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同步月考测试卷(一)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同步月考测试卷(一)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30 12:14:26

文档简介

鹿邑县2023~2024学年度高中同步月考测试卷(一)
高 一 地 理
测试模块:必修第二册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该线东侧人口密度较大,西侧人口密度较小。右图示意我国人口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大,下列与其形成关系最小的是
A.水热组合条件好
B.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
C.地形较平坦开阔
D.比邻国家多,对外联系便捷
2.黑河一腾冲一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
A.气候、地形 B.水源、经济
C.土壤、植被 D.气候、土壤
3.甲地为渭河平原,该地人口稠密主要是因为
A.交通便捷
B.开发时间晚,环境保护好
C.昼夜温差小
D.自然条件好,开发时间早
秘鲁西部海岸为狭长的干旱地带,为热带沙漠区,城市、人口集中,中部为山地高原区,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东部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建在沙漠中的秘鲁首都利马,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 23℃,冬季平均气温为18℃。下图示意利马地理位置及秘鲁相关地理要素分布,据此完成4~5题。
【同步月考测试卷(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 1页(共4页)】 新教材
4.西部干旱沙漠区成为人口分布密集区主要是由于
①降水相对较少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平原面积广阔 ④温度较为适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我国与亚马孙地区人口分布特点成因相似的地区是
A.广东 B.青藏高原 C.上海 D.东北平原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东、中、西部留守儿童占比,据官方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呈明显减少趋势。据此完成6~7题。
6.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留守儿童比重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计划生育政策 B.社会保障制度
C.经济发展水平 D.人口出生率
7.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数量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有
①前往外地上大学的人数增多 ②返乡创业、就业的人口数量增多 ③中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④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数量增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纽约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某疾病严重期间,“逃离”纽约的当地人更倾向于迁往“阳光地带”。与此同时,仍有大量人口不断迁入纽约,迁入的人口数量要远高于迁出的数量。下图示意疾病严重期间纽约人口迁移路线,据此完成8~10题。
8.影响纽约人口迁往“阳光地带”的主要因素有
①迁移距离 ②病情状况 ③气候环境 ④交通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疾病严重期间,仍有大量人口不断迁入纽约的根本原因是
A.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优越 B.工业发展早,生产水平高
C.地理位置近,饮食文化相似 D.开放性高,移民政策便利
10.疾病严重期间,大量人口迁入纽约产生的最直接有利影响是
A.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B.弥补大量劳动力的缺失
C.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D.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
2023年11月15日,贵州省黔南州首座大型水库-凤山水库工程初期蓄水建设征地生态移民安置工作通过验收。水库淹没区涉及共3个村、12个村民组,水库淹没涉及土地总计1 411.6亩。据此完成11~12题。
11.移民安置区的选取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环境承载力 B.交通便利性 C.农业发展水平 D.移民意愿
【同步月考测试卷(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 2页(共4页)】 新教材
12.为减小移民的迁入对安置区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增加外界资源的获取 ②加大资源的开采力度 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④适当限制人均消费水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人居环境适宜性直接关系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间接关系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水平。下表为甘肃省各县市区人居环境类别统计结果。据此完成13~15题。
人居环境评价 土地 人口
面积(万平方千米) 比例(%) 数量(万人) 比例(%)
不适宜地区 - - - -
临界适宜地区 19.67 43.29 4.69 0.18
一般适宜地区 14.71 32.38 84.30 3.24
比较适宜地区 10.33 22.73 2 344.46 89.96
高度适宜地区 0.73 1.60 172.55 6.62
总计 45.44 100 2 606.00 100
13.由表格数据可知
A.高度适宜地区容纳的人口最多 B.高度适宜地区的人口密度较大
C.一般适宜地区容纳的人口最少 D.各地区适宜居住的人数差异小
14.结合材料可推测高度适宜地区
A.对外开放的程度最低 B.区域内人均土地资源最丰富
C.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D.单位面积人口合理容量较大
15.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面积比重偏高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资源 B.热量条件 C.地形特征 D.植被覆盖率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99%的面积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所以全年气温都比较暖热,少雨区和沙漠的面积特别广。下图分别示意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矿产等相关要素及部分气候类型的分布。
(1)据图说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4分)
(2)简述澳大利亚人口稠密区形成的有利条件。(6分)
(3)说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稀疏区的限制性自然因素。(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深圳全市常住人口超过1756 万人,人口增量位列全省第一,人口红利继续保持。人口增长有“量”也有“质”,高学历层次人才不断增多,每 10 万人中有28 849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居全省第一。下图示意1980~2014年深圳市本科及以上高学历人才迁入数量与占比的年际变化。
【同步月考测试卷(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3页(共4页)】 新教材
(1)说出图示时段,深圳市高学历人才迁入情况。 (4分)
(2)指出深圳市吸引高学历人才迁入的有利条件。(6分)
(3)简述大量高学历人才迁入对深圳产生的意义。(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某县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95.5%,辖103个村,该县户籍人口为23.78万人,常住人口为22.91万人。下图示意该县自西向东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按距主城区的距离远近划分了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主城区、主城近郊区、主城远郊区和偏远山区,其中甲表示主城近郊区,丙表示主城远郊区(人口流动强度正值为流入,负值为流出)。
(1)分别指出乙、丁表示的区域。(4分)
(2)结合图示说出该县乙、丁两个区域人口流动情况。(4分)
(3)分析该县东部人口流动活跃度高、人口流动强度低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3分)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数值越小,人口压力越小)。 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人口压力指数分布。
(1)据图描述我国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特点。(4分)
(2)分析上海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 (4分)
(3)相较于浙江省,贵州省的 (填生态环境或经济)压力更为突出,据研究贵州省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说明成因。(5分)
【同步月考测试卷(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 4 页(共4页)】 新教材2023~2024学年度高中同步月考测试卷(一)·高一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水热组合条件好,地形平坦开阁,海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分布密集。黑河一腾
冲一线以西比邻的国家较多。
2
2A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主要为季风区,且地形平坦,人口分布稠密:该线以西高原山地广布,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
劣,人口分布稀少。因此气候和地形是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基本不变的基础。
3.D渭河平原水源丰富,地形平坦,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相较于周边区域自然条件好,开发时间早,因此形成人口稠密区。
4.C结合材料可知,西部地区虽为狭长的干旱沙漠地区,但四季温度较为适宜,且结合图示可知,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
富,因此人口主要集中分布于此。降水少不利于生产,生活:西部平原面积狭小。
5.B亚马孙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我国青藏高原因气候高寒而成为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影响
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都为气候因素。
6.C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好,大量人口流人东部地区务工,中西部形成大量留
守儿童,因此主要彩响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人口出生率都不是主要因素。
7.D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西部地区政策的倾斜,就业和生活条件明显转好,致使返乡创业,就业人员数量增加;其次,随
着东部地区户籍制度的改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有所解决,随迁子女增多,因此中西部地区的留守儿童数量明
显减少。
8.B结合材料可知,纽约因当地疾病严重,致使大量人口迁出,病情状况是主要因素之一,其次,人口主要迁往南部“阳光
地带”,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气候环境是吸引人口迁入的重要因素。迁移的距离并非较近:与交通方式关系不大。
9.A:迁入纽约的人口主要来自美国西部较为欠发达地区和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纽约是世界的经济中心,经济发达、
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优越,因此即使当地疾病严重,仍吸引大量人口的不断迁人。
10.B疾病严重期间,纽约当地大量人口迁出,造成劳动力短缺,大量人口迁人直接弥补了当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人口
的迁人会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并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但属于长期而缓慢的影响:迁人的人群多从事于第二,三产
业,对第一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小。
11.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时,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在选取移民安置区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安置区的资源环境是否能够承载一定数量的移民迁人。
12C移民的迁人,会增加对安置区的资源环境消耗,为减小资源环境的压力,可增加外界资源的获取,提高区域资源数
量,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区域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并不能减小压力:限制人均消费水平不利于
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升,此举较不合理。
这理
【同步月考测试卷(一)·地理·必修第二册·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新教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