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30 19:4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代还流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反映宋代( )
A.经济重心南移 B.文化内容丰富 C.商业贸易繁荣 D.民族交往频繁
2.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北宋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B.经济重心南移使得南方沿海城市迅速发展
C.宋朝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D.北宋前期出现最早纸币“交子”
3.导致中国古代历朝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变化的原因是(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人口第一次大规模迁移
C.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北民南迁促进经济发展
4.某省级博物馆将举办“中国古代货币”展览。下列古代货币可以在宋朝展区出现的是( )

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交子”
5.学界普遍认为宋代海外贸易频繁兴盛,但也有研究指出,宋代远洋外贸必须利用冬夏两季季风,向北的航线是“趁南风而去,得北风乃归”,往南则“冬南夏北”。据此,影响宋代海外远洋贸易的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国际关系 C.经济水平 D.国家政策
6.宋朝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了新的拔秧工具——秧马。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这段话描述了( )
A.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B.南方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C.外来作物品种的引进 D.江南地区获得初步开发
7.北宋东京,“酒店多点灯烛沽卖”…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据此可知,当时( )
A.乡村文化繁荣 B.开始使用“交子” C.海外贸易繁荣 D.夜市已经出现
8.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某地博物馆收藏了如下历史文物,能够佐证( )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 “交子”“会子”铜版拓片
A.唐朝驿站制度比较发达 B.宋代的商业贸易十分繁荣
C.宋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元朝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9.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南迁,为水稻的种植带来勃勃生机。跟随北方人民一起南下的,还有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技术与南方的湿润气候及丰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蛮荒之地变成万顷良田。这反映了人口南迁( )
A.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 D.促使政治中心逐渐南移
10.隋及唐前期,长安与洛阳是全国性商业都市;唐中期以后,长江流域商业城市崛起,扬州和益州尤其繁华,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这反映了当时( )
A.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
C.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 D.安史之乱使北方日趋衰落
11.宋廷设立市舶司管辖外贸事务,负责对外商的接待、抽税和管理工作,并设立安置外商的蕃坊,同时对本国出海船只抽税。仁宗时,市舶司收入为每年53万贯,到南宋前期已达到200万贯。这说明宋朝( )
A.限制商品经济 B.放弃重农政策 C.重视对外贸易 D.打破夷夏观念
12.《宋史·食货志》中记载:“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材料反映出宋朝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
A.社会相对安定 B.生产工具先进 C.自然条件优越 D.政府重视生产
13.《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这表明( )
A.开封、临安是当时世界上著名大都市
B.东京的夜市与早市便利了百姓的生活
C.宋代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生活也丰富
D.临安的文化娱乐发达,城市经济繁荣
14.宋初,南方地区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这一现象反映出宋朝( )
A.农业技术出现重大突破 B.商业贸易繁荣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D.经济重心南移
15.下面柱状图说明两宋时期( )
A.交子大量发行 B.海外贸易发达 C.造船技术发达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6.宋仁宗在庆历三年(1043年)的诏令中指出,圩田“能御水旱”。范仲淹也认为,“(圩田)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潦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据此可知,江南地区圩田的发展( )
A.破坏了生态平衡 B.导致了税收锐减
C.带来了交通便利 D.促进了农业发展
17.《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这一现象说明( )
A.日本模仿中国唐朝习俗 B.宋代都市商业的繁荣
C.南宋抗金将士奋起反抗 D.朝廷海外贸易的发展
18.《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中描述“明代至清中叶,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快速发展,超越过往朝代……在这400多年中,中国经济出现了多种新现象”。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新现象”的是( )
A.高产粮食作物得到推广种植
B.手工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C.商品经济繁荣纸币开始出现
D.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19.据统计,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元明清三代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政治中心的南迁
C.外来文化的传入 D.科举制度的变革
20.下侧柱状图可以用于研究两宋时期( )
中国古代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变化图(不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重文轻武的政策
C.娱乐生活的丰富 D.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综合题
21.提到宋代,特别是南宋,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多半是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的柔靡景象。但学术界对宋代社会文明却给予了高度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江南为之盛国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材料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重大变化的原因?
(3)材料二图为一钱币的复印件。请填出:它的名称,它出现的时间、地点,它的地位
(4)根据材料四写出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名称。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初期到南宋中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寒冷期。这时南方气温变幅小于北方,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南宋中后期正值温暖期,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南方地区的耕作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图一北宋气温
①为现今的温度水平.作为标准比较我国五千年来的气温升降.并不代表我国五千年来的气温平均线。
图二 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
材料二 数以百万计的自耕农赋税缴纳者把他们最多10%的收获物缴纳给了政府,推动了经济发展,并使得人口得到繁衍增长。农业技术和土地所有制所发挥的作用为宋代长达三个世纪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哈佛中国史》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一中“两宋气温”和图二中两宋“户数”的变化。
(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户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长达三个世纪繁荣”出现的因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汴绣又称“宋绣”,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因产生于北宋汴京而得名。汴绣承继宋代刺绣的题材和工艺,既善于绣制花鸟、人物、山水等传统题材,又精于摹绣名画。其绣作形象逼真传神,绣面光滑平整,色彩古朴典雅。采用绸缎和丝线,针法紧密,绣品刻画精巧细腻。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刺绣的最高境界追求心、意、形合一,汴绣是刺绣艺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摘编自张勇、马晓华、李红涛《汴绣与羌绣艺术特比性的研究》
材料二 丝绸之路贸易往来将东方刺绣艺术传入古代欧洲,从此在欧洲皇室贵族间得到推崇。其发展与东方刺绣有所不同。古代欧洲刺绣取材多源于宗教故事、教堂里的彩色玻璃和充满故事性的图腾元素。在工艺上并没有固定的范式,绣线也不拘泥于丝线,亚麻、棉线、毛线都是常见的绣材,且偏好用各种针法将亮片、珍珠、宝石等材料组合,绣出造型感更强的立体图案,追求极致华丽。
——摘编自邵芳《中国刺绣与法绣的异同及在服装设计中传承创新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汴绣和古代欧洲刺绣二者的不同点。
(2)汴绣已被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再举一例你所知道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谈谈我们应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三、论述题
24.结合两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紧扣材料,选择角度,观点明确,论据有理,论证充分,字数150字左右。(可从政府政策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或者对外贸易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
材料一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兴起于秦汉,推行于隋唐。唐朝在广州等地设置了掌管对外贸易的市舶司机构,并作为一项制度延续千余年;开辟了南洋、印度洋的贸易航线;对外商采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常加存问”“以示绥怀”的宽弛政策。大都市和商邑蓄货入市,外商云集,国外使节、商人、留学生、僧侣等,住唐者数十万人。
宋朝把发展对外贸易作为基本国策,京师置榷易院为管理对外贸易的中央机构,并颁布市舶条例。
元朝继续奉行“诸番国……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的开放政策并扩置市舶。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等形式。朝贡贸易以奢侈品(例如香料)为大宗,甚至有学者认为寻找海外香料、满足国内需求,是促成郑和下西洋的一个根本原因。
官方贸易是在官方主持下展开,遵循平等自愿、等价交换等原则,其使用的“击掌定价法”传为美谈;民间贸易则由私人自发展开,例如据考证郑和船队的官兵便可以携带商品在沿线国家展开贸易。
学界有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例如,性坚质细的海外硬木因郑和下西洋而进入中国,使中国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陶瓷生产方面,明朝工匠们使用由郑和下西洋而进口的苏麻离青(又称“苏勃泥青”)为呈色剂,形成了永、宣青花颜色浓重、晕散的风格;又吸收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的因素,产生了新器型(如扁壶、花浇)和新纹样。一说,景泰蓝的发展也与郑和下西洋有关。
——选自360百科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据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宋代时期江南迅速开发,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南方经济的发展,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未涉及文化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而不是单单指商业贸易繁荣,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各民族之间的民族交往频繁,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经济重心南移使得南方沿海城市迅速发展”,是在说经济重心南移的作用,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北宋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宋朝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北宋前期出现最早纸币“交子”均是对事实的陈述,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3.D
【详解】观察题干表格可知,自西汉至北宋,北方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南方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且增速很快,最终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人口南迁给江南经济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先进的生产经验,江南地区本来就具备优越的自然环境,江南经济开始得到开发。因此,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的原因是北民南迁促进经济发展,D项正确;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与题干表格朝代不符,排除B项;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变化的原因与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项正确;圆形方孔半两钱是秦朝的货币,排除A项;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铸造的,排除B项;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时期铸造的,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趁南风而去,得北风乃归”可知,影响宋代海外远洋贸易的因素是冬夏两季季风,属于自然条件,A项条件;国际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宋朝时期经济发达,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可知,这反映的是南方农业生产技术提高,B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外来作物品种”,排除C项;江南地区获得初步开发的表现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等,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商业繁荣,北宋东京已经出现了夜市,D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东京,不是乡村,排除A项;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开始使用“交子”,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城市商业繁荣,未涉及海外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据图片信息“‘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交子”“会子”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会子出现,且“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体现了商人具有品牌意识,重视品牌管理,反映了宋代商业贸易十分繁荣,B项正确;元朝驿站制度比较发达,但材料信息与驿站制度无关,排除A项;宋朝时期政权并立,且交子通行全国,并未强调边疆治理,排除C项;纸币最早出现于宋朝,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南迁,为水稻的种植带来勃勃生机。跟随北方人民一起南下的,还有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技术与南方的湿润气候及丰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蛮荒之地变成万顷良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北方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选项A符合题意,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题干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的开发,CD项在题干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C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中“唐中期以后,长江流域商业城市崛起,扬州和益州尤其繁华,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扬州、益州是南方城市,说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C项正确;南宋时,南方才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扬一益二”,只能说明南方经济增长,不能说明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北方日趋衰落的意思,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宋廷设立市舶司管辖外贸事务,负责对外商的接待、抽税和管理工作,并设立安置外商的蕃坊,同时对本国出海船只抽税。仁宗时,市舶司收入为每年53万贯,到南宋前期已达到200万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重视海外贸易,宋代的海外贸易发达,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C项正确;题干信息表明宋朝海外贸易收入颇丰,宋朝未限制商品经济,排除A项;宋朝重视海外贸易并不等于宋朝不重视农业,排除B项;题干不涉及少数民族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可知,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推广,促进了宋朝江南农业的发展,D项正确;ABC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从“‘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宋代商业繁荣,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百姓都去商铺买食物,反映了东京的夜市与早市便利了百姓的生活,B项正确;材料只能看出宋代东京开封的经济状况,不能看出临安,排除A项;从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出宋代的市民文化生活丰富,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开封的城市状况,与临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可知,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领域的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农业生产技术,无法反映出宋朝农业技术出现重大突破,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农业生产领域的变化,体现不出宋朝商业贸易繁荣,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的标志是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题干描述的是农业生产上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两宋市舶司收入”结合所学可知,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因此图示反映的是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发达,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交子大量发行无关,排除A项; 造船技术发达属于条件,不属于材料反映的内容,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强调南方经济的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圩田‘能御水旱’”和“(圩田)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潦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强调的是圩田对农业发展的好处,促进了农业发展,D项正确;圩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但是题干未涉及,排除A项;农业发展较好,一定程度上税收会增加,排除B项;交通便利与圩田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7.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出现了繁华的夜市。宋代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市和夜市,这说明北宋商业繁荣,B项正确;题干未涉及日本、南宋抗金、海外贸易,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8.C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清时期高产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推广,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详解】根据材料“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再到“元明清三代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数据对比可知,状元人数南方从唐宋时期占比较低到元明清时期占大部分,其体现了经济中心南移,为南方提供了经济基础,更加注重文教事业发展,文教昌盛,A项正确;唐宋元明清时期,我国政治中心主要还在北方,并没有南迁,与题意不符合,排除B项;状元数量增加与外来文化的传入关系不大,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科举制的变革会对状元情况产生影响,但是是全国普遍新行的影响,而不是形成南北差异,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变化图(不分)”可知,从西汉到唐朝,我国北方人口一直多于南方,从北宋到南宋,南方人口不断超过北方,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D项正确;材料柱状图反映的是南北方人口的变化,与中央集权的加强、重文轻武、娱乐生活丰富,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
21.(1)重大变化:经济重心南移。
苏湖指: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重要粮食作物:水稻
(2)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且自然条件优越。
(3)名称:交子时间:北宋前期地点:四川地区。
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市舶司
【详解】(1)重大变化:由材料“苏湖熟,天下足。”、“江南为之盛国矣。”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苏湖:材料中的“苏湖”指的是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是当时著名的粮仓。
重要粮食作物:苏州和湖州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原因:根据材料“江南为之盛国矣”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有: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且自然条件优越。
(3)名称:材料二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图一钱币的复印件是交子的复印件。
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前期。
地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因此,交子最早出现的地区是四川地区。
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4)机构名称:由材料“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宋朝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22.(1)变化:图一中“两宋气温”有较大波动,南方气温变幅小于北方;图二两宋“户数”,南方户数超过北方。
(2)原因:农业发展促进人口增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影响: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
(3)因素:自耕农缴纳赋税,推动了经济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宋代土地政策的变化等。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北宋初期到南宋中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寒冷期。这时南方气温变幅小于北方,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南宋中后期正值温暖期,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南方地区的耕作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图一北宋气温”可得出“两宋气温”变化有较大波动,南方气温变幅小于北方;根据材料一“图二 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可得出两宋“户数”变化是南方户数超过北方。
(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户数”南方户数超过北方原因是农业发展促进人口增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人口增加,给南方地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
(3)因素:根据材料二“数以百万计的自耕农赋税缴纳者把他们最多10%的收获物缴纳给了政府,推动了经济发展,并使得人口得到繁衍增长”可得出“宋代长达三个世纪繁荣”出现的因素是自耕农缴纳赋税,推动了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二“农业技术和土地所有制所发挥的作用为宋代长达三个世纪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可得出“宋代长达三个世纪繁荣”出现的因素是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宋代土地政策的变化等。
23.(1)不同点:①题材不同,汴绣选材为花鸟、人物、山水等,且摹绣各种名画;古代欧洲刺绣以宗教故事、故事性图腾元素等为题材;②工艺造型不同,汴绣绣面平滑、规整;古代欧洲刺绣则不拘一格,追求立体效果;③色彩风格不同,汴绣色彩古朴典雅;古代欧洲刺绣色彩极致华丽;④绣品材料不同,汴绣多采用绸缎和丝线;古代欧洲常用丝线、亚麻、棉线等,并喜爱运用亮片、珍珠等材料。(任答三点即可)
(2)举例:太极拳、豫剧、少林功夫。(答出一点即可)
做法:①加大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②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发展平台和网络平台,合理开发和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不同点:根据材料一“善于绣制花鸟、人物、山水等传统题材,又精于摹绣名画”和材料二“古代欧洲刺绣取材多源于宗教故事、教堂里的彩色玻璃和充满故事性的图腾元素”可知,汴绣选材为花鸟、人物、山水等,且摹绣各种名画;古代欧洲刺绣以宗教故事、故事性图腾元素等为题材;根据材料一“绣面光滑平整”和材料二“工艺上并没有固定的范式”“绣出造型感更强的立体图案”可知,汴绣追求平滑、规整;古代欧洲刺绣不拘一格,追求立体效果;根据材料一“色彩古朴典雅”和材料二“追求极致华丽”可知,汴绣色彩古朴典雅;古代欧洲刺绣色彩极致华丽;根据材料一“采用拥缎和丝线”和材料二“不拘泥于丝线,亚麻、棉线、毛线都是常见的绣材,且偏好用各种针法将亮片、珍珠、宝石等材料组合”可知,汴绣多采用绸毁和丝线;古代欧洲刺绣常用丝线、亚麻、棉线等,并喜爱运用亮片、珍珠等材料。
(2)举例和做法: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举例:太极拳、豫剧、少林功夫;做法:①加大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②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发展平台和网络平台,合理开发和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4.意见
(1)有观点且观点正确
(2)有段落,有结论,格式基本完整,建议及以上。
(3)有分论点,有论据支持,其他合乎论文模式,建议给满分。
(4)本次小作文材料唯一,但观点可以多种多样。参考题目①政府应该鼓励对外贸易②对外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发展③对外贸易可以促进科技进步④开则兴、关则死⑤政府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
【详解】首先得出观点:根据材料一“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历程得出观点: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发展。阐述:根据材料“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兴起于秦汉,推行于隋唐”得出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唐朝在广州等地设置了掌管对外贸易的市舶司机构,并作为一项制度延续千余”得出唐朝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并且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宋朝把发展对外贸易作为基本国策,京师置榷易院为管理对外贸易的中央机构,并颁布市舶条例”得出宋朝设置榷易院为管理对外贸易的中央机构,并颁布市舶条例。根据材料“元朝继续奉行‘诸番国……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的开放政策并扩置市舶”得出明朝政府扩置市舶,发展对外贸易。最后得出结论:秦汉至元朝,重视发展对外贸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