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 课件(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 课件(共5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30 15:1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诗歌鉴赏
鉴赏语言风格
知识框架
古诗词鉴赏
形象
语言
手法
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评价
人物
事物
景物
炼字
语言风格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结构章法
常见情感
十大题材
写景诗 咏物诗
思乡诗 边塞诗
怀古诗 感怀诗
山水诗 送别诗
哲理诗 闺怨诗
炼句
含义
画面
赏句
鉴赏诗歌的语言一般包括鉴赏诗中的某个字(词)、句和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两个方面。
鉴赏诗中的某个字(词)就是人们常说的“炼字”“炼词”。 p214页 这个字或词,有时也叫“诗眼”,是诗中最能表现意旨或者表现力最强的关键性字词,它们描摹心理能妙传人物心绪,描摹情景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描摹物态能抓住景物特征。
语言风格是作家的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大凡优秀的、艺术上成熟的诗词作者,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形象的塑造上,还是在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知识梳理
提问方式:
1.某一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炼字题型
《的表DA现手法
第一步: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第二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第三步: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字,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四步:赏析该字在凸显(人物)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答题步骤
典例示范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问:“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简要分析。
解析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 :
第一步:解释要求赏析词语的意思。
“斗”:
争斗,对峙;
“攒”:
聚集。
“江流回转曲折,两岸相互交错,山崖遥望对峙,如两兽相斗;太阳未出时群峰聚集”。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解析


第四步:结合手法,点出该字烘托了这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山崖”“群峰”本为无生命的静态之物,诗人 修辞手法,“斗”“攒”两字将山崖群峰人格化,把“山崖争斗对峙”“群峰聚集”的动态表现出来。
第三步:关注这些字词中隐含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
采用拟人
“斗”字表达效果:凸显了山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表达效果:刻画了群峰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①“斗”字,意为争斗、对峙;“攒”字,意为聚集。②两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③“斗”字将山崖人格化,描写两岸崖石耸峙交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山崖陡峭、峥嵘之势。④“攒”字将群峰人格化,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极具动态感。
答案
“白白地、徒然”
徒然追忆当年与精
英人物的快意游赏
壮志未酬
缺乏政治人才、复兴
国运无望
回忆、追思
“空”字在此处意为“徒然”,诗人感叹自己徒然追忆当年快意的游赏。一个“空”字突出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痛与感伤,对南宋朝廷缺乏政治人才、复兴国运无望的忧伤、悲痛,暗含了诗人对昔日志同道合的友人的无限追怀。
诗 眼
是诗中最能表现意旨或者表现力最强的关键性字词,它们描摹物态能抓住景物特征,描摹心理能妙传人物心绪,描摹情景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品味诗眼题型
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并简要分析其妙处。
提问方式

阅读p215
如何找准诗眼
《的表DA现手法
答题步骤
第一步:把握主旨觅诗眼
1.内容定位。指诗歌中最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
2.词类定性。必须特别关注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诗歌语言的凝练特点在动词的应用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3.活用定类。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形容词或动词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第二步:分析诗句找体现
鉴赏时要以诗眼为中心,从全诗中提炼出体现诗眼的重点内容(结合诗句梳理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并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
典例示范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有人说诗里的“凉”字是本诗的诗眼,试进行赏析。
第一步:确定诗眼
第二步:分析梳理(结合诗句梳理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第三步:分析作用
“凉”字运用了双关手法,可以指环境(雨)凉,也可以指心凉。
这个字渲染了凄凉氛围,表达了送别朋友时凄凉的心境。
①“凉”字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手法)。
②生动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的景象,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内容)。
③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凉氛围,表现了诗人送别朋友时凄凉的心境(表达效果)。
远离家乡的漂泊愁苦
为国忧心,感时伤乱
君主无道
怀才不遇,
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伤痛
①客居他乡。诗人客居成都,漂泊流离。②万方多难。时局动荡,诗人感时伤乱。③空怀济世之心。当世没有像诸葛亮一样的贤相,诗人空怀济世之心,苦无报国之路,只能靠吟诗聊以自遣。
标志
鉴赏古诗歌语言之炼句
知识框架
古诗词鉴赏
形象
语言
手法
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评价
人物
事物
景物
炼字
语言风格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结构章法
常见情感
十大题材
写景诗 咏物诗
思乡诗 边塞诗
怀古诗 感怀诗
山水诗 送别诗
哲理诗 闺怨诗
炼句
含义
画面
赏句
1.从含意角度(内容情感句)
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从句式角度(语言特点句)有的句子倒装,有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凝炼的美。
二、鉴赏诗歌“炼句”艺术“4角度”
3.从技巧角度(表达技巧句)
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分析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
4.从位置角度(行文结构句)
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如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径,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炼句
炼句类考题题型一般要炼两方面的内容:理解句子含意和赏析句子。
理解句子含意重在句中“意”,主要从内容、情感等角度赏析。
赏析句子重在句中“技”,主要从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
炼句类考题因其没有固定的套路,能够考查学生真正读懂诗歌的能力而备受命题人青睐,频频出现在高考试卷上。
一、句子的位置及作用
位置 作用或效果
首句 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对什么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面的内容。
中间句 或承前面什么内容,引出后面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尾句 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或以景衬情,用什么景衬托什么情。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这句诗运用××的手法(注意从语言特点、表达技巧、结构特点等多角度赏析),
写出了××的景象(人物特点、物象特点等),
表达(或“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或“情操”)。
三、炼句题常用答题句式
高考链接(主旨句赏析)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从含意角度 尾联表达的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表达对画作的高度赞美之情。
从技巧角度 尾联直抒胸臆。
从位置角度 这两句是全诗的结尾,有画龙点睛、点明诗歌主旨的作用。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答案】“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高考链接(修辞句的鉴赏)
(经典高考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从含意角度 诗人用春蚕食桑叶的声音形容考生书写的声音,显示了考场纪律的良好,表现了作为主考官的诗人的喜悦之情。
从技巧角度 这句话以声写声,动中见静,把考生写字的声音想象为春蚕食桑叶的声音,生动、形象、贴切。
从位置角度 是诗歌的第四句,具体描写考场作答的情景。
①用春蚕食桑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形象、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高考链接(结构句的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 方干
曙后月华犹冷湿,自知坐卧逼天宫。
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
人世驱驰方丈[注]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
[注] 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
诗的颈联有什么含意?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作用?(6分)
从含意角度 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诗:“人世驱驰”,意思是人世间的奔波辛劳;“方丈”形容屋子小;“海波摇动”指一杯水中波澜起伏。
从技巧角度 “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这个对偶句如果前后联系起来看,就发现是一个比喻,在这一方小屋中看人间世事,就如在一杯茶水中看波涛翻滚,比喻看透世事,波澜不惊。形容一种达观豁然的心胸。
从位置角度 本句是颈联,前两联写禅居之所的环境,以写景为主,尾联表达难以摆脱世俗的无奈之情,转入抒情,可见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人世驱驰方丈[注]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含意:居于斗室之中想起人世间的奔波辛劳,就像看一杯水中起伏的波澜,看上去轰轰烈烈,其实微不足道,表现出一种超然达观的心态。
作用:承上启下,由前面的写景转入后面的议论抒情,禅居赏景后,心有所悟,油然生情;为尾联的抒发胸臆作铺垫,正因有了参悟,才会怀有“长住”的愿望和“入俗笼”的无奈。
炼句题解答“两步骤”
炼句重在赏句中“意”、句中“技”,也就是说一般从艺术特色和情感内容两大方面进行赏析。
1.熟悉语言风格的典型用语。如清新自然、含蓄隽永、朦胧晦涩、慷慨悲凉、沉郁顿挫等。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语境)去感受,尤其是将语言风格与作者表达的情感和具体内容相结合。
2.赏析语言风格要结合具体特点。语言风格常常体现在用词、句式等方面。要熟悉叠词、数量词等特殊词汇的常见使用效果,如叠词常起到强化情感的作用。句式如倒装句等,起到强调的作用。要结合内容具体赏析。
赏析语言风格
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
注意:
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常见诗人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常用的术语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3.这首诗具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请赏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鉴赏语言风格题型
《的表DA现手法
第一步:概括。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分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情感。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
典例示范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
齐唱田中歌,嘤伫如竹枝。
注:①田塍(chéng):田埂。②参差:参差:原指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稻田水光闪烁,明暗不定。③白纻(zhù)裙:白麻布做的裙子。
问: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解析:

解析

第一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颈联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整首诗激愤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

第二步,本诗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插秧时节的大好风光,这几句笔墨虽淡,却营造了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最后两句通过听觉描写农民的劳动情绪,表现了他们乐天的性格,描绘出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总体而言,本诗表现出了明快简洁、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
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
本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赏析诗句题型
1.诗中某联或某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2.某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赏析某句的妙处。
提问方式
《的表DA现手法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读诗句内涵
把握关键字词的意思,确定要求赏析诗句的具体含意。可以从内容上看它表达了什么意思,并兼顾它在全诗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第二步:多角度、点手法、析效
说明:以上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要注意在形象、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典例示范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问: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结句意境深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值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帝宫。③青阳:指青天。
解析:


第一步:审题干。赏析结句,从内涵、手法、效果等方面考虑。
第二步:解读内涵。“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墟”写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让人觉得清虚、空寂。
第三步:点手法。借景抒情,一语双关。
第四步:析效果。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一呼应了上句的“不寐”,二情景交融,余味无穷。“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等包容无余。
答案:

妙处就在于情境交融。月光透过松树照进窗内,增加了诗人的空虚,给诗人一种更加清冷、寂寥之感。这样情境交融,韵味悠长(耐人寻味)

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