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对环境的察觉2.4-2.6综合练习五(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当白光斜射向三棱镜后,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色散情况。有关该现象的原理及紫光所在的位置,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的折射,B处 B.光的折射,A处
C.光的反射,B处 D.光的反射,A处
2.秋日的一天,小美的妈妈到孝妇河地公园里的银杏树,不禁发了个“满树尽是黄金甲”的朋友圈,用“黄金甲”来比喻黄色的银杏叶。用光学知解释这一现象正确的是( )
A.银杏叶吸收了光 B.银杏叶发出了黄光
C.银杏叶透过了黄光 D.银杏叶反射了黄光
3.下列现象与如图日晷中的影子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雨后彩虹 B.水中倒影
C.海市蜃楼 D.日食形成
4.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小华沿与镜面平行的直线从A走到D,从平面镜底边两端点向AD直线所作垂线的交点分别为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小华只有行走到BC段才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像
B.小华在AB段或CD段行走时,平面镜中无法形成自己的像
C.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此过程中,小华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先变大后变小
5.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右移动 B.水平向左移动
C.逆时针转动一个角度 D.竖直向上移动
7.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适合填在图中甲处的是( )
A.小孔成像 B.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C.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D.海市蜃楼
8.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汽车驾驶室两侧的反光镜(图甲)能扩大视野,利用凸面镜的发散作用
B.图乙所示的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是实像
C.图丙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
D.海市蜃楼景象(图丁)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
9.如图,小温看到公园边上的高楼大厦在水中形成了一道美景。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解释他看到水中“美景”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0.小嘉学习光学知识后,整理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结构图,小意补全后应为( )
A.①凸面镜②光的直线传播③正立虚像
B.①凸透镜②光的直线传播③正立虚像
C.①凸面镜②光的直线传播③正立实像
D.①凸透镜②光的直线传播③正立实像
11.某人看非常远处物体时,眼中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其眼睛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方法为( )
A.近视眼,配戴乙镜片 B.近视眼,配戴丙镜片
C.远视眼,配戴乙镜片 D.远视眼,配戴丙镜片
12.2023年央视戏曲春晚首次走出演播厅,移步“南戏故里”温州进行录制,堪称史无前例,晚会在如诗如梦的天地之间拉开了一方舞台,上演了一场视听震撼的春节大戏!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现场观众为了记录精彩时刻,纷纷拿起相机拍照,如果要在光具座上模拟相机的成像规律,应该选择下列哪幅图(光具座中使用的透镜焦距为10cm)( )
A. B.
C. D.
13.2023年央视戏曲春晚首次走出演播厅,移步“南戏故里”温州进行录制,堪称史无前例,晚会在如诗如梦的天地之间拉开了一方舞台,上演了一场视听震撼的春节大戏!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整个晚会精彩纷呈,如图是截取的晚会精彩瞬间,其中包含一定的科学知识。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舞台后方冲上云霄的光束体现了光的直线传播
B.图乙中游船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图丙中运用投影技术打造花团锦簇的舞台效果用到了光的折射原理
D.图乙中游船的倒影和图丙中呈现的花团锦簇都是实像
14.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f<2cm B.2cm<f<4cm C.4cm<f<5cm D.5cm<f<8cm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垂直放置,在它们的角平分线上P点处,放有一个球形放光物体,左半部分为浅色,右半部分为深色,在P点左侧较远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机,不考虑照相机本身在镜中的成像情况,则拍出照片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6.2020年2月,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码。如图是一张健康码示意图。
(1)光的传播速度为 m/s,图中的健康码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它只 (选填“吸收”或“反射”)绿光。
(2)为防交叉感染,许多店面会在顾客进店前用测温枪进行体温监测,这是因为测温枪会吸收 (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的能量从而显示温度数值。
17.在“瞎子摸象”这个成语故事里,瞎子是用 (填感觉的名称)来感知大象的形状的,此种感觉形成部位在 。电影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利用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而汽车的后视镜用凸面镜,其优点在于:凸面镜对光有 作用,可以扩大视野。
18.如图所示,一碗底B处放一硬币,然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能看到硬币的像于E处,若用激光笔从A点向 (选填“C或B或E或D”处照射,可以刚好照射到硬币;若继续加水至满,则从A处看到的硬币的像将 (选填“变高”或“变低”或“不变”)。
19.汽车反光镜中的视野较大,因为它是 镜,若小明从汽车反光镜中看到后车在逐渐变大,说明此时后车行驶的速度比小明所乘的车要 (选填“快”或“慢”)。
20.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
(1)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乙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有一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可以再次成一清晰的像。
三、作图题
21.作图题
(1)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你区分发光点、像点,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
(2)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2.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在水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画出此过程的光路图。
四、探究题
23.结合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完成下列内容。
(1)如图甲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乙所示,正好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动至 cm 刻度处还能出现一个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当烛焰距凸透镜7cm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虚像可能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24.如图,小金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
(3)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后,用直线把蜡烛A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于是通过本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有些同学这个过程认为不合理,理由是 ;
(4)实验中将玻璃板的上端向蜡烛A的方向倾斜,像的位置将会 (填“升高”或“降低”);
(5)若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的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
(6)实验后,对实验进行反思总结:为了使蜡烛A的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 (“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如果有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做实验。
五、探究题
25.科学课上,小连在泡沫板上画了一条鱼,并将泡沫板固定在装有水的透明鱼缸壁上。他用一根直铁丝戳向“鱼”的眼睛,直铁丝的上端A点到水面的距离为20厘米,小连将“鱼”提出鱼缸后,却发现铁丝落在“鱼”眼上方,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直铁丝的上端A点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面的距离为 米;
(2)小连用直铁丝戳向“鱼”眼时,在水面上方看到“鱼”眼的折射光线OM如图乙,画出OM的入射光线.
(3)小连用激光笔代替直铁丝,要使激光射到“鱼”眼,他应将激光对着 照射(填“鱼眼”“鱼眼上方”或“鱼眼下方”)。
答案
1.解:光从空气射入三棱镜再射入空气,发生了两次光的折射,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弱,对紫光的偏折能力强,因此紫光在B处。
故选:A。
2.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可以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而吸收其它色光,银杏叶是黄色,因为它反射了黄光。
故选:D。
3.解:A、雨后彩虹的原理是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的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日食形成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解:AB、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要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像,则他“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一定要进入他的眼睛;
由图结合光的反射定律可知,他在AB段或CD段行走时,反射光线会在法线的另一侧,即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不会进入他的眼睛,则他不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像(即能成像但无法观察到);而他在BC段行走时,他“发出”的光线(实际是他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会进入他的眼睛,则他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像,故A正确;B错误。
C、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不变的,故C错误;
D、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与物大小是相等的,故D错误
故选:A。
5.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故A错误;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可以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即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B错误;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6.解:A、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入射点不变,将平面镜逆时针转一定的角度,则反射光线逆时针也转过一定的角度,光斑会向下移动,能射中目标,故C正确;
D、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中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解:读思维导图可知,图中甲处要求填写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实例。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解:A、汽车驾驶室两侧的反光镜(图甲)能扩大视野,利用凸面镜的发散作用,故A正确;
B、图乙所示的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是实像,故B正确;
C、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
D、由于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故D正确。
故选:C。
9.解:看到水中“建筑物”是景物反射的光线,经平静的水面反射后,射入小温的眼睛,而AC两图中光线从水中发出,D图中光线最后进入了水中,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解: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所以①为凸透镜;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②为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③为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选:B。
11.解:从题干的图甲中看出,某人看非常远处物体时,眼中成像情况落在视网膜前方,因此他是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丙)矫正。
故选:B。
12.解:如果要在光具座上模拟相机的成像规律,则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大于20cm,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图示可知,B正确。
故选:B。
13.解:A、舞台后方冲上云霄的光束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
B、游船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引起的,故B正确;
C、投影机的原理是,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
D、游船的倒影是虚像,呈现的花团锦簇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D。
14.解:物体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
所以,2f>8cm>f,即8cm>f>4cm﹣﹣﹣﹣﹣①;
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u=10cm>2f,即f<5cm﹣﹣﹣﹣②,
综上所述,由①②可4cm<f<5cm。
故选:C。
15.解: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物体P在平面镜MO中的像A,对于球的深浅两部分,要作黑白分界线直径的像来确定。
同理作物体P在平面镜NO中的像B。
像A在平面镜NO中成像,像B在平面镜MO中成像重合得到像C。
照相机和物体P,像C在同一条直线上,照相机只能照到物体P的浅色面,所以照相机拍摄到的照片是C。
故选:C。
16.解:(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不透明的物体可以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而吸收其它色光,健康码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它只反射绿光;
(2)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
故答案为:(1)3×108;反射(2)红外线。
17.解:皮肤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痛、触、压等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应的功能区后产生相应的感觉,所以在“瞎子摸象”这个成语故事里,瞎子是用触觉来感知大象的形状的,此种感觉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电影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粗糙的银幕凹凸不平,发生漫反射,使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使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应用在汽车的观后镜上,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能增大司机的观察范围,减少交通事故;
故答案为:
触觉;大脑皮层;漫反射;发散。
18.解:(1)据题意可知,把硬币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硬币的像在E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得,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E处射出光束时,光线会原路返回,即可把硬币照亮。
(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他看到的硬币是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高的虚像;
加满水后,由于入射点升高,人眼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像的位置将变高。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E;变高。
19.解: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面镜能扩大视野,应用于汽车观后镜;
当看到后车的像在镜中占据的空间变大时,说明后车离本车越来越近,则后车行驶的速度比自己所乘的车要快。
故答案为:凸面;快。
20.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40.0cm﹣30.0cm=10.0cm;
(2)如图乙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有一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当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时,光屏上可以再次成一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10.0;(2)左。
21.解:(1)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潜水员在水下E处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到路灯的像会比路灯本身偏高一点,所以B是路灯的虚像点,A是路灯的发光点;则连接EB,EB与界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OE就是折射光线,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据此完成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A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2)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2.(1)由图示可知,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
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2)过焦点(入射点)F画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
在法线右侧的水中,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3.解:(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40.0cm﹣30.0cm=10.0cm;
(2)蜡烛距凸透镜40.0cm﹣10.0cm=30.0cm处时,即u>2f的位置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25cm刻度线处时,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15cm(即此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30cm,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烛焰距凸透镜7cm时,此时物距小于焦距,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是正立放大的,故选图丙中的B。
故答案为:(1)光屏中央;10.0;(2)倒立;缩小;25;放大;(3)B。
24.解:(1)玻璃板有反光性和透光性,既能看到前面蜡烛在后面成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这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B放在像处,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3)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是一个普遍规律,需要多次测量,仅凭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4)将玻璃板的上端向物体A的方向略有倾斜,根据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像的位置将会升高;
(5)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蜡烛A的像;
(6)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玻璃板的两个反射面都可以成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成的像距离越近,这样测量误差越小,故选较薄的玻璃板。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3)一次实验有偶然性,应多次实验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4)升高;(5)能;(6)较暗;较薄。
25.解:(1)直铁丝的上端A点到水面的距离为20厘米,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直铁丝的上端A点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面的距离20cm=0.2m;
(2)人能看到水中的鱼眼,是由鱼眼反射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鱼眼的像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沿直线看到的;连接鱼眼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3)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感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逆着光看去,好像是从光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来的,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用激光笔代替直铁丝,要使激光射到“鱼”眼,他应将激光对着鱼眼。
故答案为:(1)0.2;(2)见解答图;(2)鱼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