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阿长与《山海经》 课堂通行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课阿长与《山海经》 课堂通行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30 20:0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课阿长与《山海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填入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是(  )
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会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
A.冬天更好,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
B.冬天更好,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
C.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D.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保姆 阔气 憎恶
B.鼹鼠 谋杀 诉苦
C.辞岁 具惮 橘子
D.惶急 烦琐 惊骇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奔丧(sàng) 迂(yū)腐 取缔(dì) 诘(jié)问
B.蹒(pán)跚 颓(tuí)唐 凹凼(dàng) 尴(gān)尬
C.交卸(xiè) 惧惮(dān) 惶(huáng)急 愧怍(zuò)
D.滞(zhì)笨 晶莹(yíng) 焦灼(suó) 伎(jì)俩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序。“谥号”是古代王侯、名臣、将相、高级官吏、文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的称号。
B.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5.请运用你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①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吧,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pī lì,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③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④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给拼音写上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pī lì 震悚
(2)“震悚”在文中的意思是:
(3)选文摘自《 》(文章名),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该书原名《 》。
(4)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它表明了作者当时 和 的感情。
(5)“她”是谁,结合选文说说“她”的性格特点
6.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们班级开展了一次“走近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推荐一篇(本)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一句推荐语。
作品:
推荐语: 。
(2)下边是出自鲁迅《自嘲》中的两句诗的书法作品,对其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采用楷体,中正平稳。
B.用笔饱满,形神兼备。
C.字形瘦长,笔画飘逸。
D.大小匀称,徐疾有致。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地说过的,我知道地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地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里,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平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⑧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⑨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30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⑩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节选自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8.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9.请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10.选文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1.读完《阿长与<山海经>》,阿长的形象一定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联系全文,并结合链接材料,分析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链接材料一】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姓名不可考,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患有癜痛,1899年发病身故。
【链接材料二】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纪念她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提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五猖会》中也提到长妈妈。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 《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远房的叔祖因为家里藏有《山海经》,所以“我”就千方百计想拥有一本《山海经》。
B.“我”想拿压岁钱去买《山海经》,但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又没有好机会能买得成。
C.知道阿长并非学者,“我”向来没有和阿长说过想拥有一本《山海经》,心想说了也无益,但阿长却来问起《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D.阿长在告假回家的四五天中,给“我”买来了在当时是“我”最初得到的,且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我”高兴极了。
1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略写了阿长“谋害”隐鼠的过程。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我”当时心里对阿长是失去了敬意的。
B.选文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表现了阿长对“我”的真诚慈爱。
C.作者说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轻视。
D.选文最后说,仁厚黑暗的地母,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作者深情的祝祷,表现了对阿长的同情、愧疚,思念和感激之情。
14.选文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联系选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三、作文
15.本文塑造“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请你也运用这种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课文片段在线】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1) 霹雳 sǒnɡ
(2)“我”初得《山海经》的意外、激动与兴奋
(3) 阿长与〈山海经〉 旧事重提
(4) 议论 敬佩 爱戴
(5)这里的“她”指长妈妈,从选文可以看出长妈妈的性格朴实甚至有点粗俗,但很善良、关心小孩。
6. 作品:《野草》 推荐语: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集。 C
7.写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以及“我”当时的心情和对她态度的变化。 8.“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表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表现了“我”对阿长的轻视、看不起。 9.心理描写或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和感激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10.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我”渴慕已久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之情和“新的敬意”。 11.结尾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12.A 13.C 14.没有文化的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所以在小时候的“我”看来,她确实有不同一般的“伟大的神力”。语句虽带有夸张的成分,却是作者以儿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15.【例文】一张枯瘦的脸上架着一副厚厚的“啤酒瓶底”,黑黑的面庞,长满了“青春美丽”痘,构成了毫无气质的他。他一走上讲台,放下书,便对我们说:“我姓吴,名帅。吴帅,无帅也,名副其实嘛!”同学们先是一愣,继而哄堂大笑。瞧,倒挺会为自己打圆场。“我希望能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今后能天天这样快乐。”嘿,油嘴滑舌的,但不知为什么,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位幽默风趣的老师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