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叶集皖西当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云:“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道,献之皇祖。”这里的“之”,就是指泡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泡菜腌制过程中常使用质量分数为0.4%~0.8%煮沸后冷却的盐水
B.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的产物只有乳酸
C.发酵过程中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应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D.随着泡菜发酵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来越高
2.《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是防止高浓度酒精抑制醋酸菌生长繁殖
B.“置日中曝之”可以提高发酵液温度有利于醋酸发酵,缩短发酵时间
C.制作果醋和制作腐乳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均有核膜
D.“挠搅之”可以增加发酵液中的氧气含量并使醋酸菌与酒精充分接触
3.《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酿制烧酒的过程:以精米或米等蒸熟,“酿瓷中七日……入甑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糯米或粳米”中所含物质只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
B.为使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酿制时“瓮”应装满后密封
C.发酵过程中密封不严,醋酸菌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D.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丙酮酸在线粒体中分解成酒精和CO2
4.很久以前,勤劳的中国人就发明了制作醪糟(也称甜酒)的技术并沿用至今。醪糟的制作需要泉水、糯米和酒曲(含根霉菌)等,其大致流程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将发酵容器完全密封可促进根霉菌的繁殖并缩短发酵时间
B.根霉菌产生的某些酶,可使淀粉大量分解为麦芽糖、葡萄糖
C.发酵过程中先变甜,后来水,然后才产生一定浓度的酒精
D.与发酵前相比,醪糟中营养物质种类增加,有机物总量降低
5.酸爽可口的“老坛酸菜”深受人们喜爱,腌制流程如下:原料挑选→切片晾晒→干辣椒等佐料的炒制→装坛发酵。将温度控制在8~25℃,大约25~30天封闭发酵完成就可以食用了。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酸菜”原料晾晒过程中主要丢失的是自由水,佐料的炒制过程中主要丢失的是结合水
B.“酸菜”变酸是因为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主要进行了有氧呼吸,产生大量CO2使pH降低
C.“酸菜”爽口是因为佐料中的葡萄糖、无机盐等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了原料细胞中
D.“酸菜”中的纤维素被人体食用后可在肠道内被分解为葡萄糖,进而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6.蓝莓富含花青素,对人体有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消脂减肥、解酒护肝等功效。利用蓝莓可生产蓝莓果汁、蓝莓酒、蓝莓醋、蓝莓果酱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醋酸菌扩大培养时为防杂菌污染,培养基中可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B.蓝莓醋发酵前加入酵母提取物可以为菌种提供多种维生素和氮源
C.制作蓝莓酒过程中的温度应严格控制,比制作蓝莓醋的温度略高
D.家庭制作蓝莓醋时,湿热灭菌后的果酒需冷却后才能接种醋酸菌
7.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室里可用紫外线或化学药剂对物体表面或空气进行消毒
B.实验室里不可吃东西,离开时一定要洗手以防被微生物感染
C.接种环、接种针等用具应在酒精灯火焰的内焰部位灼烧灭菌
D.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8.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中也可以分离出蓝细菌
B.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培养基中唯一的营养物质是尿素
C.需对土样进行充分稀释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培养基上
D.脲酶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
9.利用微生物分解纤维素对废弃物污染的减轻和作物秸秆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取样,加入选择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之后接种于鉴别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从而筛选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培养的目的是促进纤维素分解菌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B.振荡培养可以增加溶解氧含量,促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充分接触和利用
C.鉴别培养基上涂布接种时,将1mL菌液滴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涂布均匀
D.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的周围有透明圈的菌落,可能是细菌或真菌繁殖而成
10.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去掉可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以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从而减少污染。处理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用微生物对其进行降解,如图表示筛选高效降解淀粉菌种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乳制品厂废水中含有大量淀粉,该废水是分离高效降解淀粉菌种的首选样品
B.该实验中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上所用的接种工具只能选择火焰灼烧过的接种环
C.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淀粉,能在培养基中生长的微生物一般为异养微生物
D.由于菌种对碘的分解能力不同,所以菌落①与菌落②产生透明圈的大小不同
11.某种细菌的培养和分离过程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③表示实验过程,A1、B1、B2和B3代表平板,a1、a2、b1、b2和b3代表菌落,B1 B3中添加了适宜浓度的青霉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打开超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
B.平板接种细菌后,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
C.原始菌株的扩大培养应选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
D.依图示结果,说明b1,b2、b3具备抗青霉素的特性
12.为了观察手掌上附着的微生物,某小组成员将自己的手掌在配制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轻轻按压后,盖上培养皿盖,将平板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待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再进行倒平板
B.配制的培养基经湿热灭菌后,还要调节pH才能用于接种
C.在超净工作台上和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
D.接种完成后应将培养皿倒置以减少水分散失,利于菌种生长繁殖
13.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会有一定程度沉降。某生物兴趣小组欲利用平板培养基测定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配制培养基时必须添加琼脂等凝固剂成分
B.将平板培养基放置在教室相同地点的不同高度
C.本实验需要设置不开盖的平板培养基作为对照
D.菌落数在50~500之间的平板才可以用于计数
14.精氨酸依赖型谷氨酸棒状杆菌不能在缺少精氨酸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如图为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经诱变和筛选获得精氨酸依赖型菌的过程示意图。过程②将紫外线照射处理过的菌液接种在培养基甲上,培养至菌落不再增加,过程③向培养基甲中添加某种物质,继续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紫外线照射可导致谷氨酸棒状杆菌发生基因突变
B.过程②所用的培养基甲是缺少精氨酸的选择培养基
C.图甲中菌落A是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后培养得到的
D.图乙中菌落B应为精氨酸依赖型谷氨酸棒状杆菌
15.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酵母菌等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这种蛋白是微生物菌体本身
B.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可以利用微生物来进行发酵
C.在发酵罐内发酵时,环境条件既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
D.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
16.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酵工程具有成本低、产物专一和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B.利用黑曲霉菌可以生产食品酸度调节剂柠檬酸
C.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啤酒需要经过消毒处理
D.只能通过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制作农药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
17.啤酒生产需经过制麦、糖化(主要是将麦芽中的淀粉等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发酵等主要环节,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麦萌发时会产生大量的淀粉酶,但几乎不会产生蛋白酶
B.淀粉不能直接被酵母利用,需淀粉酶等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糖
C.糖化过程中,淀粉水解速度与采用的温度呈正相关的关系
D.糖化过程中,煮沸的目的是灭活酵母菌的同时对糖浆灭菌
18.解磷菌是土壤中一类功能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筛选出土壤中的高效解磷菌并制成生物菌剂,可以提高难溶性磷的利用率。下表为“分离出土壤中具有解磷功能的微生物实验”的培养基配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葡萄糖 NaCl KCl CaCO3 磷酸三钙 琼脂
质量/g 10 0.5 3 0.3 5 20 15
A.培养基中加入琼脂的目的是作为凝固剂和提供碳源
B.该培养基是以磷酸三钙为唯一磷源的选择培养基
C.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解磷菌可以计数其活菌的数量
D.只能根据培养基中透明圈的大小确定菌株的解磷能力
19.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嗜盐细菌合成的一种胞内聚酯,它具有类似于合成塑料的理化特性,且废弃后易被生物降解,可用于制造无污染的“绿色塑料”。科学家从某咸水湖中获得生产PHA含量高的菌种流程如下:①取湖水→②接种在培养基上→③培养→④挑取单菌落,分别扩大培养→⑤检测菌体的数目和PHA的产量→⑥获得目标菌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含PHA较高的选择培养基上
B.④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以便于筛选PHA产量高的嗜盐细菌
C.扩大培养时,需要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恒温箱倒置培养,以防杂菌污染
D.⑤中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检测菌体的数目所得数值低于实际值
20.黄粉虫可以吞食、降解塑料,利用黄粉虫肠道微生物对白色污染进行生物降解,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处理工艺。如图是从黄粉虫肠道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富集培养基含有酵母膏、蛋白胨、琼脂等,蛋白胨能提供所需的维生素和氮源等
B.将转接至液体斜面培养基上的不同菌落置于4℃的冰箱临时保藏,用于相关研究
C.与传统填埋、焚烧相比,黄粉虫肠道微生物对白色污染的降解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D.选择培养基中需加入PVC塑料膜作为唯一碳源,稀释涂布后仅最后一组会形成单菌落
21.如图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选择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的部位作为外植体
B.生长素用量/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C.若用菊花茎段作为外植体应将形态学下端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
D.再分化是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2.某实验小组用紫外线照射法去除某种烟草细胞的细胞核,获得保留细胞质(含叶绿体)且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细胞甲,再与无链霉素抗性的该种烟草细胞乙进行体细胞杂交,筛选出杂种细胞丙,进而培育成杂种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育形成的杂种植株与原有的烟草植株甲存在生殖隔离
B.细胞甲、乙杂交前,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
C.为获得杂种细胞丙,可利用含链霉素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D.杂种细胞发育为杂种植株需经外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诱导
23.为研究不同光质对草莓无菌苗叶片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处理 最早出愈伤组织时间/天 诱导率/% 愈伤组织特征愈伤组织再分化趋势
白光 7 50.7 浅绿色、紧实 分化芽较多,长势较快
红光 5 61.0 黄绿色、疏松 分化早,幼芽徒长
蓝光 12 39.3 黄绿色、疏松 分化晚,分化芽少,长势健壮
红光∶蓝光=2∶1 7 57.3 浅绿色、紧实 分化芽较多,长势快
A.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未发生改变
B.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含水、无机盐、蔗糖等营养物质
C.蓝光处理能提高愈伤组织的光合作用进而提高诱导率
D.红光处理能更有效地提高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效果
2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型繁殖技术不仅能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还能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B.利用茎尖进行作物脱毒的原因是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C.利用射线、化学物质等诱变因素处理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培养,可获得突变体
D.利用植物细胞培养获得的细胞产物都是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25.如图为动物成纤维细胞的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不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操作
B.步骤②中用盐酸溶解细胞间物质使细胞分离
C.步骤③到④的分瓶操作前常用胰蛋白酶处理
D.步骤④培养过程中细胞中遗传物质不会改变
26.Rag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通过诱导Rag基因缺失小鼠的体细胞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然后将Rag基因导入iPS细胞并诱导使其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再移植到Rag基因缺失小鼠体内进行治疗。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诱导获得iPS细胞时需要在体细胞中表达一些关键基因
B.培养iPS细胞时需提供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环境
C.iPS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D.利用iPS细胞进行治疗时存在导致小鼠发生肿瘤的风险
27.在生产癌胚抗原(CEA)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首先将纯品CEA多次注射到小鼠体内,两周后分离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所需的杂交细胞,再将筛选出的杂交细胞与生理盐水一起注入到小鼠腹腔,一段时间后,提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瘤细胞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和人体内的天然癌胚抗原抗体的结构可能有差别
B.将CEA多次注射到小鼠体内的目的是增强免疫,增加体内记忆细胞的数量
C.杂交细胞至少需经过两次筛选,选择CEA抗体阳性的细胞用于进行克隆化培养
D.单克隆抗体可以用来检测人体内癌胚抗原的有无,从而判断肿瘤等疾病是否发生
28.使用高效的细胞毒素类药物进行化疗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但细胞毒素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它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DC进入肿瘤细胞的过程需要消耗肿瘤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B.制备该抗体需要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手段
C.ADC中药物的作用是通过抗体诱发肿瘤细胞坏死来杀伤肿瘤细胞
D.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抗体是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单克隆抗体
29.黑芥(2n=16)为花椰菜(2n=18)的近缘野生种,用黑芥花粉给数以千计的花椰菜授粉,只发现几个杂种幼胚,将其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甲,进而获得杂种新植株甲。将黑芥叶肉原生质体和花椰菜种子下胚轴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杂种新植株乙、丙。对新植株的染色体计数,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植株 花椰菜 黑芥 杂种新植株甲 杂种新植株乙 杂种新植株丙
染色体数/条 18 16 17 34 19
A.愈伤组织甲是杂种幼胚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
B.杂种植株甲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正常联会
C.植株乙产生的雄配子染色体组合最多有17种类型
D.融合形成杂种植株丙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染色体丢失
30.科研人员用电融合的方法诱导母羊的乳腺上皮细胞与另一只羊的去核卵母细胞融合,然后将重构胚移植到代孕母羊体内,最终培育出了克隆羊多莉。下表是科学家获得的部分实验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组别序号 ① ②
核供体细胞 6岁母羊的乳腺上皮细胞 发育到第9天的早期胚胎细胞
融合成功细胞数 277 385
早期发育成功胚胎数 29 90
移植后成功怀孕母羊数/代孕母羊数 1/13 14/27
出生并成活羔羊数 1(多莉) 4
A.得到重构胚后可用乙醇和蛋白酶合成抑制剂进行激活
B.②组比①组成功率高,可能是因为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
C.多莉羊早衰一定是因为端粒较短,基因表达不正常造成的
D.克隆技术可以看作是动物无性繁殖的方法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2分)甜酒是常见的一种饮品。与白酒不同,甜酒味道甘甜,酒精度数低,适合的人群更广。家庭制作甜酒的工艺如图所示(酒曲中含有参与发酵的多种微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酒曲之前,需将蒸熟的原料进行冷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酒曲后进行充分搅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曲进行发酵的初期是糖化过程,此过程中有些微生物能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酒精发酵阶段,需要用塑料膜密封容器,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果酒时,酒精成分一般不会太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碗里喝剩下的甜酒一段时间后会变酸,在变酸的甜酒表面可以观察到一层白色的菌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4分)甘肃某地由于TNT(主要成分为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红水蒸发池渗漏,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威胁到黄河上游的水质安全。因此,TNT红水污染土壤修复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某实验小组欲通过生物修复分离有效降解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的菌株,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LB培养基的制备:取胰蛋白胨、NaCl和酵母提取物溶于蒸馏水中,此过程中胰蛋白胨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若要获得本研究所用的固体培养基,需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______。
(2)菌株分离与鉴定:取______土壤,放入装有100mL无菌LB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在30℃和120rpm的恒温摇床上振荡24小时,此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小组欲进一步探究菌株对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的降解能力,请帮助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盐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时发现,纯化的菌株在NaCl浓度为0%~3%之间对2,4一二硝基甲苯磺酸盐的降解率在96小时后达到90%,但当NaCl浓度达到5%后,降解率几乎为0。研究中偶然发现菌株B1在NaCl浓度达到5%后,降解率却达到50%,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4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妊娠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早孕。图甲是抗HCG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示意图,其中X、Y表示细胞,a~f表示操作过程。图乙是医学上定量检测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示意图,需先将抗体固定并与受检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再加酶标抗体和底物,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抗原的量直接相关,根据颜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是______。动物细胞融合是指______。
(2)a过程中培养的Y细胞是______。气体环境中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过程一般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中进行:一般先将细胞悬浮液稀释到7~10个细胞/mL,再在每个培养孔中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现有三种抗HCG单克隆抗体,分别记为A、B、C,为检测它们之中哪两种适合用于双抗体夹心法,科研人员需要进行______组实验,检测并比较各组实验的产物量,以便得出结论。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数量,酶标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A A B C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C B D B B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B D C C B C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2分,每空2分)
(1)避免高温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 使原料与发酵微生物充分混合,提高发酵效率
(2)这些微生物能合成淀粉酶
(3)酒精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其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酒精发酵 酒精达到一定浓度后,会抑制酵母菌的发酵
(4)甜酒表面氧气浓度较大,醋酸菌会大量繁殖形成菌膜
32.(14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碳源、氮源及维生素等 琼脂(或凝固剂)
(2)甘肃某TNT红水污染场地污染 富集培养
(3)取人工配制的一定浓度的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TNT)溶液加入锥形瓶中,之后再在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纯化菌液,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浓度(4分)
(4)菌株B1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能在较高盐浓度条件下降解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
33.(14分,每空2分)
(1)动物细胞培养 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2)骨髓瘤细胞 维持培养液的pH
(3)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
(4)6 与待测抗原结合;催化检测底物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