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单元极地地区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单元极地地区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30 19:4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单元 极地地区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南极地区科考,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南极洲的“杀人风”能把科考人员吹跑
B.南极洲是气候最寒冷的大洲,酷寒往往给科考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C.南极地区无常住人口,科考人员会遭到熊的袭击
D.南极地区平均海拔最高,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2.北极地区最具代表的动物是( )
A.鲸 B.北极熊 C.企鹅 D.考拉
3.人们把南极地区称为“白色沙漠”,是因为( )
A.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B.南极地区是地球上年平均降水量很少的地区
C.南极地区是地球上风力最大的地区 D.南极地区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从俄罗斯亚马尔天然气工厂运送天然气到东亚港口,有经大西洋的以往常规航线和经白令海峡的北冰洋航线。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与以往常规航线相比,北冰洋航线日趋重要。下列原因可信的是( )
①航行更省时②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部分消融
③航程更短④北冰洋沿岸气候严寒,城市和港口稀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俄罗斯和中国一直都是很好的贸易伙伴,下列商品最有可能从该国出口到中国的是( )
A.服装 B.粮食 C.石油 D.咖啡
6.南极和北极共有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以陆地为主 B.降水丰富 C.纬度较低 D.气候严寒
7.下列有关极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有“白色沙漠”和“冰雪高原”之称
B.北极地区的风速远比南极地区的风速大
C.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D.南极地区是海洋,由于人们的乱捕杀滥,其中的鲸已陷入危机之中
北极科考题材纪录片《光语者》记录了我国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的工作和生活。图为北极地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黄河站的经纬度大约是( )
A.(79°N,12°W) B.(79°S,12°W) C.(79°N,12°E) D.(79°S,12°E)
9.在北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0.符合极地保护精神的科考项目是( )
A.记录夏季气温,拟建避暑胜地 B.观测动物迁徙,制定捕猎计划
C.勘探矿产资源,建立工业基地 D.监测海冰动态,研究气候变化
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下图为世界各大洲多年平均径流量与人均径流量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11.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12.数据反映了亚洲( )
A.季风气候典型,对人口分布有影响 B.河流数量多,向四周呈辐射状入海
C.多大江大河,人口数量也最多 D.南北跨度大,大陆性气候显著
13.南极洲被称为“世界淡水资源宝库”,但不在统计范围。这是因为南极洲( )
①固体冰川为主②降水稀少,“白色荒漠”
③没有常住人口④气候酷寒,“冰雪高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地质研究发现,地球的面貌曾多次改变。它曾是个雪球,赤道地区覆盖着冰雪;它还是个水球,浩瀚的海洋将陆地分隔。图为某地质历史时期世界冰川分布图(图中白色部分表示冰川)。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地质历史时期的冰川( )
A.仅分布于高纬度地区 B.全部分布在北半球
C.全部形成于沿海地区 D.较现代分布范围广
15.世界冰川范围的扩张与收缩( )
①将导致热带范围的变化②会引起全球海陆的变迁③可反映全球气候的变化④能影响全球板块的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①②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A.土耳其海峡 B.乌拉尔山脉 C.巴拿马运河 D.白令海峡
17.下列关于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企鹅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B.科考队员应将生活垃圾就地掩埋
C.七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夜长 D.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
北京时间2023年7月26至9月12日,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成功开展了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项目,收集了大量气象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18.北极科考队从上海出发,乘船一路北上,从太平洋进入北冰洋需穿越( )
A.白令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巴拿马运河
19.北极科考时间选择在7-9月份,因为此时北冰洋( )
A.海面结冰,易于行走 B.高温多雨,便于考察
C.白昼时间长,气温较高 D.发生极夜,能观察极光
20.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威胁北极熊的生存,以下人类活动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 )
A.大面积砍伐森林 B.骑自行车上学
C.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 D.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21.对北极开展科学考察的主要意义是( )
A.挑战人类极限 B.捕捞渔业资源
C.考察极地旅游可行性 D.进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23年11月1日上午正式出征,开启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为了与当地时间统一,更好的作息,考察船每跨越一个时区,都将进行拨钟。北京时间11月3日晚上8点,“雪龙2”号从东八区进入东九区,进行了第一次拨钟。考察队预计12月中旬到达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见图),翌年4月返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科考站位于最南方的是( )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罗斯海新站
23.“雪龙2”号从东八区到东九区,向东行进过程中,会发现越往东( )
A.日出时间越晚 B.气候越炎热
C.日出时间越早 D.越容易出现极昼现象
24.科考队从11月出征到12月中旬到达罗斯海新站期间,德阳地区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
A.昼渐短,昼长夜短 B.昼渐短,昼短夜长
C.昼渐长,昼长夜短 D.昼渐长,昼短夜长
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如图为世界各大洲多年平均径流量与人均径流量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数据显示,世界上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少,但人均径流量最多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26.数据反映了亚洲( )
A.季风气候典型,对人口分布有影响
B.河流数量多,向四周呈辐射状入海
C.多大江大河,人口数量也最多
D.南北跨度大,大陆性气候显著
27.南极洲被称为“世界淡水资源宝库”,但不在统计范围。这是因为南极洲( )
①固体冰川为主 ②降水稀少,“白色荒漠” ③没有常住人口 ④气候酷寒、多狂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解答题
28.读南极地区图,填空。
(1)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呈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长城站是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 个科考站。在长城站上 (选填“有”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3)昆仑站在和平站的 方向。
(4)请写出一种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
(5)图中符号“■”代表的矿产资源是 。
(6)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应在1月前后还是7月前后?请说明理由。 。
29.读极地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描述位置:
(1)从中山站附近出发乘船向东环绕甲图中大洲一圈,先后经过的大洋是 , 和大西洋。
(2)甲、乙两图所代表的地区中有我国6个科考站,其中纬度最高的是 站。中山站在长城站 方向。
区域特征:
(3)我国多在7月和2月建立极地考察站,甲图地区建站一般在 月,乙图地区建站一般在 月。
(4)甲、乙两图代表的地区中,中心地区地势更高的是 图,年降水量更多的是 图地区。
区域发展:
(5)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主要意义。
30.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所在的大洲是 ,E点所在的大洋是 。
(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 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海峡。
(3)列出与非洲相邻大洋的名称。
(4)分析我国的什么季节最适合前往南极旅游,并简要说明原因。
31.读图,回答问题.

(1)左图中三块阴影表示的区域中,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 ,位于东半球的是 ,跨东西半球的是 。
(2)右图中地球运动到A、B、C、D四点时A点时间是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 ,B点时间是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 。
(3)10月26日,我们当地(枣阳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4)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选择在2月份,其主要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为 ,(填季节)白昼时间较 ,(填长或者短)。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C
6.D
7.A
8.C 9.C 10.D
11.A 12.C 13.A
14.D 15.C 16.C
17.D
18.A 19.C 20.A 21.D
22.A 23.C 24.B
25.D 26.C 27.A
28.(1)顺时针
(2) 一 没有
(3)西南
(4)企鹅
(5)煤
(6)应在1月前后;因为此时南极地区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
29.(1) 印度洋 太平洋
(2) 昆仑 东南
(3) 2 7
(4) 甲 乙
(5)有利于了解全球环境的变化
30.(1) 亚洲 太平洋
(2) 苏伊士运河 乌拉尔 土耳其
(3)大西洋,印度洋
(4)我国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气温相对较高;南极部分地区是极昼。
31.(1) ①
② ③
(2) 3 21 赤道 6 22
北回归线
(3)昼短夜长
(4) 暖季 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