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综合练习)-(含解析)2024届初中中考历史复习(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综合练习)-(含解析)2024届初中中考历史复习(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30 22:47:05

文档简介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目录
【考点过关练】
考点 01 第一次国共合作
考点 02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考点 03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重难创新练】
【专题检测卷】
考点 01第一次国共合作
1 .1923 年 2 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 )
A .制定了党的最高最低纲领 B .正式决定了同国民党合作
C .在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 D .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2 .歌曲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下图这首歌曲反映了( )
A .国民大革命时期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 B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
C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渴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建国初期人民对恢复国民经济的迫切需求
3 .1926 年,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为目的的事件是( )
A .创建中华民国 B .创办黄埔军校
C .发动北伐战争 D .进行抗日战争
4 .“ 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
南昌。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井冈山会师 C .红军长征 D .辽沈战役
考点 02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5 .“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开始
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6 .下图为 1933 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影响这一分布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
1933 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A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 .中国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
C .工农武装割据的不断发展 D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7 .1928 年 1 月、井冈山地区的遂川县传出这样的歌谣: “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
到了, 又分谷子又分田……你拿斧子我拿镰, 高举红旗开大会, 工农翻身掌政权”这一歌谣可用于研究( )
A .北伐胜利进军 B .创建人民军队
C .工农武装割据 D .长征胜利结束
8 .下面是某历史研究团队进行“道路抉择”专题复习时展示的学习成果之一,其主题应该是( )
井冈山会师 南昌起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秋收起义 井冈山根据地 古田会议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27 年 1928 年 1929 年 1931 年
A .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B .农村中心,武装夺取政权
C .城市中心,军队武装暴动 D .民族团结,抵抗日本入侵
考点 03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9 .下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局部,图中遵义城以西的红军进军路线,对长征的重要影响是
( )
A .冲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B .强渡乌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C .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D .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10 .“一切都变了, 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 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
的指挥棒。 ”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重庆谈判
11 .下边是某校“红五月”艺术节歌单(部分)。它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精神内涵是( )
“红五月”艺术节歌单 1.《十送红军》 2.《四渡赤水出奇兵》 3.《到吴起镇》
A .追求和平的首创精神
C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 .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D .跨越国界的国际主义精神
1 .(考法一:评价、评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2-1919 年,中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较 20 世纪头十年增加一倍,资金总额增加了近 1000 万
元, 全国工人发展到 194.6 万人。 1919 年下半年仅上海地区工人的罢工达 13 次, 1920 年增加到 56 次之多。
——摘编自苏智良、江文君《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
材料二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给对西方文明失望的中国知识分子带来新的希望与视野, 知识人从中找
到方向感、认同感与归宿感,他们热情洋溢地发表文章,创办学会,宣传着这一新的希望。
——摘编自苏智良、江文君《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坚强的革命性, 领导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斗争, 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 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自诞
生之日起,就充满着勃勃生机与活力,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12-1919 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领域有了怎样的发展。
(2)材料二中“新的希望与视野”指的是什么?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三所评价的历史事件
之间有何关系?
(3)请你用一句话总结材料三中的观点,并用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2 .(考法二:背景、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统计图表中 A 、B 、C 三段数据出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上述数据反映了哪些问题?从中我们能得出哪些经验教训?
专题 11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时间 45 分钟,满分 6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15 小题 30 分)
1 .(2023·四川巴中 · 统考中考真题)在 1924 年至 1927 年的革命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
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召开 B.古田会议召开 C.八七会议召开 D.国民党一大召开 2 .(2023·黑
龙江牡丹江 · 统考中考真题)小茗同学观看纪录片《激荡年代:誓师北伐》,从中了解到孙中山曾经创办一
所学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这所学校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福州船政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黄埔军校
3 .(2023·湖南长沙 · 统考中考真题)下表记录了毛泽东在某一时期的部分政治活动。据此判断当时正值
( )
1923 年 6 月 加入国民党
1924 年 1 月 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
1925 年 10 月 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 年 1 月 参加中国国民党二大
A .第一次国共合作 B .红军长征
C .全民族抗战 D .解放战争
4 .(2023·四川眉山 · 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国近现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该战争( )
A .大力宣传了新思想新文化 B .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
C .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 D .解决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 .(2023·云南 · 统考中考真题) 1926 年 7 月 4 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指出:“ 中 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在建设
一人民的统一政府。 ” 《宣言》揭示了北伐的目的是( )
A .推翻清政府统治 B .反对袁世凯复辟
C .组织工人运动 D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6 .(2022·江苏镇江 · 统考中考真题) 1926 年, 湖南省农民协会的会员达到 107 万人, 到 1927 年 1 月, 会员 又增加到 200 万人。湖北省农民协会会员在 1926 年 7 月是 3 万多人, 到同年 11 月就增加到了 20 万人左右。
两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五四运动扩大 B .北伐胜利进军 C .红军战略转移 D .七七事变爆发
7 .(2023·海南 · 统考中考真题)万宁、陵水等革命根据地纷纷学习琼海乐四区,发动广大农民,没收地主
土地、财产和耕牛等,把公田平均分配给农民,这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全面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8 .(2023·江苏徐州 · 统考中考真题) 下面为黄亚光在 1933 年第四次反“ 围剿”胜利后创作的宣传漫画。其最
恰当的主题是( )
A .北伐战争的胜利 B .红军队伍的壮大
C .敌后战场的开辟 D .三大决战的到来
9 .(2023·江苏淮安 · 统考中考真题)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多次在危急关头为革命指明正确的
方向。当攻打长沙的计划失败,效仿俄国的做法行不通时,毛泽东提出( )
A .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进行抗日持久战
C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进行和平谈判 D .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
10 .(2023·山东聊城 · 统考中考真题)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说井冈山“历史红”主要是因为,
在这里( )
A .确立了“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的原则 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
11 .(2023·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下侧示意图标题应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C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 .反“ 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12 .(2023·黑龙江大庆 · 中考真题) 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 8 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在危急时刻,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是( )
A .陈独秀 B .博古 C .李德 D .毛泽东
13 .(2023·江苏无锡 · 统考中考真题) 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
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4 .(2023·内蒙古通辽 · 统考中考真题)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
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这里的“伟大传奇” ( )
A .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 .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变化
15 .(2023·湖北武汉 · 统考中考真题) 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军里程加起来超过 8 万里。他们 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 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 的困境中, 进入雪山草地, 翻越 73 座海拔 4000 米以上
的雪山, 3 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 的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 )
A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B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D .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
二、综合题(第 16 题 10 分,第 17 题 10 分,第 18 题 10 分;共 30 分)
16 .(2022·浙江舟山 · 中考真题)信仰铸忠魂,人民写春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李大钊在 1918 年 -1924 年的活动轨迹(部分)
①1918 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②1919 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系统和较完整的介绍。
③1920 年,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
④1924 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
——梳理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中的红色基因》
材料二 社会进化的历史由谁来写的呢?李大钊说,历史的主人是民众, “ 民彝者可以创造历史”。
—— 宋德宣《李大钊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新探》
(1)依据活动轨迹①②③,指出李大钊在思想领域的历史贡献。
(2)活动轨迹④反映了哪一统一战线的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依靠这一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发展的?
(3)运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史实论证李大钊的观点。(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7 .(2023·江苏镇江 · 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 分)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 80 年里, 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后 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
民的出路。但是, 一切努力都失败了。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 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摆脱失败的厄运, 从
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
使命。 ……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 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 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编自中共党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寻找真理” 的实践活动。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从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得出什么科学结论?
18 .(2021·江苏南通 · 统考中考真题) 工农武装割据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10 分)
请回答: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请列举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过
程中的重大事件。
红军中的党组织,由军委而团委、营委,连设连支部,各班自成一小组。这个组织,很能适用于斗
争…… 官长士兵的穿吃一样,待遇平等。
——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 年 2 月)
在四军各团营兵士内,是非常团结,彼此相依为命的……每个士兵都知道对工农的帮助的重要,到达
某一地方每个士兵能自动向群众宣传,与之发生亲密的关系。
—— 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1929 年 9 月)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工农红军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
(3)下面两图属于长征题材的油画作品。请你品读下列两幅美术经典,谈谈从中受到的革命传统教育。
《理想大于天》 《送别》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目录
【考点过关练】
考点 01 第一次国共合作
考点 02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考点 03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重难创新练】
【专题检测卷】
考点 01第一次国共合作
1 .1923 年 2 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 )
A .制定了党的最高最低纲领 B .正式决定了同国民党合作
C .在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 D .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中“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京汉铁路大 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 强大的敌人, 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B 项正确;中共二大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排除 A 项;1924 年国民党一大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三大政策,排除 C 项; 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歌曲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下图这首歌曲反映了( )
A .国民大革命时期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 B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
C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渴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建国初期人民对恢复国民经济的迫切需求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为 了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 年,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因此“打 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这首《国民革命歌》反映的时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人民反帝 反封建的愿望, A 项正确;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与题干内容“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不符,排除 B 项;解放战争是 1946 年 6 月至 1950 年 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 与题干内容“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不符,排除 C 项;歌词内容与国民经济恢复无关,
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 .1926 年,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为目的的事件是( )
A .创建中华民国 B .创办黄埔军校
C .发动北伐战争 D .进行抗日战争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1926 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 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声势震动全国, 1927 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 项正确;创建中华民国是 在 1912 年,排除 A 项;创办黄埔军校是在 1924 年,排除 B 项;进行抗日战争是在 1931-1945 年,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 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
南昌。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井冈山会师 C .红军长征 D .辽沈战役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 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 攻占江西首府南昌。 ”并结合所学可知, 材料中民国十五年是 1926 年, 而且材料强调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江西” ,据此推知材料反映的是 1926 年 7 月开始的北伐战争,首战两湖地区的吴佩孚,然后进军江西的孙 传芳, A 项正确;井冈山会师是 1928 年 4 月,是民国 17 年,排除 B 项;1934 年 10 月红军长征开始,与材
料不符,排除 C 项;辽沈战役是 1948 年 9 月至 11 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考点 02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5 .“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开始
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 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的开始, A 项正确;北伐战争期间,国民党与 共产党是合作的,排除 B 项; 1927 年 9 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 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南昌起义之后, 排除 C 项;1928 年 4 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在南昌起义之后, 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 .下图为 1933 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影响这一分布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
1933 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A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 .中国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
C .工农武装割据的不断发展 D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答案】C
【详解】据题图示可知,图示反映了 1933 年中共党员成分比例中农民占绝大多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7 年中共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后,逐渐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随 着土地革命的开展,当时中共党员中农民比例较高, C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从南昌起义 开始的,与材料无关,排除 A 项;这一时期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排除 B 项;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
则是在古田会议做出的,与材料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7 .1928 年 1 月、井冈山地区的遂川县传出这样的歌谣: “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
到了, 又分谷子又分田……你拿斧子我拿镰, 高举红旗开大会, 工农翻身掌政权”这一歌谣可用于研究( )
A .北伐胜利进军 B .创建人民军队
C .工农武装割据 D .长征胜利结束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28 年 1 月,井冈山地区的逐川县传出 这样的歌谣: ..... .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
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及所学可知, 1927 年 9 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受挫后,
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 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1927 年 10 月, 毛泽东在井 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C 项正确;北伐 战争胜利进军,目的是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排除 A 项;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 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排除 B 项;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 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1936 年 10 月, 红军三大主力(红一、
红二、红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8 .下面是某历史研究团队进行“道路抉择”专题复习时展示的学习成果之一,其主题应该是( )
井冈山会师 南昌起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秋收起义 井冈山根据地 古田会议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27 年 1928 年 1929 年 1931 年
A .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B .农村中心,武装夺取政权
C .城市中心,军队武装暴动 D .民族团结,抵抗日本入侵
【答案】B
【详解】由题干中的“南昌起义”“ 井冈山根据地”等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7 年南昌起义打响了 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向农村进军,建立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之后古田会议确立“建党建军” 的原则, 1931 年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B 项正确; 1935 年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进行长征,完成战略转移,排除 A 项;秋收起义失败后,放弃以城市中心,军 队武装暴动的道路,排除 C 项;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开始,各民族团结,共同抵御日本入侵,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考点 03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9 .下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局部,图中遵义城以西的红军进军路线,对长征的重要影响是
( )
A .冲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B .强渡乌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C .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D .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中“遵义城以西”和“赤水河”等信息, 结合所学可知, 遵义会议后, 红军经过整编, 提高了 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D 项正确;题干中 没有湘江相关信息,排除 A 项;图片中红军进军路线不是在乌江而是围绕赤水河展开的,排除 B 项;题干
中没有金沙江相关信息,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0 .“一切都变了, 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 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
的指挥棒。 ”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重庆谈判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一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 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5 年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是中国第 一次独立自主解决党内的路线、方针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 项正确; 1921 年的中 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45 年的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1945 年的重庆 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中共一大、中共七大、重庆谈判, 均与题干“‘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
科的指挥棒’”不符,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11 .下边是某校“红五月”艺术节歌单(部分)。它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精神内涵是( )
“红五月”艺术节歌单 1.《十送红军》 2.《四渡赤水出奇兵》 3.《到吴起镇》
A .追求和平的首创精神 B .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C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D .跨越国界的国际主义精神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表格内容“ 《十送红军》 ”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期间军民之间的深情; “ 《四渡赤水出 奇兵》 ”反映的是红军四渡赤水这一历史事件;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 《到吴起镇》 ”反映的 是红军长征期间的吴起镇会师;1935 年 10 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 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故题干表格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即 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强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持真理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善于团结、 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B 项正确;追求和平与长征不符,排除 A 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
精神,排除 C 项;跨越国界、追求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 .(考法一:评价、评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2-1919 年,中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较 20 世纪头十年增加一倍,资金总额增加了近 1000 万
元, 全国工人发展到 194.6 万人。 1919 年下半年仅上海地区工人的罢工达 13 次, 1920 年增加到 56 次之多。
——摘编自苏智良、江文君《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
材料二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给对西方文明失望的中国知识分子带来新的希望与视野, 知识人从中找
到方向感、认同感与归宿感,他们热情洋溢地发表文章,创办学会,宣传着这一新的希望。
——摘编自苏智良、江文君《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坚强的革命性, 领导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斗争, 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 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自诞
生之日起,就充满着勃勃生机与活力,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12-1919 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领域有了怎样的发展。
(2)材料二中“新的希望与视野”指的是什么?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三所评价的历史事件
之间有何关系?
(3)请你用一句话总结材料三中的观点,并用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总量增长,工人阶级壮大并展现出伟大力量。
(2)马克思主义。关系:工人阶级的壮大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
础。
(3)观点: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论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开展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分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资金总额增加了近 1000 万元、罢工达 13 次, 1920 年增加到 56 次之多”可知,
这体现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总量增长,工人阶级壮大并展现出伟大力量。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给对西方文明失望的中国知识分子带来新的希望与视野”可知,
这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材料一是工人阶级的壮大,材料二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材料三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工人阶级的壮大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3)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观点必须正确,论证史实必须准确,能证明观点,如,观 点: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论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开
展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 .(考法二:背景、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统计图表中 A 、B 、C 三段数据出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上述数据反映了哪些问题?从中我们能得出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1)A 段: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 B 段: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红军的壮大,苏维埃
政权的建立; C 段: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利,被迫长征。
(2)问题: 1925-1937 年党员人数不稳定,中国革命的道路艰难而曲折。 经验教训: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 情出发,实事求是;要掌握革命主导权,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军队进行武装斗争;依靠群众,发挥人民群众
的力量。
【详解】(1)原因:由 A 所处的时间段和所学可知,该阶段中共党员人数减少,原因是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反革命政变,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武器,搜杀工人和共产党员;由 B 所处的时间段和所学可知,中共党员数 量大增, 原因是 1928 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十分重视党的建设, 党员数量的不断增 加;由 C 所处时间段和所学可知,该阶段党员锐减,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长征途
中损失惨重,党员数量才出现了严重下降。
(2)问题:通过对图分析可知, 1925 年至 1937 年党员人数不稳定,这也说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艰难而曲 折;经验教训:本题可以从影响革命的因素等角度进行作答,如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要掌握革命主导权,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军队进行武装斗争;依靠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专题 11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时间 45 分钟,满分 6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15 小题 30 分)
1 .(2023·四川巴中 · 统考中考真题)在 1924 年至 1927 年的革命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
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 .中共一大召开 B .古田会议召开 C .八七会议召开 D .国民党一大召开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1924 年, 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揭开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序幕, D 项正确;中共一大成立中国共产党,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派,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2 .(2023·黑龙江牡丹江 · 统考中考真题)小茗同学观看纪录片《激荡年代:誓师北伐》,从中了解到孙中
山曾经创办一所学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这所学校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福州船政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黄埔军校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D 项正确;京师同文馆是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学校,排除 A 项;福州船政学堂也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学堂,排除 B 项;京师大学
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学堂,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3 .(2023·湖南长沙 · 统考中考真题)下表记录了毛泽东在某一时期的部分政治活动。据此判断当时正值
( )
1923 年 6 月 加入国民党
1924 年 1 月 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
1925 年 10 月 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 年 1 月 参加中国国民党二大
A .第一次国共合作 B .红军长征
C .全民族抗战 D .解放战争
【答案】A
【详解】根据“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 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A 项正确;红军长征是在 1934 年开始,排除 B 项;全民族抗战是在 1937 年开始,排除 C 项;解放战争是在 1946 年爆发,排除 D 项。故
选 A 项。
4 .(2023·四川眉山 · 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国近现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该战争( )
A .大力宣传了新思想新文化 B .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
C .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 D .解决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可知,该事件主要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是国民大革命。
国民大革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沉 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 B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排除 A 项; “打土豪,分田地”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排除 C 项;国民大革命没
有解决中国的民族危机,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5 .(2023·云南 · 统考中考真题) 1926 年 7 月 4 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指出:“ 中 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在建设
一人民的统一政府。 ” 《宣言》揭示了北伐的目的是( )
A .推翻清政府统治 B .反对袁世凯复辟
C .组织工人运动 D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卖国军阀之暴虐”“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 ,结合所学可知, 北伐战争的目的在 于推翻北洋军阀的残暴统治,统一全国,建设一个统一的政府, D 项正确;1926 年时清政府已经不复存在, 早被辛亥革命推翻,排除 A 项;袁世凯 1916 年就在一片骂声中死掉,所以 1926 年的北伐不可能是反对袁 世凯复辟,排除 B 项;组织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定的中心工作,但北伐宣言中并没有提及,排
除 C 项。故选 D 项。
6 .(2022·江苏镇江 · 统考中考真题) 1926 年, 湖南省农民协会的会员达到 107 万人, 到 1927 年 1 月, 会员 又增加到 200 万人。湖北省农民协会会员在 1926 年 7 月是 3 万多人, 到同年 11 月就增加到了 20 万人左右。
两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五四运动扩大 B .北伐胜利进军 C .红军战略转移 D .七七事变爆发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1926 年, 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短短几个月,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震动全国。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暴雨般 的农民运动, 给了北伐军极大的支持。 1926 年, 湖南省农民协会的会员达到 107 万人, 到 1927 年 1 月, 会 员又增加到 200 万人。湖北省农民协会会员在 1926 年 7 月是 3 万多人, 到同年 11 月就增加到了 20 万人左 右。因此,北伐胜利进军促进了两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 B 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 年,排除 A
项;红军战略转移开始于 1934 年,排除 C 项;七七事变爆发是在 1937 年,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7 .(2023·海南 · 统考中考真题)万宁、陵水等革命根据地纷纷学习琼海乐四区,发动广大农民,没收地主
土地、财产和耕牛等,把公田平均分配给农民,这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全面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万宁、陵水等革命根据地……发动广大农民,没收地主土地、财产和耕牛等,把公 田平均分配给农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与土地革命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随着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 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广泛地开展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 B 项正确;国民革 命时期,孙中山提出了“耕者有其田” 的主张,但没有具体实施,排除 A 项;全面抗战时期土地政策主要是 减租减息, 与题干信息“万宁、陵水等革命根据地……发动广大农民, 没收地主土地、财产和耕牛等, 把公 田平均分配给农民”不符,排除 C 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产物,解放战争时期与题干“万宁、陵
水等革命根据地”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8 .(2023·江苏徐州 · 统考中考真题) 下面为黄亚光在 1933 年第四次反“ 围剿”胜利后创作的宣传漫画。其最
恰当的主题是( )
A .北伐战争的胜利 B .红军队伍的壮大
C .敌后战场的开辟 D .三大决战的到来
【答案】B
【详解】由图片信息可知, 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日益增大, 体现了红军队伍的壮大和力量的增强, B 项正确; 北伐战争是 1926 年至 1928 年间,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发动的统一战争,与 本题无关, 排除 A 项;敌后战场的开辟是在 1937 年全民族抗战开始后, 三大决战发生在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时间都与本题不符,排除 CD 项。故选 B 项。
9 .(2023·江苏淮安 · 统考中考真题)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多次在危急关头为革命指明正确的
方向。当攻打长沙的计划失败,效仿俄国的做法行不通时,毛泽东提出( )
A .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进行抗日持久战
C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进行和平谈判 D .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 当攻打长沙的计划失败,效仿俄国的做法行不通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7 年,秋 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并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 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A 项正确;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进行抗日持久战是 在抗日战争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 项; 1945 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进行 和平谈判,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题干
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0 .(2023·山东聊城 · 统考中考真题)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说井冈山“历史红”主要是因为,
在这里( )
A .确立了“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的原则 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 1927 年 9 月, 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秋收起义, 在起义失利的情况下, 转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并根据井冈山根据 地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也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 D 项正确;1929 年在福建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的原则,排除 A 项;1927 年 8 月 发动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排除 B 项; 1922 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
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1 .(2023·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下侧示意图标题应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B .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D .反“ 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24 年, 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创办‘黄埔军校’”结合所学可知, 黄埔军 校是国共合作的成果,根据材料“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等人领导武装起义”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是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因此材料反映了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 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 A 项; “武装起义”不属于合作,排除 B 项;反“ 围剿”斗争取得胜利在材料中没
有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2 .(2023·黑龙江大庆 · 中考真题) 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 8 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在危急时刻,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是( )
A .陈独秀 B .博古 C .李德 D .毛泽东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4 年 10 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 红军 拼死冲杀,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八万多人只剩下三万多人。正是在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 了红军, 他力主放弃会合红二、六军团的企图, 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争取主动, 打了几个胜仗, 使部队得以休整, D 项正确;陈独秀并不是红军长征时期的领导人,排除 A 项;博古、李德执意主张去敌
人重兵把守的湘西,排除 BC 项。故选 D 项。
13 .(2023·江苏无锡 · 统考中考真题) 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
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危急关头挽 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结合所学可知, 题干反映的是遵义会议。 1935 年 1 月, 中共中央在 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 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 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 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贵州遵义位于②处, B 项正确;①是中央红 军长征开始的地方,排除 A 项;③是甘肃会宁, 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 胜利结束,排除 C 项;④是吴起镇, 1935 年 10 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
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4 .(2023·内蒙古通辽 · 统考中考真题)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
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这里的“伟大传奇” ( )
A .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 .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变化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 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红军长征胜利,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持了 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得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新 局面。因此“伟大传奇”是指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A 项正确;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排除 B 项;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变化,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
15 .(2023·湖北武汉 · 统考中考真题) 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军里程加起来超过 8 万里。他们 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 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 的困境中, 进入雪山草地, 翻越 73 座海拔 4000 米以上
的雪山, 3 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 的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 )
A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B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D .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军里程加起来超过 8 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极寒 的情况下,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 73 座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雪山, 3 次穿越 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体现红军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A 项 正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 项;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 大众,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C 项;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D 项。故
选 A 项。
二、综合题(第 16 题 10 分,第 17 题 10 分,第 18 题 10 分;共 30 分)
16 .(2022·浙江舟山 · 中考真题)信仰铸忠魂,人民写春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李大钊在 1918 年 -1924 年的活动轨迹(部分)
①1918 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②1919 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系统和较完整的介绍。
③1920 年,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
④1924 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
——梳理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中的红色基因》
材料二 社会进化的历史由谁来写的呢?李大钊说,历史的主人是民众, “ 民彝者可以创造历史”。
—— 宋德宣《李大钊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新探》
(1)依据活动轨迹①②③,指出李大钊在思想领域的历史贡献。
(2)活动轨迹④反映了哪一统一战线的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依靠这一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发展的?
(3)运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史实论证李大钊的观点。(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青年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2)革命统一战线;帮助国民党传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勇猛作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各行各业劳动者苦干实干的辛勤劳动下, 一五计划的绝大多数指标大幅度超额 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 国人民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中国农民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逐步推广,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详解】(1)依据活动轨迹①②③可知, 李大钊在思想领域的历史贡献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对中国青年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2)活动轨迹④反映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是依靠革命统一战线帮助国民党传创办黄 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勇猛作战,发
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各行各业劳动者苦干实干的辛勤劳动下, 一五计划的绝大多数指标大幅度超
额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
中国人民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中国农民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逐步推广,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历史事实证明,新中国的发展历史就是由人民创造和书写的,人民是是历史的主人。
17 .(2023·江苏镇江 · 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 分)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 80 年里, 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后 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
民的出路。但是, 一切努力都失败了。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 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摆脱失败的厄运, 从
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
使命。 ……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 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 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编自中共党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寻找真理” 的实践活动。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从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得出什么科学结论?
【答案】(1)实践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作用:指明斗争目标;找到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凝聚)人心(人民)。
(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详解】(1)运动:根据“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 80 年里, 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救 民道路,先后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 理发现救国救民的出路。但是, 一切努力都失败了。 ”可知,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寻找真理” 的实践活 动可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的递进过程进行概括,具体如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器物;维新派学习西方的 君主立宪制度,开展维新变法;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开展新文
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者学习与传播马克思主义。
(2)作用:据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 初心和使命。 ……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 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概括可知,中 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是指明斗争目标;找到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凝聚)人心
(人民)。
(3)科学结论:开放题,可围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等方面回答,言
之有理即可。
18 .(2021·江苏南通 · 统考中考真题) 工农武装割据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10 分)
请回答: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请列举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过
程中的重大事件。
红军中的党组织,由军委而团委、营委,连设连支部,各班自成一小组。这个组织,很能适用于斗
争…… 官长士兵的穿吃一样,待遇平等。
——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 年 2 月)
在四军各团营兵士内,是非常团结,彼此相依为命的……每个士兵都知道对工农的帮助的重要,到达
某一地方每个士兵能自动向群众宣传,与之发生亲密的关系。
—— 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1929 年 9 月)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工农红军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
(3)下面两图属于长征题材的油画作品。请你品读下列两幅美术经典,谈谈从中受到的革命传统教育。
《理想大于天》 《送别》
【答案】(1)①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 建军队的开始。②1927 年 9 月, 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工农革命军” 的旗帜, 举行秋收起义。③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④1928 年 4 月,朱德、陈毅率 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
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加强党的建设,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行民主管理,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 红军中官长、与士兵同甘共苦,平易近人;士兵团结一致,相依为命;士兵大力帮助工农,加大宣传,放
手发动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也得到了群众的帮助与支持。
(3)《革命理想高于天》体现了广大红军指战员坚定的信念和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没有崇高理想的政党和 军队只能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或逞威一时却无法长久。具有崇高理想的政党和军队方能前仆后继、无 坚不推,千难万险难夺其志。同时也反映了红军长征途中乐于吃苦、不惧艰难、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该油画再现了红军为实现革命理想而奋斗的精神。《送别》体现了长征沿途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和拥 护红军。红军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热爱百姓,在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革命人民的斗志,
铸就了长征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