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30 19:5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高频考点 检测卷
1.背诵《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能说出《古诗三首》中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3.能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4.能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5.人物描写方法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1)写出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描写方法;(2)根据所给的描写方法来描写人物形象。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土匪(fěi) 筹(chóu)集 山坞(wù)
B.彼(bǐ)岸 奔赴(fù) 踌躇(zhú) 黯(àn)然
C.五岳(yuè) 手镯(zuó) 计谋(móu) 皮革(gé)
D.涕(dì)泪 企(qǐ)图 虚拟(nǐ) 矜持(jīn)
2.读拼音,写词语。
(1)刘伯承担心麻药会sǔn shāng大脑而拒绝shī xíng麻醉,在手术过程中他非常清醒,并且yì shēng bù kēng,连cí xiáng的沃克医生都yóu zhōng地佩服。
(2) tú fěi抬头一看,这个孩子nián líng不大,却很镇定。
3.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A.磨穿 B.穿越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A.国王的老师 B.南宋朝廷的军队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刘海在书法比赛中得了一等奖,回到学校后,遭到了同学们的狂轰滥炸。
B.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哺哺着。
C.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D.她自我安慰道:“失败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4)下列对“清贫”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指革命者生活清寒贫苦而廉洁守节。
B.指穷困潦倒的生活,方志敏的“传世宝”就是几套旧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
C.指洁白朴素的生活,这是革命者能战胜困难的关键。
4.把诗句补充完整,填一填。
(1) ,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 】·陆游《 》
(2)劝君更尽一杯酒, 。——【 唐 】· ·《送元二使安西》
(3)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 】·王之涣·《 》
(4)黄沙百战穿金甲, 。 ——【 】·王昌龄·《 》
(5)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 】· ·《 》
二、积累运用
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改为肯定句)
(2)我恐惧地畏缩着,周围的一切仿佛都要把我吞啦掉,迎面是无尽的黑暗。(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并照样子写一写)
表现害羞时的心理:
表现难过时的心理:
(3)“毛主席聽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是对毛主席的 描写 ,这一连串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他此时仍然沉浸在 中;另一方面表现了他抉择的艰难。
2.选择正确的答案。
(1)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B.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 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C.这句话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 态度,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博大胸襟。
(2)对下列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这两句古诗中可以感受到战争的艰苦、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B.“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C.“剑外忽传收动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涕泪满衣裳”里,既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之情 ,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 归家园的感慨之意,更有对多年离乱的痛切之情。
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 ,双脚拉开一 步 ,做出要抛掷的姿势。( )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 ,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3)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 ,眼睛离脑子太近 ,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 而我 ,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
(4)他愕住了 ,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1)《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送别诗。( )
(2)《从军行》后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末句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锉销有力,震撼人心。( )
(3)《清贫》一文中两位“国方兵士”衬托了方志敏这位共产党人正义凛然的形 象。( )
(4)“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这句话写出了毛泽东舍不得儿子的凡人情怀。( )
三、课内阅读
(一)(2022·聊城百草园·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
清贫(节选)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了我是什么人,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走吧!”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金镯( ) 威吓( )
2.选文第一段中“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这句话,敌人有此猜疑的根据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而方志敏对此反驳的语句是:
3.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作用。
(1)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2)“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4.读完本文,你一定对文章的题目“清贫”有了深刻的理解,请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除了方志敏之外,你还能举出老一辈革命家“清贫”的例子吗?
(二)(2022·聊城鼎顺小学·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踌躇”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犹豫,拿不定主意;②自得的样子。选文中的“踌躇”应解释为 (填序号),毛主席“踌躇”是因为 ,从中可以体会到毛主席 。
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黯然的目光”是对毛主席的神态描写,说明此刻的毛主席沉浸在丧子的巨大悲痛之中。( )
(2)“转向”“指指”等动作既表现了毛主席此刻无比悲痛的内心,也写出了毛主席作出抉择时的果断坚定。( )
3.结合全文理解,画“ ”的诗句的意思是
;“忠骨”在这里具体指的是 ,诗句充分体现了毛主席 的伟人胸怀。
4.“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一细节,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四、拓展提升
(一)(2022·聊城英才小学·五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爱国将领吉鸿昌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他,要他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就义那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梳理文章内容,补全思维导图。
2.联系上下文,通过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
(1)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此时,他可能在想: 。
(2)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此时,他可能在想: 。
3.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在文中括号里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
4.读画“ ”的部分,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二)(2022·聊城澜庭小学·五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一掬笑容何处寻
1919年10月4日,毛泽东正领导湖南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韶山家里派人到长沙找毛泽东,给毛泽东送来一封紧急家书。毛泽东看了几行后,眼里立即涌出了泪花。家乡来送信的人,是毛泽东的一位堂兄。他告诉毛泽东,“婶婶在昨天晚上就有出气没进气了,所以,叔叔要我来长沙,要你和泽覃立即赶回去,晚了恐怕见不到你母亲了。”
毛泽东一听,如五雷轰顶。两个月前,母亲患淋巴腺炎,自己还回去接母亲到长沙治过病。他匆匆忙忙出去安排了一下有关事情后,就带着小弟泽覃随来送信的堂兄,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
当时,由于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100来里的崎岖山路,毛泽东他们走了一天一夜。即便如此,当毛泽东赶回韶山时,由于送信的堂哥走了一天多的路,前后就过去了三天,这时母亲已过世两天了,按照韶山的习惯,母亲早就入棺。
毛泽东紧跑急赶地走了一天一夜的路,但还是没有看上母亲的最后一面。面对母亲的死,毛泽东百感交集,悲痛万分。
毛泽东久久伏在母亲的灵柩上,泣不成声。当晚,毛泽东不顾旅途的劳累,拒绝一切人的劝阻,坚持守在母亲的灵柩边。
母亲对自己思想的影响,不断地在毛泽东眼前出现。这时的他完全沉浸在对母亲那伟大的人格和善良的心肠的追思之中。稍顷,他用笔在一张白纸上,专心致志地写了起来。第二天早晨,来祭奠的人们,看到了毛泽东那发自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
两副挽联,一副贴在大门口: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另一副则挂在母亲的灵前: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第二天,母亲出殡。毛泽东长跪在母亲灵前,声泪俱下地诵读了自己用泪写成的四言长诗《祭母文》。
毛泽东的这篇《祭母文》,全篇记述了母亲的养育深恩和盛德高风,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也深深地追忆了母亲生平对他的养育之恩,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更表现出了毛泽东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的死亡的悲痛心情。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母亲已经过世两天了,毛泽东才赶到家里,是因为

2.找出体现标题“一掬慈容何处寻”的一副挽联,用“ ”画出来。
3.找出描写毛泽东面对逝世的母亲悲痛万分的两处描写,画“ ”,并写一写这两处通过详细描写了毛泽东的 来表现他的心情。
4.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毛泽东是怎样的人?
(三)(2022·聊城阳光小学·五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小萝卜头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个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磁器口。”
“磁器口我去耍过一回。”小萝卜头又问特务,“不是近处的山,我说的是那边,白云底下的山那边呀!”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刚刚转回头,要说什么,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
“哟,你看!”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
“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了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了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红岩》节选
1.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
2.从哪个动作中你看出小萝卜头非常喜欢小虫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
3.小萝卜头因为 而捉虫子,又因为 而放了虫子。
4.短文表达了小萝卜头怎样的心理?
(四)(2022·聊城阳光小学·五年级期末练习)开心阅读。
小萝卜头
别了,我爱的中国(节选)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和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却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1.用“ ”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朗读画“ ”的语句,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愤慨 B.激动 C.憎恨
3.短文中“我”为什么要离开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在这样的大时代,不能为祖国工作,还被迫离开祖国,内心对祖国充满了愧疚之情
B.作者不是一个罪人,他这样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报效祖国,突出了他爱国之心
C.祖国危难之际,选择离开就是历史的罪人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高频考点 检测卷
1.背诵《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能说出《古诗三首》中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3.能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4.能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5.人物描写方法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1)写出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描写方法;(2)根据所给的描写方法来描写人物形象。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土匪(fěi) 筹(chóu)集 山坞(wù)
B.彼(bǐ)岸 奔赴(fù) 踌躇(zhú) 黯(àn)然
C.五岳(yuè) 手镯(zuó) 计谋(móu) 皮革(gé)
D.涕(dì)泪 企(qǐ)图 虚拟(nǐ) 矜持(jīn)
2.读拼音,写词语。
(1)刘伯承担心麻药会sǔn shāng大脑而拒绝shī xíng麻醉,在手术过程中他非常清醒,并且yì shēng bù kēng,连cí xiáng的沃克医生都yóu zhōng地佩服。
(2) tú fěi抬头一看,这个孩子nián líng不大,却很镇定。
3.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A.磨穿 B.穿越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A.国王的老师 B.南宋朝廷的军队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刘海在书法比赛中得了一等奖,回到学校后,遭到了同学们的狂轰滥炸。
B.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哺哺着。
C.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D.她自我安慰道:“失败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4)下列对“清贫”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指革命者生活清寒贫苦而廉洁守节。
B.指穷困潦倒的生活,方志敏的“传世宝”就是几套旧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
C.指洁白朴素的生活,这是革命者能战胜困难的关键。
4.把诗句补充完整,填一填。
(1) ,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 】·陆游《 》
(2)劝君更尽一杯酒, 。——【 唐 】· ·《送元二使安西》
(3)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 】·王之涣·《 》
(4)黄沙百战穿金甲, 。 ——【 】·王昌龄·《 》
(5)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 】· ·《 》
【答案】
1.A
2.(1)损伤 施行 一声不吭 慈祥 由衷
(2)土匪 年龄
3.(1)A (2)B
(3)A
(4)B
4.(1)三万里河东入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3)羌笛何须怨杨柳 凉州词
(4)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 从军行
(5)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积累运用
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改为肯定句)
(2)我恐惧地畏缩着,周围的一切仿佛都要把我吞啦掉,迎面是无尽的黑暗。(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并照样子写一写)
表现害羞时的心理:
表现难过时的心理:
(3)“毛主席聽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是对毛主席的 描写 ,这一连串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他此时仍然沉浸在 中;另一方面表现了他抉择的艰难。
2.选择正确的答案。
(1)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B.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 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C.这句话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 态度,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博大胸襟。
(2)对下列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这两句古诗中可以感受到战争的艰苦、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B.“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C.“剑外忽传收动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涕泪满衣裳”里,既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之情 ,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 归家园的感慨之意,更有对多年离乱的痛切之情。
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 ,双脚拉开一 步 ,做出要抛掷的姿势。( )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 ,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3)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 ,眼睛离脑子太近 ,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 而我 ,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
(4)他愕住了 ,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1)《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送别诗。( )
(2)《从军行》后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末句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锉销有力,震撼人心。( )
(3)《清贫》一文中两位“国方兵士”衬托了方志敏这位共产党人正义凛然的形 象。( )
(4)“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这句话写出了毛泽东舍不得儿子的凡人情怀。( )
【答案】
1(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2)示例:我的脸刷地一下红到了脖子根。如果地上有条缝,我真想钻进去。
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 。
(3)动作 对爱子的无限思念
2.(1)A (2)D
3.(1)动作描写 (2)心理描写 (3)语言描写 (4)神态描写
4.(1)× (2)√ (3)√ (4)√
三、课内阅读
(一)(2022·聊城百草园·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
清贫(节选)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了我是什么人,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走吧!”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金镯( ) 威吓( )
2.选文第一段中“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这句话,敌人有此猜疑的根据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而方志敏对此反驳的语句是:
3.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作用。
(1)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2)“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4.读完本文,你一定对文章的题目“清贫”有了深刻的理解,请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除了方志敏之外,你还能举出老一辈革命家“清贫”的例子吗?
【答案】
1. zhuó hè
2.“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3.(1)恰如其分地刻画出国民党反动派的贪婪、凶狠。
(2)表现出方志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清廉,以及面对敌人时的镇定从容。
4.真实地反映了共产党员的廉洁无私,一切为人民的伟大精神,可歌可泣。
5.示例一:
邓奶奶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老花镜,安详地坐在沙发上,给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奶奶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周总理的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笸箩,笸箩里放着剪刀、线团、布头和针线包。针线包上绣着个红五星,特别引人注目。多年来,邓奶奶随身带着它,一直带到了北京。从什么时候起,她就有了这个针线包呢 从延安的窑洞里,从重庆的红岩村,也可能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
示例二:
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稿子,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到里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二)(2022·聊城鼎顺小学·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踌躇”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犹豫,拿不定主意;②自得的样子。选文中的“踌躇”应解释为 (填序号),毛主席“踌躇”是因为 ,从中可以体会到毛主席 。
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黯然的目光”是对毛主席的神态描写,说明此刻的毛主席沉浸在丧子的巨大悲痛之中。( )
(2)“转向”“指指”等动作既表现了毛主席此刻无比悲痛的内心,也写出了毛主席作出抉择时的果断坚定。( )
3.结合全文理解,画“ ”的诗句的意思是
;“忠骨”在这里具体指的是 ,诗句充分体现了毛主席 的伟人胸怀。
4.“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一细节,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
1.①思念儿子,想让儿子的遗骨归葬,但自己作为领袖不能搞特殊 内心的痛苦和抉择的艰难
2.(1)√ (2)×
3.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身是否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毛岸英烈士的遗骨以国家为重、为革命不徇私情
4.夜已深,可是毛主席卧室的灯依然亮着,毛主席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泪水充盈了他的眼眶。
四、拓展提升
(一)(2022·聊城英才小学·五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爱国将领吉鸿昌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他,要他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就义那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梳理文章内容,补全思维导图。
2.联系上下文,通过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
(1)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此时,他可能在想: 。
(2)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此时,他可能在想: 。
3.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在文中括号里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
4.读画“ ”的部分,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答案】
1.示例:大声怒斥 残忍行刑
2.示例:(1)反正,人总有一死的,为了革命死就死吧!
(2)死也要死得光明正大!要给这些反动派看看,共产党员的威严与正气。
3.示例:义正词严
4.“害怕”“发抖”是对特务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写出了特务被吉鸿昌的威严与不屈精神震慑的表现,侧面衬托了吉鸿昌正直不屈、忠于革命、热爱祖国的形象。
(二)(2022·聊城澜庭小学·五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一掬笑容何处寻
1919年10月4日,毛泽东正领导湖南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韶山家里派人到长沙找毛泽东,给毛泽东送来一封紧急家书。毛泽东看了几行后,眼里立即涌出了泪花。家乡来送信的人,是毛泽东的一位堂兄。他告诉毛泽东,“婶婶在昨天晚上就有出气没进气了,所以,叔叔要我来长沙,要你和泽覃立即赶回去,晚了恐怕见不到你母亲了。”
毛泽东一听,如五雷轰顶。两个月前,母亲患淋巴腺炎,自己还回去接母亲到长沙治过病。他匆匆忙忙出去安排了一下有关事情后,就带着小弟泽覃随来送信的堂兄,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
当时,由于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100来里的崎岖山路,毛泽东他们走了一天一夜。即便如此,当毛泽东赶回韶山时,由于送信的堂哥走了一天多的路,前后就过去了三天,这时母亲已过世两天了,按照韶山的习惯,母亲早就入棺。
毛泽东紧跑急赶地走了一天一夜的路,但还是没有看上母亲的最后一面。面对母亲的死,毛泽东百感交集,悲痛万分。
毛泽东久久伏在母亲的灵柩上,泣不成声。当晚,毛泽东不顾旅途的劳累,拒绝一切人的劝阻,坚持守在母亲的灵柩边。
母亲对自己思想的影响,不断地在毛泽东眼前出现。这时的他完全沉浸在对母亲那伟大的人格和善良的心肠的追思之中。稍顷,他用笔在一张白纸上,专心致志地写了起来。第二天早晨,来祭奠的人们,看到了毛泽东那发自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
两副挽联,一副贴在大门口: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另一副则挂在母亲的灵前: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第二天,母亲出殡。毛泽东长跪在母亲灵前,声泪俱下地诵读了自己用泪写成的四言长诗《祭母文》。
毛泽东的这篇《祭母文》,全篇记述了母亲的养育深恩和盛德高风,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也深深地追忆了母亲生平对他的养育之恩,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更表现出了毛泽东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的死亡的悲痛心情。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母亲已经过世两天了,毛泽东才赶到家里,是因为

2.找出体现标题“一掬慈容何处寻”的一副挽联,用“ ”画出来。
3.找出描写毛泽东面对逝世的母亲悲痛万分的两处描写,画“ ”,并写一写这两处通过详细描写了毛泽东的 来表现他的心情。
4.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毛泽东是怎样的人?
【答案】
1.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从堂哥送信到毛泽东回到家已经过去了三天
2.画: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3.画:毛泽东久久伏在母亲的灵柩上,泣不成声。当晚,毛泽东不顾旅途的劳累,拒绝一切人的劝阻,坚持守在母亲的灵柩边。
第二天,母亲出殡。毛泽东长跪在母亲灵前,声泪俱下地诵读了自己用泪写成的四言长诗《祭母文》。 动作
4.毛泽东是一个孝敬母亲的人。
(三)(2022·聊城阳光小学·五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小萝卜头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个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磁器口。”
“磁器口我去耍过一回。”小萝卜头又问特务,“不是近处的山,我说的是那边,白云底下的山那边呀!”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刚刚转回头,要说什么,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
“哟,你看!”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
“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了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了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红岩》节选
1.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
2.从哪个动作中你看出小萝卜头非常喜欢小虫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
3.小萝卜头因为 而捉虫子,又因为 而放了虫子。
4.短文表达了小萝卜头怎样的心理?
【答案】
1.提示:写一个比喻句即可。例:辽阔的草原像一张大大的绿色地毯。
2.画: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
3.喜欢小虫子 想给小虫子自由
4.对自由的期盼。
(四)(2022·聊城阳光小学·五年级期末练习)开心阅读。
小萝卜头
别了,我爱的中国(节选)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和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却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1.用“ ”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朗读画“ ”的语句,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愤慨 B.激动 C.憎恨
3.短文中“我”为什么要离开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在这样的大时代,不能为祖国工作,还被迫离开祖国,内心对祖国充满了愧疚之情
B.作者不是一个罪人,他这样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报效祖国,突出了他爱国之心
C.祖国危难之际,选择离开就是历史的罪人
【答案】
1.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2.B
3.“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未来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