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豪迈情怀和伟大精神。
2、理解和领悟比喻中蕴涵的哲理、洋溢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感悟雄健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领会比喻哲理,感悟雄健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启发学生向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驱者学习,面对困难时仍充满必胜信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正如郁达夫所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历史记住了李大钊,人民记住了李大钊。那么大家了解李大钊吗?
2、学生介绍李大钊,教师补充。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政法专 ( http: / / www.21cnjy.com )门学校学习,1913年去日本,就学于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日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我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3、介绍文章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后,虽然封建社会被推翻了,然而军阀混战又开始了,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崇尚的自由民主并没有实现。他们有爱国的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的叹息,彷徨。然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全身心的投入到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中,同时,李大钊在这篇文章中激励人们不要为眼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要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救民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板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4、字词积累:
钊(zhāo) 逼狭(bīxiá) 崎岖(qíqū) 阻抑(zǔyì) 回环曲折(qū) 亦复如是(yì)
解释词语
⑴逼狭:狭窄
⑵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⑶阻抑:阻挡、抑制
⑷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⑸亦复如是:也是这样
二、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归纳各段的段意
1、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2、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3、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4、谈到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
5、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
三、自读课文,问题研讨
1、什么是课文中所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2、怎样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说的“趣味”?
3、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明确:
1. “雄健的精神”,也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奇趣横生”、“ 冒险的美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壮美的趣味”、“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这种种“趣味”都是经历艰险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一种值得回味的经历。
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快乐”,毛泽东则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3. 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比喻说理,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
长江大河 民族生命进程 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扬子江、黄河 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 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 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 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教师具体分析:国运艰难,但作者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号召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同时也告诉了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
四、选读课文
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谈谈喜欢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李大钊所提倡的“雄健的精神”在当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思想文化界犹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陷入迷惘的知识分子以极大的鼓舞和振奋,想一想:这种雄健的精神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呢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六、结束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教师寄语
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要靠雄健的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直前!
八、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积累。
2、完成同步测练。
3、搜集有关李大钊的生平和事迹。
九、板书: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共14张PPT)
艰难的国运
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他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
写作背景:
五四运动之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钊
逼狭
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bīxiá
qí qū
zǔyì
读准字音
zhāo
qū
yì
⑴逼狭:
⑵崎岖:
⑶阻抑:
⑷回环曲折:
⑸亦复如是:
狭窄。
形容山路不平。
阻挡、抑制。
曲折环绕。
也是这样。
解释词语
听读课文,归纳各段的段意:
1、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2、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3、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4、谈到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
5、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
思考问题:
1、什么是课文中所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2、怎样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说的“趣味”?
3、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1、“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奇趣横生”
“ 冒险的美趣”
“一种壮美的趣味”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这种种“趣味”都是经历艰险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一种值得回味的经历。
2.
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快乐”,毛泽东则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本 体 喻 体
长江大河
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
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
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
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
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国运艰难,但作者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号召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同时也告诉了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
选读课文
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谈谈喜欢的理由。
拓展延伸:
李大钊所提倡的“雄健的精神”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犹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陷入迷惘的知识分子以极大的鼓舞和振奋,想一想:这种雄健的精神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呢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要靠雄健的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直前!
寄 语《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篇用________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________者,________(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________”。
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cóng( )山dié( )岭 qí qū( )险路 一xiè( )万里
逼xiá( ) 阻yì( ) zhuó( )流滚滚 景zhì( )
3.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份试卷中的第1小题他花了10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4.根据上下文意,仿照加粗句式,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文字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有时________;有时________。
5.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或喻体。
①用长江大河比________________。
②用扬子江、黄河比________________。
③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________________。
④用“________________”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⑤用“________________”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6.请概括选文的论点。
7.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节写“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目的在于阐述民族生命的进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第三节写到“走到崎岖的境界”后,为什么连用两个“愈”和两个“趣”?
9.选文第四节“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中,“壮绝的景致”指的是________,例如:_ _______。
10.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从思想内容或写作特色方面选择一点,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附:参考答案
1.散文 李大钊 守常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 革命史上的丰碑。
2.丛 叠 崎岖 泻 狭 抑 浊 致
3.B
4.略(句式相同,符合“民族生命的过程”这一文意即可)
5.①民族生命进程;②中华民族历史进程;③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④“曲折回环”“崎岖险阻;⑤“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6.国民要拿出雄健的精神,走过民族生命进程中崎岖险阻的道路。(或“艰难险阻的历史道路,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
7.艰难曲折(意思对即可)
8.突出(或“强调”)乐于战胜困难的精神(或“战胜困难的乐趣”“跟困难作斗争的乐趣”“乐于挑战艰险的精神”等)
9.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壮烈的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或“五四运动”等)
10.略(言之成理则可,认识深刻,见解独特更好)
二、类文阅读
李大钊成为母校学生崇拜偶像
“七一”前夕,记者来到中国共产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母校、被称为“大学生摇篮”的唐山一中采访,欣喜地看到李大钊依然是这所学校学生崇拜的偶像。
从绿树掩映的李大钊塑像、庄严肃穆的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钊事迹陈列馆,到朝气蓬勃的“李大钊班”,一中校园处处能感受到革命先驱的影响。据了解,每年李大钊诞辰日、就义日和五四青年节,师生们都自发举行纪念活动。李大钊的文章《青春》和他写下的不朽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成为学校历届毕业生临别赠言引用最多的名篇、名言。一中原政教处上任、全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路金声说:“大钊精神铸就了一中之魂,大钊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一中人。”
李大钊为什么受到敬仰 曾花费一年时间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李大钊故居模型的张艳同学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李大钊光明磊落,心地无私,生活俭朴,诲人不倦,是中国人的光辉典范。”为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并热爱李大钊,唐山一中做了几方面的工作:利用本校丰富的德育资源,整修开放了“李大钊事迹陈列馆”,编写了《李大钊文选》(中学生读本);在乐亭县李大钊故乡建立德育教育基地,每年组织学生寻访大钊革命足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成立全国唯一的由中学师生组成的李大钊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每年成人仪式上宣读李大钊的名篇《青春》,使学生明白肩头担负的责任;在学生中开展“大钊校友新形象”大讨论,大张旗鼓地表彰2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之星”;命名唐山一中“李大钊班”,原冀东老领导、由李大钊介绍入黄埔军校的李运昌同志亲自为“李大钊班”授旗。作为全校最优秀的班集体,在“李大钊班”学习被一中学生视为最高荣誉。高二“李大钊班”薛欣同学告诉记者:“我们只有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这一光荣集体。”
唐山一中的前身是光绪二十八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1902)设立的永平中学堂。90年前,16岁的李大钊考入这所学校,立下了为中华而奋斗的决心。而今,这所学校已成为河北省四所窗口学校之一,高考升学率在全省160多所重点中学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大钊母校,我们要求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不仅要学习好,更要尽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唐山一中校长兼党委书记李和平说。由崇拜李大钊,到学习李大钊,唐山一中学生学党史、党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蔚然成风,25%的人写了入党申请书。如今,这所学校已发展学生党员41人,业余党校送走五期共1 000多名学生。以学长李大钊为榜样,奋发向上,报效祖国,成为这些未来大学生的共同心愿。日前,唐山一中高三学生举行了隆重的18岁成年人仪式,600多学生诵读了李大钊震撼世人的“青春宣言”,庄严地宣誓:“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鉴赏要点
跨越时空隧道,感受李大钊的今日风采,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昔日的李大钊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问题探究
1.李大钊为什么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 可用文中一人物的语言作答。
2.在你的学校所在地,有哪些丰富的教育资源
3.你知道李大钊的哪些名言 至少说出一句。
4.谈谈你对全文最后一句,即李大钊的“青春宣言”的理解。
附:参考答案
1.示例:李大钊光明磊落,心地无私,生活俭朴,诲人不倦,是中国人的光辉典范。
2.略
3.略
4.这是为祖国和人民全心全意奉献的精神的体现,让青春为祖国而燃烧,让生命的价值在奉献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