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聚会》教案
教材分析: 《动物聚会》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运算”这一主题单元,本单元主要的核心素养表现有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等。教材在之前已经认识了乘法,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本课主要是发展学生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乘法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应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深化理解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为后续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乘法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能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乘法的意义,初步学会用乘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想”“连”“摆”“画”“看”“说”“写”等一系列的操作体验,积累用乘法运算的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和乘法模型意识。 3.进一步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理解乘法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能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乘法的意义,初步学会用乘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提出问题,在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的意义,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秋天到了,满山遍野的果子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决定开一个“庆丰收的”的动物聚会(板书课题)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生:想!(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并且借助生动有趣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与思考。 师:瞧!小动物们个个都兴高采烈,为这次聚会忙得热火朝天,多热闹的场面啊!这么热闹的场面你们想不想参与呢? 生:想! 师:老师把小动物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中来。(扮演小动物的同学出场)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用数学的语言说一说) 学生思考交流 进行举手抢答(学生还可以相互补充) 生1:3只小兔拔萝卜,每只小兔拔了4个。 生2:3只小猴在运桃子,每只小猴运一盘桃子,有3盘,每盘有6个。 生3:6只小松鼠采松果,每只小松鼠采一篮松果,有6篮,每篮有3个。 生4:有3根树枝上站着小鸟,每根树枝上有3只。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心,收集的数学信息真多啊!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看图,了解、收集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数学信息。 2.进一步感知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深化乘法的意义 师:出示主题图,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思考:题目中要求我们做什么?在引导学生观察每幅图各表示几个几,每个算式的意义?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线?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生1:松果每篮3个,有6篮。就是6个3,写成加法算式是3+3+3+3+3+3,改写为乘法算式就是3×6或6×3。 学生有前面所学的基础,会很快列出加法算式,这时引导学生改为乘法算式。 生2:桃子每盘6个,有3盘。就是3个6,写成加法算式是6+6+6,改写为乘法算式就是3×6或6×3。 师:解释的真清楚,你们明白了吗?一起来连一连,集体交流。 师:虽然根据左右边图都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6×3” 和 “3×6”,但这两幅图所表示的具体图意是不一样的。 左边的松果图表示 “6个3”, 而右边的桃子图表示 “3个6”。 引导总结:同一个乘法算式在具体的情境中,表示的意思也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模型意识。 3. 从具体的情景中抽出乘法算式。 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1) 看一看:观察小兔子和小鸟,你有什么发现? (2)画一画:请你用你喜欢的图形画一画,表示你想到的算式。 (3) 说一说:你想到了哪些算式?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第一幅图中,每只小兔都抱着4根萝卜,有3只小兔,求一共有多少根萝卜,就是求3个4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生1:用加法4+4+4=12 生2:可以列乘法算式3×4=12或4×3=12。 生3:我是用画图的方法得出算式,用一个圆代表一个萝卜,有4个萝卜画4个圆,有3只小兔,画3组。也可以得出算式3×4或4×3。(展示学生画图的作品) 第二幅图中,有3组小鸟,每组有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就是求3个3是多少。(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生1:可以列加法算式3+3+3,也可以列乘法算式3×3。 生2: 和第一幅图一样,我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得出算式,每组画3个圆,画3组。 师:为什么第二幅图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还有其他的吗? 小结:相同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时只有一个乘法算式。 因为乘数都是3,交换位置还是一样的,所以第二幅图只能写一个乘法算式3×3=9。 设计意图: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整个过程由同桌讨论,分组汇报,观察思考,得出结论。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得到帮助,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数学问题,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4. 用乘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想一想,用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提出活动要求: (1)先独立思考:你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2)小组交流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回答 生1: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6个需要几根小棒? 生2:一本书6元买3本书要花多少元? ......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棒,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可以用这个算式解答,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一定能把数学学得更好。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乘法问题的解决上,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并能根据乘法算式找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和乘法模型意识。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玩刮刮乐游戏,每个红包链接到一道题。(答对一题抽奖一次) 1..想一想,连一连。 师: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题意,特别要说清楚每幅图各表示什么意思, 再动手连一连。 2.小蚂蚁回家。 了解小蚂蚁回家的场景, 小房子上标出的是乘法算式的意义, 每只小蚂蚁都有一 张卡片, 卡片上有的写有连加算式, 有的写有乘法算式, 其中一只小蚂蚁的卡片上写的是 “3个5”。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课本23页第4题 师:明确要我们求的是什么? (1)摆小雨伞一共用了多少根牙签? 要计算摆小雨伞一共用了多少根牙签, 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看图,或者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从中找到两个条件,摆一个小雨伞需要4根牙签,一共摆了3个小雨伞。 (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4. 画一画, 说一说。 通过 “画一画, 说一说” 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同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不同的意思。 例如, 3×2可以表示2个3, 也可以表示3个2。 3×2是教科书提供的范例, 剩下的几个乘法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回顾反思。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经验想要和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回顾总结的习惯,梳理学习的方法、为后续学习乘法口诀积累活动经验。 五、课后活动. 实践性作业 与你的同伴说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两人一组,一人提出问题,另一个同学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提高学习质量。在相互合作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提高了交往能力,发展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