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秉承《史记》将事件置于复杂社会背景中的叙事特色,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每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全文脉络清晰,故事曲折完整,富有历史厚重感。文章人物形象生动,重点刻画了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一代名相蔺相如,同时又塑造了战功赫赫、性格直率又勇于改过的一代名将廉颇。"将相和"故事中所彰显的"以和为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是"提高阅读的速度"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在第一篇课文"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的基础上,学习"连词成句地读",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对"连词成句地读",学生缺少感性认知和自觉实践,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同时,结合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的要求,教学设计宜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具体感知"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并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觉运用此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借助具体事例感受人物形象,并通过即时评价,促进学生的阅读反思,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字,读准"强、划、削"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等12个 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能借助三个故事的小标题,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结合具体的事例说出对蔺相如、廉颇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三个故事的小标题,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结合具体的事例说出对蔺相如、廉颇的印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识"廉、璧"等生字,读准"强、削"等多音字。
2.学习运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探究学习中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结合具体事例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等形象。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回忆《搭石》一课,唤醒已有经验: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2.揭示课文题目,明确学习要求:巩固已学方法的同时,继续学习新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3.初步体验"连词成句地读",了解故事背景。
(1)闪现和故事背景相关的文字,交流一眼看到的内容,了解故事背景。
(2)比较不同视域的阅读,知道"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和意义。
4.运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计时默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读课文,记录所用时间
(2)完成检测并在交流反思中,进一步感受"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
(3)随机落实部分字词的学习,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探究核心问题,结合具体事例体会人物形象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2.任务驱动,聚焦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感受人物形象。
(1)个体学习:回文阅读,思考原因,圈画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观点,填写磁卡,准备汇报。
(3)交流分享:梳理原因,结合事例,汇报交流。
预设1:宽容、大度
结合蔺相如"请病假不上朝、把车往回赶"等行为表现,感受他宽以待人的胸襟。
预设2:爱国、顾全大局
①结合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等语言,感受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
②相机勾连第一、二个故事"完璧归赵""绳池会面",在对比阅读中,深入感受人物形象。
△个体学习:再次用上"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圈画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涌池会面"中对待秦王的表现,感受他的勇敢无畏等形象。
△反馈交流,借助视频,朗读体会。
预设1: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预设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对比表现,表达感受。
3.回叩问题,小结提升。
(三)课堂总结,提示第二课时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识"臣、诺"等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巩固"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通过个体学习、小组合作,结合具体事例进一步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等形象,感受廉颇骁勇善战、勇于改过、顾全大局等形象,初步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思想。
3.能借助三个故事的小标题,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再探核心问题,体会人物形象
1.借助具体事例,深入感受蔺相如形象
结合具体事例中蔺相如"反复思量、叫手下化了装抄小路先回"等表现,感受他运筹帷幄、善于谋略等形象。
2.借助具体事例,感受廉颇的形象
(1)个体学习,圈画批注。
(2)合作学习,交流感受。
预设:威武、英勇
结合具体事例中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做好了防御秦军的准备"等表现,感受他骁勇善战、战功赫赫的形象。
预设:勇于认错、顾全大局
结合具体事例中廉颇"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等表现,感受他勇于改过、识大局的形象。
3.回顾问题,交流对将相"和"的理解,提升认识。
(二)结合课后习题,把握故事内容
1.借助"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标题,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推荐阅读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巩固认读,书写带生字的词语
1.认读词语表及其他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卡片上书写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提醒"臣、典、拒"等字的笔顺。
3.同桌游戏:根据课后选做题的要求,选择一定数量的书写好的词语卡片,比一比,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