童欢歌促织
篱落灯火阑珊
3.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对这些诗中的意象进行提炼,寻觅它们之间那份微妙的联系与共鸣,如同寻找夜空中的星辰。
4.现在,我们来一起理解“注释”的真正含义。
a.同学们,请将目光投向古诗,除了那些跃然纸上的文字,你们是否还能看见其他的东西?诗中的①②③④与下方的注释①②③④如同相互呼应的星辰,注释如同一位贴心的导师,引领我们深入解读诗句的奥秘。
b.借助这些注释,我们尝试去解读诗中的每一个词语,感受它们所蕴含的深沉情感和思想,如同解锁一扇通往诗人内心的窗户。
(四)深入品味古诗的深远意境,探寻诗人的内心世界
1. 全班齐声诵读这首古诗的首句。在这句诗中,“萧萧”二字传神地勾画出秋风的萧瑟,而“梧叶”则是指梧桐树的叶子。当秋风萧瑟,吹拂过树梢,梧桐树叶随风飘落,宛如一幅凄美的画卷,深深地感受到秋天的凄凉与孤寂,让人沉浸在这份独特的秋日氛围中。
2. 全班齐声诵读第二句古诗,我们共同品味其中的韵味,犹如品尝一壶香醇的老酒。
a. 诗句中的“客”究竟指的是谁呢?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个谜底。
b. 为何诗人自称“客”?是因为他漂泊在外,远离故土,如同在他乡漂泊的游子,孤苦无依。
江上秋风瑟缩,叶绍翁倍感凄寒,孤身一人的他,不禁怀念起远方的亲人,心中充满了愁闷与孤独。
3. 在前两句诗中,诗人的内心情感如何?让我们一同深思,老师会在一旁耐心引导。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怀念,愁闷与孤独交织在一起,犹如一片乌云笼罩在心头。
4. 全班再次齐声诵读古诗的第三、四句,让诗句的美妙韵味在心间荡漾,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醉人。
第三、四句古诗如果按照古人的习惯颠倒来看,则会呈现出别样的韵味。这里的“夜深”指的是夜幕降临的静谧时刻,“篱落”象征着篱笆围成的静谧之地。而“知”字则透露出一丝猜测与推测之意,“促织”即蟋蟀的别称。当夜色渐浓,他偶然瞥见篱笆外亮起的一盏孤灯,心中猜想,或许有稚童正在那里捉着蟋蟀嬉戏。
5. 对于后两句诗所传达的作者心情,学生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这首诗回忆了作者的童年时光,诗中所流露出的亲切、悲伤而舒缓的情感,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个纯真无暇的年代,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乡愁与怀念。
三、深化与提升
1.再次沉浸于板书的诗意画卷之中,细品诗中的深邃意境,感受诗人情感的跌宕起伏与巧妙转折。
2.热情投身于背诵与朗读的练习中,
a.让我们的声音自由挥洒,不断磨砺,直至背诵如流水般顺畅。
b.全班一心,共同携手,齐声背诵,展现我们团队的默契与磅礴力量。
c.精心挑选数名同学,进行一场激情四溢的朗读比赛,用声音的魔力点燃课堂的热情,共同享受这场诗意的盛宴。
四、课堂小结
叶绍翁,一位背井离乡的游子,孤独地漂泊在陌生的土地上。某个秋日的黄昏,他漫步在异乡的街头巷尾,周围的景色悄然触动了他深藏的情感。他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在心中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愁绪。尽管儿时的回忆如同甜美的蜂蜜,为他带来短暂的温暖与亲切,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仍旧如潮水般汹涌澎湃,无法平息。在这情感的激荡中,他握起了笔,将内心的感慨流淌成文字,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夜书所见》。
五、拓展视野
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与今日所学的诗篇在题目上略有出入,却同样展现了夜晚舟行时的所见所感。其用词简练,意境深远,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独特的夜晚舟行画卷。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夜幕降临,江面上孤灯闪烁,犹如一点萤火,为这黑暗的世界带来一丝光明。微风拂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渔灯的光芒在水面上跳跃,化作满河的星辰,熠熠生辉。这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让人沉醉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六、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并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