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千人糕》。理解“千人糕”的含义,认识到它背后的劳动价值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探究“千人糕”背后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
《千人糕》课文。
多媒体课件,包含“千人糕”制作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小组讨论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向学生展示“千人糕”的图片,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种糕点的名字和背后的故事。
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展示一张有趣的图片,看看这是什么?(展示“千人糕”的图片)
学生A:哇,看起来很好吃!这是什么糕点?
2. 提出问题:为什么叫“千人糕”?这个名字背后有什么含义?
老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千人糕”。你们知道这个名字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学生B:是不是因为这个糕点是由很多人一起制作的?
老师:非常有趣的猜测!那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为什么这个糕点会被称为“千人糕”呢?它的名字背后到底蕴含了怎样的含义呢?
学生C:是不是因为这个糕点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才能制作出来?
老师:非常接近了!其实,“千人糕”背后的故事是关于团队合作和共同努力的。这个糕点的制作过程中,确实涉及到了许多人的付出和贡献。从原材料的采集、加工,到最后的制作完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们的辛勤劳动。所以,这个名字象征着团结、合作和共同努力的精神。接下来我们一起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 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教师示范朗读,强调重音、停顿等。
(3)学生跟读,尝试模仿。
2. 理解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了解其中涉及的多个劳动环节和人员。
教师:我们要学习一个特别的词汇——“千人糕”。你们知道“千人糕”是什么吗?
学生A:是不是一种糕点?
教师:没错,但它不仅仅是一种糕点。它代表了一个制作过程中涉及到的众多劳动环节和人员。现在,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制作“千人糕”的过程。
教师:首先,我们需要有人种植小麦,对吧?
学生B:是的,小麦是制作糕点的主要原料。
教师:很好。那么种植小麦就需要农民辛勤的劳动。他们需要照顾小麦,使其健康成长。然后,小麦需要被收割、磨成面粉。这又需要其他人的劳动。
学生C:然后,我们还需要有人制作糕点,对吧?
教师:非常正确。制作糕点需要面点师的技巧和经验。他们需要将面粉、糖、水和其他原料混合在一起,然后烘烤成美味的糕点。
教师:所以,你们看,“千人糕”这个名字并不是随便取的。它代表了制作这个糕点所涉及的众多劳动环节和人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们的付出和努力。
(2)讨论“千人糕”名字的含义,理解它背后的劳动价值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教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千人糕”名字的含义。为什么叫它“千人糕”呢?
学生D:我想是因为制作它涉及到很多人的劳动。
教师:没错,你理解得很到位。那么,这个名字背后的劳动价值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又意味着什么呢?
学生E:这意味着每个人的劳动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谁可以独自完成这个任务。
教师:非常棒!这就是“千人糕”名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它提醒我们,任何一个产品的制作都需要很多人的合作和努力。无论是种植小麦的农民,还是制作糕点的面点师,他们的劳动都是不可或缺的。
教师:所以,当我们品尝美味的“千人糕”时,我们不仅要欣赏它的美味,还要记住背后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
学生(集体):我们明白了,谢谢老师!
3. 深入探究:
(1)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千人糕”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深意的话题——“千人糕”。请大家分小组进行讨论,思考一下这个话题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什么,以及它对我们的启示。
学生A(小组代表):我们小组讨论认为,“千人糕”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产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就像一块看似简单的糕点,背后却需要众多人的努力和合作才能完成。从原材料的种植、采摘,到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再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们的付出。
学生B(另一小组代表):我们同意A组的观点,并且认为这反映了现代社会的高度分工和协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虽然个人看似微不足道,但每个人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提醒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每一个人的付出。
学生C(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小组还注意到,“千人糕”现象也体现了现代社会中的相互依赖和紧密联系。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无法孤立地存在和发展。我们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同学们的分析非常到位,大家都看到了“千人糕”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现象和深层意义。那么,我们能否从中学到一些实际的应用呢?
学生D:我认为,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因为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许多人的付出。比如老师的教导、家长的养育、同学的帮助等等。我们要珍惜这份“千人糕”,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学生E: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我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不能只看重表面的光鲜亮丽,而忽视了背后所需付出的努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发挥自己的专长,同时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通过探讨“千人糕”这个话题,不仅理解了它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还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思考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成为更加成熟、有责任感的人。
学生们:谢谢老师的指导,我们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思考的。
(三)拓展延伸
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千人糕”制作过程中的不同角色,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合作的重要性。
(1)学生分组: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可以根据班级规模和学生特点进行调整。
(2)角色分配:每组学生分别扮演“千人糕”制作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如原料采购员、糕点师、销售员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角色分配。
(3)模拟制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千人糕”的制作流程进行模拟。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理解每个环节的重要性。
:2.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和他们的价值,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感激。
教师:现在想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
(2)“劳动人民的贡献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感谢劳动人民: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尊重和感谢劳动人民?
学生:主动帮助清洁工阿姨打扫卫生
学生:对餐厅服务员礼貌微笑
教师:大家说得都非常棒,现在有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制定一份行动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一些具体的行动步骤,如每周为家里的劳动者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中积极参与劳动等。
四、课堂总结
1. 回顾重点:
(1) 总结“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和它背后的劳动价值。
老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谁能来给大家简要回顾一下它的制作流程呢?
学生A:首先,需要准备各种原材料,比如大米、糖、油等。然后,这些原材料会被送到工厂,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成米粉、糖浆等半成品。接着,这些半成品会被送到糕点厂,再进行混合、搅拌、成型等步骤,最后烘烤、冷却、包装,就成了我们吃的“千人糕”。
老师:很好,你总结得很全面。那么,从这个制作过程中,大家能看出什么劳动价值呢?
学生B:我觉得制作“千人糕”背后体现了很多人的辛勤劳动。从种植大米、采摘水果,到工厂的加工、糕点的制作,再到市场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们的付出和努力。而且,这些劳动者之间还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整个制作流程。
(2)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老师:你说得很对。其实,这不仅仅是“千人糕”的制作,任何一件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众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这也正是我们要强调的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那么,大家能想到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也体现了这样的劳动价值吗?
学生C:比如我们穿的衣服,从设计、选材、生产到销售,也是经过了很多人的努力。还有我们用的手机、电脑,背后都是成千上万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的辛勤工作。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的理解很到位。的确,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样物品都凝聚了无数劳动者的汗水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产品,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的付出。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千人糕”的故事,并思考如何在家庭生活中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优化和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学生对“千人糕”的理解和感受,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理解劳动的价值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