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课件+教案+练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课件+教案+练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3 21:09:08

文档简介

《雷电颂》同步练习
  
  一、做客“联想吧”
  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内心独白。爱国诗人屈原在召唤风、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请你回想你所积累的诗文,写出一句与“风”或“雷”或“电”有关的语句!(一句即可哦!)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又快又准!)
  玄衣(  )  睥睨(  )(  )  咆哮(  )(  ) 鞺鞺(  )鞳鞳(  )
  暂时(  ) 眩目(  )    木梗(  )    迸射(  )
  三、测测你的写字速度!(别让我失望哦!)
  pái______徊 脚liào______ 波lán______ 污huì______
  xī________利 qí________首 驰chěnɡ________ nüè________待
  四、判别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要细心!)
  1.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  )
  2.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  )
  3.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 (  )
  4.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 (  )
  五、知识迁移
  请欣赏并解析下面这篇文章!
暴风雨
  ①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地轰鸣,使人惊恐。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⑦从窗外躲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________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⑩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11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本文所写的时间是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________”处应填的动词是
  A.点缀    B.擦洗    C.洗涤     D.擦拭
  4.本文题为“暴风雨”,却又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更加绚丽的早晨”,意在表现什么?
  5.请按你的理解给文章划分层次。(用竖线在下面序号处标明)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6.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写了早晨的美景,其中写听觉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写嗅觉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二、xuán pìnì páo xiāo tānɡ tà zàn xuàn ɡěnɡ bènɡ
  三、徘 镣 澜 秽 犀 稽 骋 虐
  四、1.排比、比拟
  2.反复
  3.比喻
  4.反问、反复
  五、1.昨夜 今晨
  2.暴风雨变成小雨
  3.D
  4.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美。
  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6.鸟儿唱着欢乐的歌
  艳丽的玫瑰散发出阵阵的芳香。

《雷电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并背诵课文前六段。体会作品第雄伟气氛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2.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补充:
(1)屈原介绍: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2)作者介绍: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3)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2.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
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3.模仿朗读:
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整体感知:
(1)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问: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3)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据此,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三、小结本课内容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中的基础积累
板书设计
雷电颂
郭沫若
风、雷、电 追求光明
土偶木梗的群象 憎恨黑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重点
领会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屈原的形象,那么本文中的雷、电具有怎样的寓意呢?
二、新授
1.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伫立(zhu4) 睥睨(pi4 ni4) 咆哮(xiao4) 波澜(lan2) 污秽(hui4)
犀利(xi1) 劈开(pi1) 稽首(qi3) 驰骋(cheng3) 虐待(nüe4)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3)要求学生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2.品味语言:
(1)跳读、精读:
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教师作出要求:
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
(2)教师点拨: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B.“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C.“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D.“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3.概括屈原形象:
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4.理解本文的象征手法
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5.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明确:
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6.全体学生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三、语文实践:
1.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
2.另: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四、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雷电独自”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三。
板书设计
雷电颂
郭沫若
风、雷、电 追求光明
象征
土偶木梗的群象 憎恨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