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有鉴于台湾所用南明永历年号的钱文甚多,1689年,清政府发行“康熙通宝”钱币,其背面刻有满文、汉文书写的“台”字。这表明清朝( )
A.大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B.推翻了南明政权的统治
C.货币受南明钱文影响大 D.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2.“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册封“达赖班禅” B.设立军机处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3.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丝绸之路的开通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 文成公主入藏 加强了唐与突厥的联系
C 清朝设置台湾府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D 清帝册封达赖和班禅 加强了清廷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A.A B.B C.C D.D
4.1754年,在改建承德避暑山庄的丽正门时,乾隆皇帝命人用满、蒙、汉、维、藏五种文字题写匾额,以体现自己所主张的“以昭国家一统同文之盛”的文化政策。这表明,乾隆皇帝( )
A.精通多种民族语言 B.具有社会危机意识
C.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D.注重维护国家统一
5.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为某同学在复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一章节内容时绘制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列机构中,管理同一地区的是( )
①澎湖巡检司 ②宣政院 ③伊犁将军 ④驻藏大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以下是小历同学预习某节内容时搜集到的资料。这个文件夹最恰当的名字是( )
A.清廷有效管辖西藏 B.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C.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D.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8.“驻藏大臣总揽全藏,主管西藏僧俗官员的任免,……掌管藏区军队的调遣。”此举的意义,主要在于( )
A.对西藏正式开始行政管辖 B.扩大了驻藏大臣的职权
C.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9.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时,该部的达什达瓦部参加平叛战斗,首领牺牲,其遗孀率6000人迁入内地。乾隆命人在避暑山庄修建安远庙,供他们举行宗教活动。乾隆此举( )
A.维护了东北边防 B.促成了人口大规模流动 C.消除了人地矛盾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10.自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历代统治者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遣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市舶司②驻藏大臣③伊犁将军
B.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
C.①宣政院 ②北庭都元帅府③驻藏大臣
D.①安西都护府②驻藏大臣③设立噶厦
1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能直观反映中央政府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是( )
A. B.
C. D.
12.下图是《清朝疆域图(1820年)》。据图可知( )
A.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B.清朝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
C.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置了省级驻所
D.清朝初期,郑成功收复了台湾
1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南部,修筑要塞,后又在今台南建普罗文查城,作为殖民据点。最终领导人民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左宗棠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曾国藩
14.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朝代:汉朝 人物:张骞 朝代:北魏 人物:孝文帝 朝代:唐朝 人物:文成公主 朝代:清朝 人物:乾隆 事件:“金瓶掣签”制度
事件:张骞通西域 事件:革除鲜卑旧制度,接受汉文化 事件:唐蕃和亲
A.民族交流与交融 B.国家统一与发展
C.对外交流与进步 D.经济繁荣与昌盛
15.中国古代史上历代中央政权都电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以下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搭配正确的是( )
A.安西都护府——蒙古 B.驻藏大臣——西藏
C.澎湖巡检司——新疆 D.西域都护——台湾
16.对下图中的两位历史人物评价正确的是( )
戚继光像 郑成功像
A.他们都是抗倭英雄 B.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C.他们都曾收复台湾 D.他们都是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
17.费孝通先生曾说:“中国形成多民族统一国家已有两千多年了。……观边疆治乱兴衰,可知国家统一还是分裂,国力强盛还是贫弱,民族和睦还是纷争,都与边疆的稳定与否有着密切关系。”为安定新疆,清政府做出的措施有( )
①平定噶尔丹叛乱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设置西域都护府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8.2022年6月14日上午在郑成功故里福建泉州南安市举行了“弘扬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为主题的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大会。下列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B.1662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C.收复台湾是人民的共同希望 D.郑成功被台湾同胞称为“开台圣王”
19.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仍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明亡清兴,王朝更迭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如此,下列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随意而安,高枕无忧
③居安想危,有备无患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023年,新疆自由贸易区建立,开启新疆大发展的新篇章。新疆自西汉以来就成为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清朝乾隆时设置什么机构管辖新疆地区( )
A.西域都护 B.北庭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伊犁将军
二、综合题
21.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下面是某班同学以“民族交融”为主题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疆域变迁——民族认同】
材料一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活动二:【民族认同—多元一体】
材料二 (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壬寅,草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戊午,诏改长尺大斗,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
——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频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活动三:【多元一体—巩固发展】
材料四:
对新疆地区 对西藏地区
唐朝 设置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求娶文成公主。唐穆宗时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元朝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清朝 平定大、小和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妥善安置回归祖的土尔扈特部 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样进行册封: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颁布《饮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
——改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完成统一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一项具体的改革措施。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四归纳历代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有效方式。(至少两种)
(4)通过主题活动的探究,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
22.有效的国家管理是巩固统治和社会安定的前提,历代政府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多对边疆地区“因俗而治”,清朝前期统治者更是将“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作为治理边疆方略。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的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在维吾尔族地区尊重当地习俗,只对原有的制度稍加改制;在西藏实行驻藏大臣与西藏宗教领袖联合管理的政教合一的制度;在台湾设置台湾府,这些多元化的边疆管理体制在清朝前期对维护边疆稳定和边疆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
(1)材料一中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表现主要有哪些?并分析取得这些“突破性进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特点。结合所学列举一例清朝稳定西北边疆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实现国家有效管理的因素。
23.从古至今,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 (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魏收《魏书》
材料四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五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融合形成的一个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上述人物都是中国古代耀眼的明星,请选择其中一个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人物,说明开创哪一朝代完成统一,并创新了什么制度巩固统一。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材料三《魏书》所记载的史实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改革?图五反映了唐朝民族交融的哪一历史事件?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清朝雍正帝时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西藏?
(4)图六中取得“海波平”最终胜利的英雄是谁?材料四中“今余既来索”的结果如何?元朝时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5)根据材料五,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的理解。
三、论述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时期 内容
古代中国 ①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兵征服越族,设置桂林、A____________、象等数郡。
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各族与汉人错居杂处,学习农耕;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人的喜爱。
④唐朝时期,出现了“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洛阳家家学胡乐”的景况。
⑤元朝时期,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B____________。
⑥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和汉族等杂居相处形成了新的民族C____________(名称)。
⑦清朝时期,康熙帝册封班禅,设立驻藏大臣。
⑧1771年,D____________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回归祖国。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的空白处填写。
A: B: C: D:
(2)提取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清政府发行刻有“台”字的钱币是为了解决台湾使用南明年号钱币的情况,说明清朝通过货币改革强化对台湾的主权,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货币改革政策,不是文化专制,排除A项;在此之前南明政权已经被推翻,排除B项;由于历史遗留,台湾使用南明钱文的情况较多,而非台湾货币钱文受南明影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
根据所学,康熙时,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越过天山攻占回部,并向东进攻,占领了青海、蒙古的许多地区。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平定准噶尔叛乱是康熙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出的突出贡献,C项正确;顺治帝时就开始册封“达赖班禅”,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军机处是清雍正帝时设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金瓶掣签制度是清乾隆帝时期为确定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转世灵童人选而确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C项正确;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了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与吐蕃的联系,排除B项;清帝册封达赖和班禅,加强了清廷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乾隆皇帝命人用满、蒙、汉、维、藏五种文字题写匾额,以体现自己所主张的‘以昭国家一统同文之盛’的文化政策。”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乾隆皇帝通过用五种文字题写匾额彰显五族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反对民族分裂,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乾隆皇帝精通多种民族语言,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乾隆皇帝具有社会危机意识,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乾隆皇帝对各民族的尊重,不能体现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一章节内容是明清时期,结合所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二者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④D项正确;①②属于元朝的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宣政院: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④驻藏大臣:雍正帝时(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因此管理同一地区西藏的是②④,D项正确;①澎湖巡检司: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③伊犁将军:清朝乾隆时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①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不符合题意;③伊犁将军,管辖新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7.A
【详解】
题干文件夹内容含文物(达赖金印,班禅金印)、地图(1820年中国疆域图)、文献(《签订藏内善后章程》)和视频资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资料属于清廷在西藏地区管辖进行有效管辖,A项正确;清朝对全国的统治与题干中只有西藏相关管辖措施不符,排除B项;清朝在台湾主要是设置台湾府和台湾省等,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清朝巩固西北边疆主要体现在平定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驻藏大臣总揽全藏,主管西藏僧俗官员的任免,……掌管藏区军队的调遣”可知驻藏大臣的设置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反映出装大臣的职权扩大,排除B项;清朝设置乌里雅苏他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乾隆命人在避暑山庄修建安远庙,供他们举行宗教活动”和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实行怀柔政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属于加强对新疆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强调清朝实行怀柔政策,未体现人口大规模流动,排除B项;消除了人地矛盾,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元朝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清朝乾隆时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B项正确;市舶司是宋朝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排除A项;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管理西藏的机构,排除C项;驻藏大臣是清朝管理西藏的单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在西藏实行的金瓶掣签制度,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清廷批准,金奔巴瓶就是金瓶掣签时候用的,能够反映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D项正确;秦代铜权是秦朝的衡器,排除A项;汉代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排除B项;蹴鞠铜镜为宋代铜镜,多产于湖州、抚州、成都等地,与加强少数民族管理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台湾处在其版图之内,是当时中国的领土。联系所学可知,1662年,郑成功渡过台湾海峡,驱逐了荷兰,收复了台湾,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不出清朝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排除B项;清朝在新疆设置行省是在1884年,而材料图片是1820年的疆域图,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台湾”“荷兰殖民者”“领导人民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可知,该人物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C项正确;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排除A项;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排除B项;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和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张通西域反映的是西汉与西域各国的交往,孝文帝改革反映的是 北委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唐蕃和亲反映的是唐朝与吐蒂之间的和亲关系,“金瓶掣签”反映的是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因此提炼的学习主题是民族交流与交融,A项正确;北魏并非是统一的王朝,排除B项;题干没有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往,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民族交流与交融,没有体现经济繁荣与昌盛,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据题干“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搭配”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B项正确;唐朝设置的安西都护府管辖的是新疆,排除A项;元朝时期设置了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排除C项;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对新疆实行有效管辖,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率军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 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戚继光是明朝时期的抗倭英雄,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郑成功从荷兰殖民手里收复了台湾。所以他们的共同作用是抗击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B项正确;郑成功从荷兰殖民手里收复了台湾,排除A项;戚继光是明朝时期的抗倭英雄,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排除C项;戚继光和郑成功进行的是反侵略战争,未涉及对外交流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7.D
【详解】根据题干“为安定新疆,清政府做出的措施”和结合所学可知,为巩固西北边疆,康熙平定了噶尔丹叛乱,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不是清政府,③不符合题意,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8.B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题干“弘扬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和所学知识可知,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收复台湾是人民的共同希望, 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郑成功被台湾同胞称为“开台圣王,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根据题干“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明亡清兴”和所学知识可知,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符合题意; ③居安想危,有备无患符合题意;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符合题意;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ABD项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在新疆地区设立了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 —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D项正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排除A项;北庭都护府是中国唐朝设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单位,排除B项;元朝时期在1295年改立北庭都元帅府,排除C项。故选D项。
21.(1)重大意义:秦朝完成统一结束了的割据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改革措施:说汉语;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
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方式:与少数民族和亲、设置管理机构、对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册封、制定法律。
(4) 认识: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详解】(1)重大意义:根据材料一“……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和所学可知,秦朝完成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割据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改革措施:根据材料二“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体现的措施有说汉语;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等。
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方式:根据表格中“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清朝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可知,历代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有效方式有:设置管理机构、与少数民族和亲、对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册封、制定法律等。
(4)认识: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主流之一,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22.(1)政治上的措施: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设立刺史制度等)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的措施: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表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到唐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原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等。
(3)特点:因俗而治;形成了多元化的边疆管理体制。措施: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任答一点即可)
(4)强化君权(或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的重视(或重视文治)政治制度创新;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等。(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措施:据材料“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可知,政治上,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设立刺史制度等)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表现:据材料“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 100 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创立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到唐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原因:据所学可从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等方面回答。
(3)特点:据材料“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多对边疆地区‘因俗而治’,清朝前期统治者更是将“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作为治理边疆方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特点因俗而治;据材料“……这些多元化的边疆管理体制在清朝前期对维护边疆稳定和边疆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边疆治理形成了多元化的边疆管理体制。
措施:据所学可从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方面回答。(任答一点即可)
(4)因素:据所学可从强化君权(或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的重视(或重视文治);政治制度创新;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等方面回答。(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3.(1)嬴政:朝代:秦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事件:文成公主入藏。
机构:驻藏大臣
(4)戚继光;收复台湾;澎湖巡检司
(5)中华民族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自觉形成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融合而形成,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
【详解】(1)嬴政:根据图一可知是嬴政,和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嬴政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治。
(2)措施:根据材料“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和结合所学可知,为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在政治上,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思想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改革:根据材料“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和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
历史事件:根据图五可知《步辇图》和结合所学可知,《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的场景,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
机构:根据题干“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清朝雍正帝”和结合所学可知,1727年,雍正皇帝时,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4)英雄:根据图片文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和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现了他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领土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根据材料“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和结合所学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5)理解:根据材料“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可知,中华民族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自觉形成的民族实体;根据材料“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融合形成的一个多元统一体”可知,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融合而形成;根据材料“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可知,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
24.(1) 南海 琉球 回族 土尔扈特部
(2)示例:观点:历代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
论述: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唐朝时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元朝时期,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标志着台湾地区正式隶属于中央府的统治;设置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清朝时期,册封达赖、班禅,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设立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这些举措,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任答4点即可)
综上所述,我国历代政府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边疆地区的安定局面。(从其他角度提炼观点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所以,①为南海。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所以,②为琉球。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畏兀儿,即维吾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所以,③为回族。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为摆脱沙俄的控制,回归祖国。乾隆帝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巩固了多民族的国家。所以,④为土尔扈特部。
(2)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提取材料信息,古代中国和新中国加强边疆地区治理的措施,故可提炼一个观点为历代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然后,列举古代中国和新中国在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以及作用即可。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具体论述如下:
示例:观点:历代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
论述: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唐朝时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元朝时期,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标志着台湾地区正式隶属于中央府的统治;设置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清朝时期,册封达赖、班禅,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设立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这些举措,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任答4点即可)
综上所述,我国历代政府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边疆地区的安定局面。(从其他角度提炼观点言之有理亦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