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下图漫画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公元618年
公元907年
唐
1038年
五
代
①背景:北宋的版图不如汉唐时期,此时存在与它并立的政权。西有____(政权)、北有____(政权)。
②辽:辽是由____族建立的政权。___世纪初,首领_______
______统一各部,建立政权,定都上京。
③西夏:__世纪,____族首领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府。
任务一:根据漫画与所示信息,结合所学,完成填空。
北宋
十国
979
916
1125
契丹
辽
西夏
1227
960
宋太祖 赵匡胤
10
西夏
辽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首领
耶律阿保机
党项族首领
元昊
契丹
耶律
阿保机
11
党项
元昊
兴庆
契丹人的发型
契丹一词的原义可能是“镔铁”或“刀剑”。
近古西方文献对中国的称呼:
Kltai Kytay
Cathay Kitai
Catai Kathay
Khata Ghotai
Ghata Hita
Katai Xetai
Katay Cathan
皆来自“契丹”一词
见冯家昇《契丹名号考释》
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
——《辽史·营卫志》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与宋、辽三足鼎立的西北政权——西夏
党项,汉西羌之别种……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都城:兴庆)
《西夏王国与东方金字塔》
西夏符牌西夏王朝的符牌用以证明持牌者身份和所负使命,一般由两个能套合在一起的圆形铜牌组成。
时间 11世纪前期(1038年)人物元吴(拓跋氏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措施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契丹货币 契丹文字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鸡冠壶
《契丹人饮马图》(详见P34)
西夏货币
西夏买牛契约
西夏符牌(详见P35)
任务一:图文结合,说说辽与西夏政权的发展得益于哪些特质?
效仿唐宋制度
发展农耕经济
学习汉族经济文化
保留游牧民族特色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任务二:(1)根据教材P35,完成填空,并对下列事件进行排序。
A 辽太宗时,占领__________
D 宋太宗北伐失败,转向防御
C 宋___宗时,辽军大举攻宋
B 宰相____力劝皇帝亲征
E 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____
燕云十六州
寇准
真
岁币
A D B C E
澶渊之盟
A D B C E
宰相寇准
宋真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为何澶渊之盟被称为北宋的拐点?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任务二:(2)结合材料,概括澶渊之盟的内容。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成信,虔诚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一《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 辽)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和约 时间 内容
辽宋 澶州之盟 1005年 辽宋为兄弟之国;
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任务二:(2)为什么北宋打了胜仗为什么北宋打了胜仗还要签订盟约呢 结合盟约内容和材料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它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材料1: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材料2:这都是屈辱求和,加重百姓负担,议和后,宋廷安于现状,“忘战去兵”“武备皆废”灭国之祸始于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
材料3: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家: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从经济角度来看,每年三十万匹两的“岁币”对北宋并不构成沉重负担,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齐涛主编《中国政治通史》
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使北宋与辽之间保持着长期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加强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 北宋
输出 商品
种类
迄今井邑幼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宋】刘迎
羊
矿物
骆驼
粟(小米)
茶叶
丝织品
漆器
瓷器
香料(进口)
马
榷场—宋辽输出商品对比表
牲畜和土特产品等
农业产品、手工业制品、奢侈品等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任务三:(1)观看视频,获取信息,判断下列信息真伪。
①宋夏战争中,宋朝被动挨打;
②西夏在对宋的战争中也损失惨重;
③战时,互市取消,西夏物资缺乏;
④西夏双方互派使节,订立合约;
⑤西夏首领与宋朝元首互称兄弟;
⑥宋给西夏岁币赏赐,重开榷场;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任务三:(2)研读史料,分析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影响。
材料一:宋辽、宋夏议和后,边境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政府用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稻米和丝织品等,与其交换羊马、骆驼等牲畜,民间贸易很发达。 ——陶晋升《宋辽关系史研究》
材料二 契丹的乳酪等饮食文化、服饰传入中原:契丹与汉族通婚.... ——《中国通史》
社会经济:
保持和平稳定局面,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
民众生活:
促进了民族融合:
但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材料三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任务三:(2)图片反映了契丹人哪一生活习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生活习俗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澶渊之盟(1005年)以后,宋辽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具)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等四处榷场,其中以雄州榷场最为重要,双方交换的主要商品,宋方有香药、茶叶犀角、象牙,漆器、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牛、马、骆驼、银子等。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图12 河北辽装壁画《备茶图》(约公元 1093年),描绘了备茶烹茶的场景,因中炉炎左侧的契丹少女在推茶碾。右侧吹火的少年头顶的发式是典型的契开人头顶剃秃一片的发式。
饮茶
宋辽之问实现了长时间和平,宋辽之间进行了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西夏(党项)
辽(契丹)
北宋
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碰撞中的融合
1044年
订立和议
1005年
澶渊之盟
课堂小结
1.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
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
A. B. C. D.
2.“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3. 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
A.绍兴和议 B.澶渊之盟 C.宋夏协议 D.雁门关协议
小试牛刀
C
C
B
小试牛刀
4.(2023·湖南长沙·4)在历史故事分享会上,同学们讲述了唐朝文成公主入藏、辽宋澶渊之盟、元朝回族的形成等故事。这场故事会最恰当的主题是( )
A.政治互鉴 B.中外交流 C.政权并立 D.民族交融
5.(2023·四川德阳·3)西夏崇宗在位时,建“国学”,学生300人,以习儒学为主。后来又建有宫学、太学,州县则普遍设立小学。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缓和宋夏矛盾 B.学习先进文化 C.推动北人南迁 D.完成国家统一
6.(2023·湖南邵阳·3)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说,我也从中国智慧中学到很多经验,比2.如1005年的澶渊之盟,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内结为伙伴。艾利森对澶渊之盟的叙述( )
A.比较符合历史史实 B.完全违背历史真相
C.是研究澶渊之盟的重要史料 D.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
D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