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诗经》二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选出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 )
A.《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其文、义、声、情俱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B.开篇写河洲滩头睢鸠和鸣,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C.“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2.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叙事诗。
B.诗中“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起兴的事物与吟咏的对象形成和谐的画面。
C.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伊人忽隐忽现,若即若离,给人留下了更鲜明的印象。
D.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3.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全诗共三章,每章都以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
B.《蒹葭》描写了主人公在深秋的清晨,在河畔徘徊往复寻求“伊人”的情景。
C.该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实际情境同想象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D.该诗描摹传神,动静结合。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等,都是动态描写。
4.下列对《关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采用赋中见兴的手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了优美的意境。
B.诗歌以雎鸠、荇菜统领全诗。
C.诗歌大量运用重章叠句,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D.这首诗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或美满生活、幸福生活)的追求。
5.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 篇,包括 、 、 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萎,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7.《蒹葭》中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请分析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全诗描绘的“淑女”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三、作文
9.朝霞落日、小草树木,本是寻常之物,可是,如果换一种眼光来观察,它们就会变得像人一样具有很多美好的精神品格。描写你喜欢的一物,让人感受到该物的象征意义。150字左右。提示:描写要细致、传神,不要用议论代替描写。
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 (1)《诗经》 305 风 雅 颂 (2)赋 比 兴 (3)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6.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青翠茂盛;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描述合理即可) 7.示例:重章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渲染气氛,突出主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8.诗中描绘的淑女美丽、勤劳。
9.示例:数九隆冬,地冻三尺,北风肆虐。在百花凋零之时,唯有腊梅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寒风中。铜铸铁打般的枝干,有的举着花蕾,于风雪中昂着头,像一面高擎的旗帜;有的枝条已半埋在雪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似要将一统的冰雪掀翻。那满布全身的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是隐隐跳动的脉搏,带来了春的讯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