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有多重》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有多重》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30 15:5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多重》
—— 认识克与千克
教材分析: 《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克和千克是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学会之后,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帮助学生认识天平和常用的各种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称量和计算,并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现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经验交流。 1.了解质量单位。 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表示。 (1)展示课前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质量实践活动图片集。 (2)结合自己的观察,说一说你的发现。 (3)师生交流。 (4)启发:你发现了什么?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 【设计意图:结合布置了跨学科融合的观察实践活动,从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动手操作,直观感知,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把自己的调查过程记录下来,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生活中常用的秤。 比如:电子体重秤、天平秤、磅秤、盘秤、杆秤 (二)认识克和千克。 1.称一称,掂一掂活动。 (1)小组合作,根据各小组准备好的物品选择合适的秤。 (2)称一称,掂一掂,初步感知克与千克。 (3)小组汇报。 2.认一认、说一说。 (1)出示2袋盐,每袋500克。 (2)掂一掂:体验1千克有多重。 (3)算一算,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感知1千克=1000克。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1千克或1克的。 例:有1千克的蓝月亮洗衣液,也有1千克的挂面。 1颗花生大约是1克 【设计意图: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质量的轻重,明确“克”用于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千克”用于比较重的物品做单位。具体感知1千克的实际重量,并将它与熟悉的物品质量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在经历度量的过程,体会误差,丰富并发展量感。】 (三)认识“公斤”、“斤”、“两”。 1.学生分享自己获取与质量有关的课外小知识。 2.交流发现: (1)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1斤 = 500克 1两 = 50克 1斤= 10两 1公斤=1000克 =1千克 =2斤 (2)克、千克和公斤是国际通用单位,斤、两的单位只适用我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得知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渗透学科融合教学,进一步巩固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学生进行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在乐趣,提升对数学学习在好奇心肯求知欲。】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填一填 1000 g =( )kg 2千克 =( )克 7kg=( )g 9000克 =( )千克 【设计意图:通过填一填,课堂活动,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畅谈收获。 五、布置课外作业。 同学们,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和学习,相信你们对“千克”和“克”有了新的认识,请结合信息技术知识,制作一份与“千克”与“克”相关知识的黑板报。
板书设计: 有多重 千克(Kg) 克(g) 1千克=10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