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 4.6汽化与液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上 4.6汽化与液化(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1 10:0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物质的特性4.6汽化与液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在探究影响水分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小乐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则其探究的因素是(  )
A.空气接触面积 B.光照
C.表面空气流速 D.所处环境温度
2.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则甲先沸腾,乙后沸腾
B.若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则甲先沸腾,乙后沸腾
C.若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酒精,则乙先沸腾,甲后沸腾
D.若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酒精,则甲、乙一起沸腾
3.如图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第4min时,水开始沸腾
B.在第4﹣6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C.在第6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D.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
4.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低于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  )
A.槽内甲瓶内水温可能达到100℃
B.槽内乙瓶内水温一定小于100℃
C.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D.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5.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  )
A.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
B.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
C.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
D.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
6.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
A.液化现象 B.熔化现象 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
7.下列实例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中 B.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教室拖地后将吊扇打开 D.用吹风机将使头发吹干
8.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一般会出现凝结水珠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
B.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
9.温州“屏纸”被称为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如图是生产“屏纸”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工序。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晒纸”是将刚生产的湿纸,通过自然蒸发使纸张变干。若无风情况下在同一地点为了更快完成晒纸工序,下列晾晒方式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0.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11.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态水;⑥“汗”是水蒸气,其中正确的(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12.如图所示,甲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乙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继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A.水 B.酒精 C.煤油 D.水或酒精
13.如图所示是常见的鸳鸯火锅,两锅内分别是汤汁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清汤和红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红油覆盖在水面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B.汤汁沸腾后改为小火加热,是为了使汤汁温度升高慢一些
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是因为锅内水发生了汽化现象
D.汤汁沸腾时,金属锅体的温度比锅内汤汁的温度高
14.某兴趣小组开展蔬菜染色再生纸的项目化学习,经历了以下三个环节的探索。
①制作红色紫甘蓝提取液:紫甘蓝粉碎,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备用。
②制作原色纸浆:废纸剪碎,热水浸泡成糊状后加入淀粉,搅拌得到原色纸浆。
③制作染色纸张:
某同学在制作染色纸张时,将湿纸张放在电风扇前风干。给湿纸张吹风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15.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他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相同的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A、B两实验可得到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B.对比B、C两实验可得到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C.对比A、C两实验可得到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D.对比B、D两实验可得到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16.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甲容器中的酒精消失了,乙容器中的水减少了许多。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A.酒精和水都会蒸发
B.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C.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D.以上结论都能得出
17.有一种粘木料用的胶,需要在100℃左右的温度下熬化后才能使用,温度再升高就会熬焦,失去黏性。所以熬这种胶一般用图所示的两层锅,且要在两层锅之间装一种物质,这样就不会把胶熬焦。关于这种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层锅之间装的物质只能是水,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一定会保持在100℃不变
B.如果两层锅之间装的物质是水,则掺杂在胶里的水是不会沸腾的
C.利用这种锅熬胶时,由于热量总是会传递给胶,所以两层锅内的液体不会沸腾
D.如果两层锅之间装的物质是水,则加热时应该把水密封起来,以避免水汽化损失
18.关于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出的“冷气”,吃方便面时碗里冒出的“热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相同,它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相同,它们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本质不相同,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不相同,前者是液化形成,后者是汽化形成
19.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温水,再取一干燥的表面器皿盖在瓶口,并在表面器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器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成汽化
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成汽化
二、填空题
20.小明在“探究水的沸腾”。当水沸腾时,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沸腾时的情况如图   (选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气泡内主要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小明前后绘制了两次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得到了a、b两种不同图象,其原因是水的   不同。
21.在相同的环境中,向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滴一滴相同的酒精,将其中一滴酒精摊平(如图甲所示),然后用纸片对其中的未摊平的酒精滴扇风(如图乙所示)。
(1)若不用纸片扇风,则在相同的环境中甲图中哪一玻璃片上的酒精先干。    (选填“A”或“B”)。
(2)已知同种液体的温度越高和表面积越大,则蒸发也越快。乙图中的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
a.A玻璃片上的酒精比B玻璃片上的干的快
b.A玻璃片上的酒精比B玻璃片上的干的慢
c.A玻璃片上的酒精和B玻璃片上的干的一样快
请你分析:以上哪些结果可以支持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快,蒸发也快,并说明理
由?   。
22.如图A是“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图。
(1)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    (选填“铁圈M”或
“铁圈N”)位置。
(2)图  (选填“B”或“C”)表示的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当水沸腾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    。
23.小明在浴室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有水滴的那根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严寒冬天的清晨,小明来到班级时发现教室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有一层薄薄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24.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形成这些“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
25.如图所所示,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将纱布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1)简易冰箱利用    来降低饭菜温度;
(2)若把简易冰箱放在通风处,饭菜可以保鲜更长时间,这是因为    。
26.(1)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①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    (填“A”或“B”)套
装置。
②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
图象如图C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2)通过分析图象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液体在沸腾时要   热,但是温度    。
(3)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3所示,其中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三、探究题
27.科学课上,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组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他们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丁作对照,可以研究    因素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
实验组别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电子天平读数(克) 开始时 7.5 7.5 7.6 7.6 7.4 7.4
5分钟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    (“快”或“慢”)。
②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
28.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对此,小科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l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l。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小华认为小科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小华的改进步骤如下:
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tl的冷水;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100℃的沸水直至B处;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为t3,若t3低于    (选填“tl”或“t2”),则可以说明“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会放出热量。
(3)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    。
29.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决定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他们选择了水和酒精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兴趣小组的同学将A、B两个容器放在同一通风的环境中,还需设置B组的温度为    ℃。
(2)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过程,描绘了容器中水和酒精在蒸发时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其中C为酒精,D为水。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环境中的湿度越大,水分蒸发越慢,如果将A组的环境湿度调节为50%,请在图中画出容器中水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0.2022年7月以来,全国多地笼罩在持续高温天气下,不少人直呼“热哭了”,很多人用往地面上洒水的方法来降温。小青发现不同情况下,水蒸发的速度不同,于是小青想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是否通风有关;
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
猜想四: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按照如图甲所示的方式,分别独立进行了实验,水滴和酒精质量都相同。
(1)要验证猜想三,应进行A、C组实验,他获得的证据是    ;
(2)如果进行A、B组实验,发现B水滴“干”得快,那么平日人们晾晒湿衣服时,利用这一结果的一项是    ;
A.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 B.尽量将湿衣服摊开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拓展实验]小青结合生活现象,觉得液体蒸发快慢除了跟上述这些因素有关外,还与另一个因素有关,他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下面两组实验,如图乙所示。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60分钟后,小金测量了杯中剩余水的体积:a<b<c。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小青每隔20分钟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分 0 20 40 60 80 100 120
d组剩余水的体积/毫升L 20 17 15 14 14 14 14
e组剩余水的体积/毫升 20 16 12 8 4 0 0
(3)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    ℃;
(4)实验二中,在0~60分钟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请结合实验,帮助小青进行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31.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1所示,并分别测出A、B、C、D四次实验中的玻璃片的水全部消失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50s、80s。
(1)本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蒸发快慢的;
(2)通过图1中实验    (填字母),可以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如图2所示,两只相同的玻璃容器中盛有不同量的酒精,为比较两容器中酒精蒸发的快慢,小明测得了如下数据:10分钟内甲容器中酒精的蒸发量为a,20分钟内乙容器中酒精的蒸发量为b。小明根据b>a得出了“乙容器中的酒精蒸发得较快”的结论,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若两容器中酒精蒸发快慢相同,则    。(选填选项前字母)
A.a=b B.2a=b C.a=2b
32.水的蒸发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物态变化,某科学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
(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   。
(2)利用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情况对水蒸发快慢的影响,你认为选用“电吹风”还是“小风扇”更好?   ,请说明理由    。
(3)下列操作中最有利于控制滤纸大小相同,并有效完成实验的方法是    。
A.取两张滤纸,分别剪下一个方块 B.同一张滤纸,不同位置剪下一个方块
C.滤纸对折后,两层滤纸重叠剪下一个方块 D.选择两张滤纸,不做裁剪
(4)根据以下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
实验条件 滤纸变干的时间(s) 实验结论
有风吹 16    
没有风吹 60
答案
1解:由题意可知,将两根胡萝卜放在风扇前,一根用放在塑料袋内,并扎口,另一根没有放在塑料袋内,改变的是胡萝卜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故是研究蒸发快慢与蔬菜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解:从图中信息可知: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
A、若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甲容器中的水沸腾以后,温度不再上升,故乙容器中的水无法继续吸热,故乙不会沸腾,故A错误。
B、若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甲容器中的酒精沸腾以后,温度不再上升,故乙容器中的水无法继续吸热,故乙不会沸腾,故B错误。
C、若甲液体为水油,乙液体为酒精,甲容器中的水沸腾以后,温度不再上升,故乙容器中的酒精已经达到沸点,故乙会沸腾,故C正确。
D、若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酒精,甲容器中的酒精沸腾以后,温度不再上升,故乙容器中的酒精无法继续吸热,故乙不会沸腾,故D错误。
故选:C。
3.解:A、由图象可知,水达到沸点,能够吸热,故水开始沸腾,A正确,要求选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B、在在第4﹣6min的过程中,由图象知水已沸腾,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故水不吸热,错误,故B符合题意;
C、在第6min后继续加热,由图象知水已沸腾,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水温仍是100℃,C正确,要求选错误的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知,固定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可知为100℃,D正确,要求选错误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解:因为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所以槽中水沸腾时温度是100℃,并保持不变。甲瓶中水从槽内水中吸热,温度升高直到100℃,这样甲瓶中的水温也能达到沸点,不过甲瓶中的水一旦与槽内的水温度相等,甲瓶中的水就无法吸热,当然不能沸腾。
虽然乙瓶中水温同样可达到100℃,但乙瓶上端封闭,瓶内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因为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所以乙瓶中水的沸点高于100℃.这样乙瓶中水温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故选:A。
5.解:A、B、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是热水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B错误;
C、D、从冰箱拿出来的冰块上也出现“白色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D错误。
故选:A。
6.解:从冰箱中取出来的矿泉水瓶的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低的矿泉水瓶就会液化,形成水;
故选:A。
7.解:A、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中,既防止了空气流动,又减小了蒸发面积,减慢了蒸发,故A符合题意;
B、将衣服晾在向阳处,提高了水的温度,放在通风处,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教室拖地后将吊扇打开,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蒸发;故C不合题意;
D、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提高了水的温度,同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蒸发;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8.解: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
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D。
9.解:AB、太阳在南方,顺着太阳光的方向,照射到纸上的太阳光较少,湿纸的温度较低,蒸发较慢,晒干需要的时间较长,故AB错误;
C、纸面朝向太阳,并且南面的支架低,北面的支架高,南面的湿纸不会挡住太阳光,使得两张湿纸的温度都较高,蒸发较快,晒干时间较短,故C正确;
D、两个纸面虽然朝向太阳,但是支架靠得太近,会导致南面的湿纸挡住照向北面湿纸的太阳光,使得北面的湿纸温度较低,蒸发较慢,晒干时间较长,故D错误。
故选:C。
10.解:A、改用“小火”没有改变水面上气压,不能改变水的沸点。不符合题意。
B、改用“大火”没有改变水面上气压,不能改变水的沸点。不符合题意。
C、水沸腾后,无论用“小火”还是“大火”,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符合题意。
故选:D。
11.解:“汗”由屋内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所以应出现在里面,故②③⑥错误,①④⑤正确。
故选:A。
12.解:甲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水沸腾时温度是100℃,并且温度不再上升,而乙试管的液体能沸腾,说明乙试管液体温度低于100℃,故试管内的液体是酒精。
故选:B。
13.解:A、红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覆盖在水面上减少了热量的散失,红油锅先沸腾,故A正确;
B、汤汁沸腾后可以改为小火加热,此时汤汁温度不变,不易烧干,故B错误;
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水发生汽化现象,故C正确;
D、液体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汤汁沸腾时,金属锅的温度比锅内汤汁的温度高,故D正确。
故选:B。
14.解:给湿纸张吹风能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水分的蒸发,加快湿纸变干。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解:A、对比A、B两实验可知,水的温度、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而表面积不同,故可得到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故A错误;
B、对比B、C两实验可知,水的表面积和温度均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不能得到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故B错误;
C、对比A、C两实验可知,水的表面积、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而温度不同,故可得到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故C正确;
D、对比B、D两实验可知,水的表面积、温度相同,而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不同,故可得到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16.解:根据题中条件可知两种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而液体的种类和表面积都不同,不能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因此只能说明酒精和水都会蒸发,而不能说明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的有关,也不能说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解:A、两层锅之间装的物质只能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因为气压未知,水沸腾时温度不一定会保持在100℃不变,故A错误;
B、如果两层锅之间装的物质是水,水和胶的温度相同,不发生热传递,则掺杂在胶里的水是不会沸腾的,故B正确;
C、利用这种锅熬胶时,两层锅内的液体不断从热源吸收热量,会沸腾,故C错误;
D、如果两层锅之间装的物质是水,则加热时不能把水密封起来,避免发生爆炸,故D错误。
故选:B。
18.解: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即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雪糕时,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而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由于从碗中热水汽化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的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的。
故选:B。
19.解:锥形瓶中的水蒸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即看到的白雾和表面器皿下面的小水滴。此过程为液化。
故选:A。
20.解:(1)由图可以看出,A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说明A是沸腾时的现象;气泡是由于水沸腾生成的水蒸气;
(2)由图象C知,a、b的沸点相同,加热时间不同,所以是因为水的质量不同造成的。
故答案为:A;水蒸气;质量。
21.解:(1)若不用纸片扇风,在相同的环境中,温度相同,只有二者的表面积不同,则甲图中B玻璃片上的酒精先干;
(2)ab、乙图中,温度相同,A玻璃片上的酒精表面积小,如果A玻璃片比B玻璃片上的酒精干的快,说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快,蒸发也快,故a符合题意、b不合题意;
c、如果不扇风,A玻璃片上的酒精表面积小,干的应该慢,通过扇风,使A玻璃片和B玻璃片上的酒精干的一样快,说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快,蒸发也快,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a、c;乙图中,温度相同,如果不扇风,A玻璃片上的酒精表面积小,干的应该慢,通过扇风,使A玻璃片和B玻璃片上的酒精干的一样快甚至比B更快,说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快,蒸发也快。
22.解:(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N的高度;
(2)水在沸腾前,底部温度较高,底部少部分水汽化为水蒸气冒出时,一部分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放热液化,所以气泡变小,因此图B是沸腾前的情形;水沸腾时,容器中不同深度水温相同,气泡周围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所以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大,故图C是沸腾时现象;
(3)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铁圈N;(2)C;(3)不变。
23.解:在充满大量水蒸气的浴室内,冷水管上附着有小水珠,而热水管上没有,这是因为浴室内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而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冷水管上的缘故;
严寒的冬天,窗子上会出现“冰花”,是教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故答案为:冷;内;凝华。
24.解:(1)白气是水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物态变化为液化;
(2)液化放热,遇冷才容易发生液化,所以房间温度越低,越容易液化,白气越多,所以气温较高的是乙。
故答案为:液化;乙。
25.解:(1)盆内的水和沙布袋上的水会发生蒸发现象,而蒸发吸热,使篮子周围的温度降低,防止食物变质;
(2)放在通风的地方为了加快蒸发,从而加快水蒸发吸热。
故答案为:(1)蒸发吸热;(2)放在通风的地方为了加快蒸发,从而加快水蒸发吸热。
26.解:(1)图1中,标尺的分度值是0.2g,物体的质量为:50g+20g+3.4g=73.4g;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其分度值为0.5V,其示数为:0.5V×18=9V;
电阻箱的示数为:4Ω×1000+4Ω×100+8Ω×10+8Ω×1=4488Ω。
(2)①沸点高于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说明此时杯内的气压大于一标准大气压,因此,是选用了加盖的B装置进行的实验。
②读图C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的缘故;
(3)通过分析图象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4)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故答案为:(1)73.4;9;4488;(2)①B;②质量;(3)吸;不变;(4)a。
27.解:(1)比较甲、丁可知,丁中的无纺布折叠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可以研究液体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通”对蒸发快慢的影响,需控制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相同,改变液面附近空气流速,故应该选择的装置是甲和丙;
(3)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说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慢;
②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故答案为:(1)液体表面积;(2)甲、丙;(3)①慢;②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28.解:(1)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水,所以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向杯中倒入100℃的沸水,水面应到达B处,摇匀后测出此保温杯中水温t3,并与t2比较,t3低于t2,则可以得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需放出热量;
(3)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B,让水蒸气从另一侧冒出。
故答案为:(1)液化;(2)t2;(3)B。
29.解:(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A、B两个容器的液体种类不同,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所以控制液体的初温相同,A中的水温度是30℃,所以B中的酒精也要设置为30℃;
(2)由图可知,全部蒸发完,水用时较长,由此可以得出:当其他因素全部相同时,酒精的蒸发速度比水快;
(3)环境中的湿度越大,水分蒸发越慢,相同的水,用时就要越长,如下图:
故答案为:(1)30;(2)当其他因素全部相同时,酒精的蒸发速度比水快;(3)见解答。
30.解:(1)要验证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应进行A、C组实验,由实验现象可知,他获得的证据是C组水“干”得快;
(2)如果进行A、B组实验,发现B水滴“干”得快,那是因为B的表面积大,平日人们晾晒湿衣服时,尽量将湿衣服摊开就是利用了这一结论,故B符合题意;
(3)要探究与周围湿度的关系,要控制其他的量不变,因此,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30℃;
(4)实验二中,在0~60分钟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会越来越慢,这是因为随着水的蒸发,d周围的湿度越来越大,使用蒸发变慢的缘故。
故答案为:(1)C组水“干”得快;(2)B;(3)30;(4)d周围环境的湿度逐渐变大。
31.解:(1)根据测出A、B、C、D四次实验中的玻璃片的水全部消失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50s、80s,可知,本实验是通过比较蒸发相同的水所用时间的多少来反映蒸发快慢的;
(2)分析A、C实验可看出,水滴的质量相同、表面积相同、空气流动的情况也相同,只有水滴的温度不同,A变干所用的时间为200s,C变干所用的时间为50s,因此,通过图1中实验AC可以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这种方法不正确,因为他没有控制时间相同,若两容器中酒精蒸发快慢相同,则2a=b,
故答案为:(1)蒸发相同的水所用时间的多少;(2)A、C;(3)不正确;B。
32.解:(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
(2)要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是否有关,实验中不能使用电吹风的热风来吹,因为热风改变了水的温度,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3)A项取两张滤纸,分别剪下一个方块和B项同一张滤纸,不同位置剪下一个方块不能保证滤纸大小完全相同,D项选择两张滤纸,不做裁剪不能保证所选滤纸
与所给的玻璃片大小相适合,C项滤纸对折后,两层滤纸重叠剪下一个方块既能保证滤纸大小与所给玻璃片相适合,又能保证滤纸大小完全相同,有效完成实验,故ABD错误,C正确;
(4)有风吹时,滤纸变干的时间为16s;没有风吹时,滤纸变干的时间为60s,可得出结论:在液体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故答案为:(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2)小风扇;热风改变了水的温度,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3)C;(4)在液体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第20题 第21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