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四篇课文。
语文要素
1.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解读:低中段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大多是借助课文中提供的明显(关健、主要)信息、图画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聚焦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更偏“向内”的学习。而从五年级开始,学生结合所查找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一种“内外结合式”的学习。相对五上和六上,六下“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方面侧重查阅资料,另一方面是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更深入。本单元资料的搜集主要来自学生自查,并且查阅的资料不局限于课文所涉及的当时当地当事,还可能包括与主旨相关的时事资料等,加深课文理解,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健全人格。
3.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为人民服务》解读
《为人民服务》是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这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尽管它是毛主席临时发表的一篇演说,与严谨的议论文有一定的区别,但总体而言,已经具备了议论文的几个基本要素。文章有鲜明的论点,一开始就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实际,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地对待批评以及搞好团结三个方面,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本篇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任务群定位
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本单元学习任务群定位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第三学段(5-6年级)学习内容
(1)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2)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
(3)阅读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的表达。
(4)阅读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事、小说、传记等,交流自己获得的启示;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的故事。
任务群建构
本单元的大概念是: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值得继承和发扬。
创设情景:举行“奋斗的历程”主题展览会。
任务群建构
任务一:以诗会友,悟信仰;
任务二:做宣讲员,讲信仰;
任务三:鲜衣怒马,少年励志
本文创设的情境是争当红色宣讲员,宣讲主题:为人民服务。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任务驱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探究,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3.初步了解三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主席说明观点的方法,借助资料,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城关小学举行的“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系列活动中,六年级“争当红色宣讲员”,下周宣讲的主题是:为人民服务。这节课就让我们为下节课做准备。
导入新课:
1.播放阅兵式片段: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视频。
2.说说观后感: 听到了吗 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
3.铿锵有力地再读——为人民服务!
4.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一直深入人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为人民服务》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任务一:梳理内容
1.介绍议论文:这篇课文,与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而是讲一个观点,它很特殊。这就是议论文,有深刻的思想,有着自己的观点。
2.结合预学单(课后第二题),读通课文,并找一找这篇课文的观点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3.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人民服务)
(1)指名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2)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理解句子。
①出示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②找出重点的词语,理解“完全”“彻底”。
③启发思考:“完全”“彻底”这两个词能去掉吗?(表明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朗读感悟
4.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论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呢?你们又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呢?
预设:
生1:我找的是第2自然段,“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句话。
生2:我找的也是第2自然段,“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
生3:因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我认为毛主席主要想讲死的意义。
师:毛主席的这段话就是想告诉我们如何对待“死”,可以概括为“死的意义”。
师:有没有人分享一下,其他段落中毛主席想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
生1:我找的是第3自然段,“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这句话。
生2:我觉得可以总结为:不怕批评。
生3:我找的是第4自然段,“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话。
生4:我找到了“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这句话。
师:“用这样的方法”是指用哪种方法?
预设:
生1:开追悼会纪念死去的同志。
生2:所以第5自然段为“如何对待牺牲的同志”。
生3:我觉得可以总结为“团结互助”。
师:大家找得准确,所以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观点,写了以下内容:死的意义、不怕困难、团结互助。
任务二:领悟情感
(一)默读第2自然段,认真思考毛主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1.关于死的意义,主席是这样说的。
预设: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这句话不大好理解,我们不妨这样读。老师来问,你们读。关于死的意义,主席的观点是什么?
预设: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3.死的意义有何不同?
预设: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什么样的死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又轻如鸿毛?
预设: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5.那谁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预设: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师小结:读着读着,我们就发现,这一段话里的每一层意思都紧密联系,且层层递进。我们再来静静地看这几句话,看一看每一句话都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写的?
(二)学习方法
1.出示句子: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 生汇报,师点拨。
(三)关于引用的点拨。
1.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比喻微不足道。泰山:高山,比喻受人敬仰。固:本来。或:有的。于:比。
为什么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司马迁是两千多年前的名人,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
2.交流司马迁的资料。
3.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四)关于对比的点拨。
1.这句话其实讲的就是一个字,那就是“死”。
2.给二个“死”换个合适的词语:
①牺牲、就义、献身、捐躯
②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送命……
3.引导朗读,读出两个死的不同感情。
4.师小结:这就是同样一个词,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感彩。对比着读,就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表达的好办法——对比。
(五)关于举例子的点拨。
1.事实胜于雄辩,生活当中的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所以这个表达方法就是“举例子”。
2.结合资料,说一说你对张思德的认识。(补充资料)
3.同学们,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事例、生动的事例!这就是在举例子。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最淳朴、最可贵、最永恒的精神——为人民服务!
4.“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请同学们说一说为人民服务的其他人和事。
5.大家请看这三个表达方法,其实他们就是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他们的运用就是为了论证文章的观点。主席围绕论点还讲了什么内容?
6.集体背诵。
(六)除了死的意义,主席还讲了不怕批评和团结互助。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打动你、鼓舞你的句子读一读。生交流。
出示句子: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这四句话中有哪几对关联词
预设:“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
2.我们来看下面这组句子,看看与课文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任何人可向我们指出。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预设:删掉了关联词。
3.你觉得哪组句子更好?
预设:我觉得课文中的句子更好。文中使用了四对关联词,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和严谨,同时也坚定地表达了这支队伍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4.全班交流:先用“因为……所以……”表明接受批评及原因,然后又用“不管……都……”“只要……就……”逐层递进,说明谁指出的正确批评都会改正,最后指出接受批评的标准。运用关联词逐层递进,表达更完整和严密。
5.“精兵简政”用举例的方法证明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
6.借助提示,再读全段,并尝试背诵。
任务三 宣讲信仰
1.学生在小组内先练一练,说一说。
2.请生佩戴红色宣讲员的胸章,在台上配乐宣讲。
3.师评、生评。
课堂检测
阅读下面一段话,找出作者的观点,画出关联词。
不忘初心才能永远年轻。正如总书记所说,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
------选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中,在优秀的中华儿女心中,在各行各业祖国建设者的心中,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就让我们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