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31 19:49:5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元日》教案
教材分析: 《元日》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该诗所在单元主题为“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语文要素是:一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二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元日》这首诗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旧符”以及开始送暖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新春喜庆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同时寄托了作者执政变法、强国富民的抱负,充满欢快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本首诗作为本单元第一课的第一首,应指导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它既承担着“指导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在后两首古诗的学习上由扶到放”的作用,又承载着“引导学生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使命。
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认识“屠”、“苏”2个生字,会写“符”1个生字。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借助朗读、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诗歌的美。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1.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借助注释、字典、图画等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古诗中的节日风俗习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文本体验中,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 呈现主题 1.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三单元,我们先来看看单元导语吧。 2.你知道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和语文要素是什么吗? 3.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古诗三首》,里面选编了《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古诗,它们都是和传统节日有关系的。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学习第一首古诗《元日》。 【设计意图】从单元页入手,引出课题,使学生懂得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根。 二、初探古诗 读出韵律 1.趣解诗题 (1)元日是什么意思呢? (2)课件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图片)让学生感知“元”是“头、初、首”的意思。 (3)那么“元日”是指哪一天?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相机引出理解诗意的几种方法:借助注释、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等) (4)“元日”和什么节日有关系呢? 【设计意图】汉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抓住“元”字寻根溯源,随机渗透历法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祖先创造文字和历法的智慧,以及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 2. 自读诗句 (1)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元日》这首诗描写了春节怎样的场景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 (2)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结合生字表或工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 (4)播放录音朗读。 (5)推荐一名同学展示读。 【设计意图】读古诗采用个人读,合作读,小诗人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以及听录音范读帮助学生正音,读通诗句。 3.梳理字词 (1)识字游戏 老师带来了几个节日的灯笼,快去点亮他们吧!如果灯笼亮了,就请同学们大声跟读。(使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点名点亮灯笼) (2)学习生字 “符”。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统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理念。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4. 划分节奏 (1)读准了字音,我们还要读好诗句的节奏。老师告诉你们一般七言绝句,它在停顿和重音的地方是有规律的,它一般大多数的时候是在第四个字后面停顿,第五个字要读的稍微重一些,我们来试试吧!(师示范读) (2)这样读是不是更有感觉了呢?同学们,你们也可以试一试。(生练习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丰富学生积累,巩固古诗朗读语感。 5. 品读诗韵 (1)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读好了节奏,我们还要注意古诗它还有韵律,如果你多读几遍,你就能发现在《元日》这首诗中,它的第一行最后一个字“除”,第二行最后一个字“苏”,第四行最后一个字“符”,它们有个相同点--那就是发U的音,这就是押韵。有了押韵,古诗读起来就朗朗上口,,我们再来试试好吗?(师示范读) (2)这样读起来的时候是不是十分的和谐、有韵律呢?同学们,你们也可以试一试。(生练习读)。 三、理解诗意 体悟诗情 1.找出习俗。同学们,这首诗是描写春节的,诗中都写了过春节的哪些习俗呢?快读读诗歌吧! 【预设一】 放爆竹(放鞭炮)【板书:放爆竹】 ①释义:“除”在字典中的解释有这几种解释,请选一选。 ②看图:那现在谁来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③听声:这爆竹声意味着什么? ④小结:人们燃爆竹也是为了驱赶旧的一年里像年兽这样不好的事物、不好的运气。师引读:炮声隆隆,一年就这样过去了,人们欢欢喜喜迎接新的一年。所以作者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通过看注释、图片、查字典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预设二】喝屠苏酒【板书:喝屠苏酒】 ①释义:借助注释理解“屠苏”的意思。 ②播放屠苏酒的视频。 ③引导想象:大年初一,春风和煦,酒香四溢,饭菜飘香的大圆桌上都有谁?是啊,这么多人的人,他们举起屠苏酒,都会说些什么呢?和你的同桌聊一聊吧! ④生反馈汇报。 师过渡:喝完屠苏酒,心里有什么感受?是啊,喝下去的不仅仅是暖暖的屠苏酒,还有新年的祝福,新春的美好! ⑤感悟后再配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再读。难怪王安石说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设计意图】抓住古诗中的关键词着力指导,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并加以想象,加深对诗歌的领悟,培养语感,体会浓浓的节日气氛。 【预设三】换桃符【板书:换桃符】 ①释义:借助注释理解“新桃换桃符”。 ②理解“千门万户曈曈日”。 A.读诗句,想象画面。 B.引导生充分发挥想象,让整个画面更加丰富。 C.创设情景引读 新年伊始,朝阳初升,勤劳的人们忙碌着…… 阳光普照,桃符新换,团圆的人们嬉笑着…… 朗朗乾坤,岁岁皆安,幸福的人们期待着…… ③同桌交流: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用自己的话说说王安石的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节日场景? (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借助注释理解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意思,通过想象画面理解古诗中的内容,充分运用引读、创设情境读等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悟体悟诗情,感受整首诗传递的欢乐喜庆的氛围,并反复通过朗读,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 2.体悟诗情。那现在你们觉得王安石写完这首诗的心情如何?当时王安石已官至宰相,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为什么关注普通老百姓过春节时的点点滴滴,并满眼喜悦呢? ①出示创作背景。 ②读完资料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为我们描绘春节的喜庆场面吗?老师提示一下,这首诗有一对反义词是哪两个字? ③小组合作讨论:在这里的“新”和“旧”,除了指桃符,还有可能指什么呢? ④说说诗人想要表达什么? 【设计意图】要走进诗人的内心,就要感受诗中的情感,借助古诗中的关键字词,细细品味、揣摩背后的意蕴,与诗人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 四、吟诵起舞 感受诗美 我们现在是用朗诵来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而古时,人们则用“吟诵”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农历正月初一这天,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王安石看着这幸福热闹的场面,心中充满了期待,忍不住吟诵--(师范读) 2.吟诵是有格律的,简单来说就是一声、二声可以把它归为平声,三声、四声把它归为仄声。老师用横线表示平声,竖线表示仄声。怎么读,老师有个秘籍,大家只要记住这四个字(平长仄短)。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不好? 3.学习手势舞 【设计意图】通过吟诵和手势舞的方式将字韵、声韵、情韵有机统一,可以使学生更加感性地体会到诗歌的魅力。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对诗歌的理解也一次比一次深化,情感得到升华。 五、习俗溯源 传承文化 1.在这样一个万象更新,欢乐祥和的日子里,作为宰相的王安石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他除旧革新的政治思想。 2.刚刚我们看到的是宋朝的春节,那700年后的今天呢,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过年的? 3.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春节依然是我们每年最重视的节日,你知道春节的起源吗? 4.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根,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我们一起来看看全国各族人民是如何过春节的。同学们,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5.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感,一边看图片一边试着背一背《元日》吧! 六、总结全文 梳理学法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里的第一首《元日》,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春节的重要习俗,从中领悟出了诗人所要传递出的情感。我们体会到了这首诗传达出来的万象更新、充满希望的情绪。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理解诗句的一些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借助注释、结合插图、想象画面,我们还可以走进诗人的世界,了解这首诗背后的故事,这样对诗句传递出的意义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应该是挺大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传统文化有关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