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竹影》(课件+教案+练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竹影》(课件+教案+练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5 10:04:53

文档简介

《竹影》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题
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____
( )____
差( )____
( )____
( )____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弥蔓  藤椅
B、闪砾  徘徊
C、依样画葫芦  珠砂
D、惬意  立轴
3、画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眼梢头:条状物的较细的一头。
B、一缕:量词,用于细的东西。
C、佳作:美,好。
D、口头禅:指佛教徒口中念的禅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B、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C、天好像要下雨的样子。
D、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5、课文中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略 2、D 3、D4、C
5、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中国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则重在写实。
二、类文阅读
阿庆
丰子恺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乘航船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担着一担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支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受,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乖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笔者日: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感悟佛法而出家为僧者,亦犹是也。
鉴赏要点
同样是丰子恺的文章,一篇是言事,一篇是记人,通过比较阅读,我们会从字里行间获得很多人生的启迪。
问题探究
1.对阿庆的才华,你怎样看待?
2.第一自然段中“商贾辐辏”是什么意思?
3。文中写浔阳江头的琵琶,写青年人向阿庆学胡琴,是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4.怎样理解“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附:参考答案
1.文中的阿庆“心灵手巧”,有才华,有造诣,又爱学习,如果生活在一个好的社会,谁知道他会在艺术上走得多远!丰子恺先生笔下的阿庆,在旧中国只能空怀技艺,带着自己那“特制”的心和手自生自灭了。
2.形容商人聚集像车辐集中于毂一样。
3.侧面描写。以侧面描写烘托阿庆拉胡琴造诣之深。4.阿庆学琴,领悟音乐,非常用心,演奏时更加用心,所以在普通的胡琴上也能奏出美妙的乐曲。
《竹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深情朗读,体会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
2.细致品读,欣赏生动形象的描写
3.深入思读,领会蕴含在童稚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同学们,小时候玩过游戏吗?都玩过哪些游戏啊?……也许艺术的美就蕴含在你的游戏中。今天,让我们走进丰子恺先生的《竹影》,一起从游戏里、生活中去发现并领略美吧!
简介作者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他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多以儿童为画面的主人公,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多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二.明确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精读美文,探究美点
跳读课文,感受艺术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引读:①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②填写表格,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3.交流反馈。
(1)字词积累。
丰子恺kǎi 闪烁shuò 惬意qiè
水门汀tīng 立轴zhóu 徘徊pái huái
口头禅chán 朱砂shā 参差不齐cēn cī
蘸zhàn 撇开(piē) 撇嘴(piě)
疏密(shū) 幽暗 包罗
立轴:长条形的字画,高而窄。P130
幽暗:昏暗。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疏密:疏,距离远,空隙大;密,距离近,空隙小。文中指绘画时需要考虑的一组辩证关系。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朱砂:红色或棕色的矿物质,无毒,中医可作镇静剂,外用可以治疗疥癣等皮肤病,也可作颜料。
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参差不齐:长短,高矮.,大小不齐,不一致。
(2)学生填写表格,概括文章内容,教师适时点评,肯定学生概括内容中合理的成分。
时间
一个夏天的晚上
地点
我家屋后的院子里
人物
“我”、弟弟、华明、爸爸
人物活动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画竹影谈艺术
(提示:通过抓要素来进行概括)
示例:本文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画竹影以及听爸爸讲中国画的知识,得到了一次艺术的体验。
(3)你对文中人物印象最深的是谁?为什么?
示例:小伙伴,因为小伙伴们具有童真童趣,天真浪漫;“爸爸”,因为爸爸教育有方,善于引导。
四.精读美文,探究美点
1.问题引读:作者在文中通过写“我”和小伙伴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有趣?请同学们精读美文,欣赏这些美点。
(提示:可以抓住词语,可以分析修辞手法,还可以从句式、写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间讨论交流。
3.交流汇报。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揣摩古朴简约、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4.小结:
(1)准确传神的用词。例如:
①“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句中的“弥漫”把幽暗的光写得轻盈而富有神秘的美感。(或“弥漫”一词用得好,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光的朦胧,富于变化,充满美感。)
②“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中的“乏”字形象地再现出光亮一点点逐渐减弱的情状。
③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人我们的眼中。”中的“隐”字若隐若现,赋予了月亮生命力又使人产生无限遐思,想到美丽的嫦娥。这句描写,月儿朗照,竹叶轻摇,如同一幅美妙的画,自然成趣。点拨:最关键的是从拟人方法的运用入手,品出赋予月亮以生命,把静物写活了,给人以美的遐思。这样,便能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
(2)生动形象的修辞。例如:
①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落下去后,天空慢慢变暗的情景。
②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用美术、音乐术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来,天色由明变暗,天气由热变凉的变化。
③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有情有意,优雅迷人。
(3)富有童趣、生趣和理趣的行为和对话。
①“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这种行为充满童真童趣。
②孩子们一边看光、看影、看月、看竹、描人影、描竹影,同时,也一边聊天。他们的对话充满了童趣和生趣。
③爸爸的话,平易亲和之中蕴涵着丰富的艺术理论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显得大气而笃定。
5.教师小结: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这篇文章,关注词句、细节,进行深入品读,一定会品出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游戏中的艺术和美。
6.追问:请大家说说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读出这种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讨论后明确:舒缓、轻松、愉快、悠然
7.指导朗读:请大家带着这种舒缓、轻松、愉快、悠然的语气来美美的读课文第二段
五.跳读课文,感受艺术
1.问题引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走进了艺术的殿堂,领受了绘画的知识。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说一说在父亲的教育引导下,我们学到了哪些绘画的知识呢?
2.学生思考交流,明确: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3.多媒体分别展示几组中国画和西洋画,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去感悟艺术的美,区分西洋画和中国画的不同。
4.小结:西洋画细腻逼真,要求同真物一样,侧重写实;而中国画讲究神韵,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这个比喻形象的说明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六.拓展延伸,走入生活
1.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进行过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过艺术上的发现呢?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3,大致明确:
游戏 艺术
在手上画手表、在手上画人脸 绘画艺术
剪纸、叠纸船纸飞机 手工艺术
敲击杯碗、玩拨浪鼓 音乐艺术
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 文学类艺术
堆积木、堆雪人、玩泥巴 文学类艺术
…… ……
七.小结: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它就蕴含在孩子们有趣的游戏中。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艺术无处不在。
八、课全练习:
喜欢画画的,给童年生活画一幅画。
擅长写作的,将童年生活写一篇文。
爱好唱歌的,给童年生活写一首词。
懂得写诗的,把童年生活写一首诗。
板书设计:
竹 影
丰子恺
用心感受
游戏———————艺术
趣 美
课件21张PPT。竹 影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他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多以儿童为画面的主人公,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多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学习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精读美文,探究美点
跳读课文,感受艺术给下列黑颜色的字注音丰子恺 闪烁 惬意
水门汀 立轴 徘徊
口头禅 朱砂 参差不齐
蘸 撇开 撇嘴
疏密 幽暗 包罗 kǎishuòqiè
tīngzhóu
pái huái
chánshā
piēcēn cīzhànpiěshū立轴:
幽暗:
惬意:
疏密:
包罗:
朱砂:
口头禅:
参差不齐:长条形的字画,高而窄。P130包括(指大范围)。昏暗。 满意,称心,舒服。疏,距离远,空隙大;密,距离近,空隙小。文中指绘画时需要考虑的一组辩证关系。红色或棕色的矿物质,无毒,中医可作镇静剂
,外用可以治疗疥癣等皮肤病,也可作颜料。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
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长短.高矮.大小不齐,不一致。朗读课文,填写下表,并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课文内容:我家屋后的院子里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弟弟、华明、爸爸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画竹影谈艺术本文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画竹影以及听爸爸讲中国画的知识,得到了一次艺术的体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提示:通过抓要素来进行概括你对文中人物印象最深的是谁?为什么?精读美文,探究美点 作者在文中通过写“我”和小伙伴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有趣? (提示:可以抓住词语,可以分析修辞手法,
还可以从句式、写法等方面进行赏析)准确传神的用词例如:
①“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句中的“弥漫”把幽暗的光写得轻盈而富有神秘的美感。(或“弥漫”一词用得好,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光的朦胧,富于变化,充满美感。)
②“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中的“乏”字形象地再现出光亮一点点逐渐减弱的情状。
③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人我们的眼中。”中的“隐”字若隐若现,赋予了月亮生命力又使人产生无限遐思,想到美丽的嫦娥。这句描写,月儿朗照,竹叶轻摇,如同一幅美妙的画,自然成趣。点拨:最关键的是从拟人方法的运用入手,品出赋予月亮以生命,把静物写活了,给人以美的遐思。这样,便能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生动形象的修辞例如:
①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落下去后,天空慢慢变暗的情景。
②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用美术、音乐术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来,天色由明变暗,天气由热变凉的变化。
③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有情有意,优雅迷人。富有童趣、生趣和理趣的对话 ①“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这种行为充满童真童趣。
②孩子们一边看光、看影、看月、看竹、描人影、描竹影,同时,也一边聊天。他们的对话充满了童趣和生趣。
③爸爸的话,平易亲和之中蕴涵着丰富的艺术理论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显得大气而笃定。跳读课文,感受艺术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说一说在父亲的教育引导下,我们学到了哪些绘画知识呢?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李 白 行 吟 图蒙 娜 丽 莎中国画西洋画静 物风 景中国画西洋画中国画
西洋画细腻逼真,要求同真物一样,侧重写实;而中国画讲究神韵,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这个比喻形象的说明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探究结果拓展延伸,走入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进行过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在手上画手表、在手上画人脸
剪纸、叠纸船纸飞机
敲击杯碗、玩拨浪鼓
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
堆积木、堆雪人、玩泥巴
……游戏艺术绘画艺术手工艺术音乐艺术文学类艺术文学类艺术……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它就蕴含在孩子们有趣的游戏中。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艺术无处不在。喜欢画画的,给童年生活画一幅画。
擅长写作的,将童年生活写一篇文。
爱好唱歌的,给童年生活写一首词。
懂得写诗的,把童年生活写一首诗。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