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七个主题中的第六大主题“遗传与进化”,对应现行教材“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属于新课标九个概念中的第八个概念:概念8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是长期进化的结果。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如图所示: 具体如下: 7.3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包括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原因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包括神创论,自然发生学说,海洋化学起源说,宇生说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包括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7.3.3生物进化的原因 包括自然选择的内容、概念、特点和意义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遗传信息与生物性状的关系,以及遗传信息可以在亲子代之间传递;逐渐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能够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形式 生命观念: 通过图文阅读,能准确描述出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认同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通过合作探究,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通过案例分析,概述自然选择学说,比较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异同点。 科学探究: 通过分析讨论米勒模拟实验,能说出米勒的模拟实验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举例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 通过合作释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社会责任: ( 1 )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 2 )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尊重热爱生命的教育。 ( 3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和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材编写体例 1、章节设置与课程安排相适应,具备单元-章-节-课时的结构分层; 2、每节设置“想一想、议一议”问题或情境导入,均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 3、每节重难点以小标题形式呈现,简约清晰; 4、每节安排有“探究实践”、“观察与思考”、“小资料”等模块,任务突出; 5、课后有“练习”和“课外实践”,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
教材编写特点 本章属于八年级生物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第三章“生物起源和生物进化,依据课标的内容和学业要求,结合教材的知识内容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教材第一节)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第二部分(即教材第二节)重点介绍了生物进化的历程。第三部分(即教材第三节)详细分析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本单元探究活动丰富多样,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在教学中应当灵活运用。除安排了大量的“观察与思考’、“实验’以外,还安排了 “探究”。利用典型的对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计要点及其意义;通过练习抽样检测的活动,操作比较简单、但对学生领悟抽样的方法有重要意义。“探究”是由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的探究活动,教材中没有提供可参考的实验方案,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材编写意图 从整个生物圈来看,生命总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着,通过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演奏着延绵起伏、跌宕起伏的生命乐章。本单元的内容不仅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重要意义,对于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样十分重要。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因为是开篇第一节, 教材编写时格外重视,前后修改了十几稿。这节可以分四板块。 引言,讲了自生说和宇生说; (2)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比较详尽地阐明了化学进化的基本过程;(3)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介绍了米勒的经典实验以及我国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 (4) 最后一段,对整节内容的总结和升华,为什么要研究生命的起源,这是本节的立足之本,如果没有这一段,整节课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一节有两个地方比较新颖:一是将原始地球的图片与化学进化的过程进行了有机合;二是将生命起源过程与实验探索证明分开讲述,两方面都比较系统,都得到了强化,这是受一本书《生物学史》的启发。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证据,与其他版本相比,增加了分子生物学证据,选择这部分料,主要是为了体现教材的时代感。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分析与讨论,引导生通过比较不同动物和植物类群的有关特征,概括出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为什么这样编写 是不是多此一举 我们知道,进化是生物学上一个重要的观点,但是在生物类群的知识被淡化以后,原先严谨的学体系被打破了,进化观点几乎被遗忘了,没有给予必要的渗透,编写这一活动的意图,就是对进化进行顾与总结,对进化观点进行归纳、提炼和强化。 第三节,分两块,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实际上,达尔首先发现的是人工选择的规律,他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受人工选择的。启发逐渐形成的,但考虑到自然选择普遍性,就把自然选择放在了前面。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生命的起源及以生物进化的历程,需要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过程,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 1、搜集丰富的情景素材:对科学史的分析——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几十亿年前原始地球荒凉——理解生命起源的时间;原始海洋情景——原始生命诞生的条件;各个生物群类图示——了解生物群类之间的联系;不同岩层生物化石的展示——了解生物化进的直接证据;桦尺蛾类型变迁图示——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长劲鹿进化图示——理解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进化论科谱知识介绍——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及规律。 2、积极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观察不同岩层生物化石展示;桦尺蛾类型变迁模拟;长劲鹿进化模拟实验;各色金鱼展示人工选择学说。 3、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专业书籍阅读、网络查询等,收集有关生物生殖、遗传和变异的资料并进行交流和分享。调查生态环境对生物生殖的影响;讨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进华历程及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学说。
二、单元学情分析
已知内容学习方法生活经验 八年级学生,通过“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创世纪”等神话传说、文学故事等,获得一些关于生命起源的信息,但是有所偏颇,失之科学。 在整个中小学阶段以及基本掌握探究实践、小组合作、表达交流分析归纳等能力。 生活经验中对于生命有共同祖先,有所了解,但不详细。
新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设计 本章内容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材上所安排的课外实践、科学技术社会等内容都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科学知识,不易理解和实践。教师要充分了解、利用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师也要注意积累实践经验,创造实践条件,让学生真正“从做中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整体可以利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课_上分享所见所闻→科学实验或动手实操→总结归纳特征→课后知识延伸”的形式,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主要学习障碍有效突破方法 1、让学生课前进行材料的收集,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 2、利用图像、文本等资料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化学起源学说及米勒的模拟实验。。 3、课后拓展延伸精准多样,设置有意思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
学生学习本单元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兴趣 1.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课堂上能够快速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但长时间后注意力容易下降,需要教师把控时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探究实践、动手操作、言语表达等能力两极分化严重,需要每堂课至少安排一次小组讨论或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提升班级综合素养。 3.课后实践任务完成质量两极分化严重,需要教师及时强化、鼓励学生的科学探究,从而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三、单元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过图文阅读,能准确描述出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认同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通过合作探究,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通过案例分析,概述自然选择学说,比较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异同点。
探究实践 通过分析讨论米勒模拟实验,能说出米勒的模拟实验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举例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 通过合作释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维 尊重事实证据,能够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基于证据和逻辑的思维习惯;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角度、辩证地分析生物圈中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相关问题;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探讨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
态度责任 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尊重热爱生命的教育。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和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四、单元学习评价
节名 基本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知识评价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的过程
生命起源的条件
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的证据及实例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生物进化的原因 分析生物进化原因的实例
用进废退学说与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考核方式 选择题考查: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和原因 拓展题:环境保护 排序题:自然选择
能力、态度、小组合作评价表(见下页)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
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
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
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
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成果展示(35%) 汇报 交流 生物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生物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生物术语 ,过于口语化
五、单元教学实施
整体教学 思路 关键问题子问题核心任务评价设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说有哪几种?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大致历程? 生物进化的原因有哪些?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有哪些说法?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通过参与实验探究,了解生物进化的学说。认同生物进化论的学说生物进化有什么特点?其历程是如何的?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了解生物进化的规律,探究了解生物进化与环境的关系。说出生物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生物进化的原因有哪些?这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探究分析生态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能够认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学习方法 和策略 1、落实基础知识。认识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知识。 2、横纵向分析比较。加强章节直接的联系,帮助形成大概念和重要概念。 3、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了解本单元知识在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4、探究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课程资源 多媒体资源:生命起源的条件,化石层图片,保护色图示、自然选择的模拟过程图示等 实验室资源:实验“原始大气”的实验装置、人工选择的模拟实验。 生活资源:各类生物之间的联系、化石等。 硬件设施资源:希沃白板、投影仪、扩音器、PPT等
单元教学 结构图
课时课型 分配 第四单元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课型
第三章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 新授课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1 新授课
第三章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1 新授课
个性化单元作业设计 教学内容 个性化作业
第三章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搜集有关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相关介绍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绘制生物进化历程图
第三章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实践探究:制定保护生态环境宣传方案。(共39张PPT)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能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证据及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科学思维:通过对地层中的化石、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各动物细胞色素的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根据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排列出生物的进化顺序,进一步锻炼学生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①: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
②:结合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与生物和谐相处的教育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上节课介绍了生命的起源,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化石为大家的推断提供了证据。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生物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这么美丽的生物是怎么进化来的?
今天我们来探讨生物进化的历程的话题。
新知导入
500多万种生物
3000多万种
生物种类极其多样
目标导学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新知讲解
郑氏始孔子鸟(化石图)
郑氏始孔子鸟(复原图)
科学家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取生物进化的信息?
它可能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
距今1.3亿年
新知讲解
在生物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
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新知讲解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者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新知讲解
化石的分类:
①遗体化石:由生物的遗体直接形成,如植物的茎干,动物的骨骼等。
②遗迹化石:由生物的生活痕迹或遗物形成的,如恐龙的脚印、恐龙蛋等。
新知讲解
【资料分析】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化 石 图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新知讲解
科学家在比较不同地层的化石中发现,鱼类化石在较古老的地层出现,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依次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出现。
推测进化历程: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哺乳类
新知讲解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新近地层
古老地层
简单 低等
复杂 高等
新知讲解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的地层里。
1、比较生物化石在地质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
2、这种分布规律说明了什么?
说明生物是进化发展的。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新知讲解
始祖鸟化石复原图
相似点
体表覆羽
前肢变成翼
有喙
有爪
有牙齿
新知讲解
鸟、始祖鸟和爬行动物形态比较
鸟
始祖鸟
或郑氏始孔子鸟
爬行动物
体表覆羽
前肢变成翼
有喙
嘴里有牙齿
有爪
相似点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哺乳类
鸟类
新知讲解
马的进化
始祖马
现代马
5000万年
4000万年
2500万年
1000~300万年
进化趋势
体型由小变大
四肢越来越长
多趾变成中趾发达唯一着地
5000万年
新知讲解
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物种 黑猩猩 马 果蝇 小麦 向日葵 酵母菌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27 35 38 44
注: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相比较,氨基酸差异的数目
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可以反映出DNA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大小能说明生物之间 的远近。差异越小,表明亲缘关系越_____。
近
亲缘关系
分子生物学证据
新知讲解
物种 黑猩猩 马 果蝇 小麦 向日葵 酵母菌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27 35 38 44
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马次之,与果蝇、小麦、向日葵、酵母菌的亲缘关系则较远。
新知讲解
胚胎学的证据
资料分析,比较,推测,假说
新知讲解
思考讨论:
上述几个资料中,科学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对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涉及许多研究方法。
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比较。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
新知讲解
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在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那么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哪些进化环节呢?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原始生命
原始藻类植物
原始单细胞动物
各类植物
各类动物
目标导学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新知讲解
?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在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原始
生命
有叶绿素的植物
无叶绿素的单细胞动物
营养方式的不同
新知讲解
单细胞动物
扁形动物
环形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鱼类
爬行类
鸟类
藻类植物
腔肠动物
线形动物
苔藓植物
棘皮动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被子植物
哺乳类
两栖类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新知讲解
藻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植物进化历程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动物进化历程
(1)无脊椎动物
单细胞动物
腔肠~
扁形~
线形~
软体~
环节~
节肢~
(2)脊椎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棘皮~
新知讲解
植物进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植物 类别 藻类 植物 苔藓 植物 蕨类 植物 裸子 植物 被子
植物
形态 结构 特征
生活 环境
进化 趋势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
有茎、叶分化,没有叶脉等
有根茎叶
有根茎叶种子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大部分生活在水中
潮湿
潮湿
陆地
陆地
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 水生到陆生。
新知讲解
动物进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动物 单细胞动物 腔肠动物 …… 哺乳类
形态结构特征 生活环境 进化 趋势
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 水生到陆生。
简单
复杂
水生
陆生
新知讲解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由____________(结构功能方面)
由_____________(生殖特点方面)
由_____________(生活环境方面)
简单到复杂
低等到高等
水生到陆生
新知讲解
评价证据与假说:
有关恐龙绝灭的原因
技能训练
新知讲解
假说A:有些科学家认为,大约在六千多万年前,一颗小行星、陨石或彗星撞击了地球,引起了海啸和火山爆发,导致恐龙迅速绝灭。
假说B:有的科学家根据另一些证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绝灭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
在一些有关生物进化的研究中,科学家往往根据一些已有的证据提出某种假说,然后搜集进一步的证据证明假说。找到的证据,有的支持假说,有的不支持假说。有关恐龙绝灭之谜就是这样的。
新知讲解
以下是一些证据,有的支持假说A,有的支持假说B。
1.在墨西哥,人们发现了一个六千多万年前由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大坑。大的行星和陨石撞击地球会造成尘埃飞扬,遮天蔽日,导致生物大量死亡。
2.恐龙绝灭的时间相对较短。
3.恐龙的化石常常集中出现,表明它们可能是同时大批地死亡的。
4.在造成墨西哥的大坑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后,恐龙还生存了几十万年。
新知讲解
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资料分析
比较法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植物的进化历程
动物的进化历程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简单→复杂
低等→高等
水生→陆生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科学家研究了人、黑猩猩和马的细胞色素C的结构,发现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大一些。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
A.比较法 B.模拟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长度法
A
课堂练习
2.生物化石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B.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C.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
课堂练习
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 )
A.原始单细胞生物 B.原始藻类
C.原始多细胞动物 D.细菌
A
课堂总结
我们共同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历程,知道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我们要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作业布置
绘制生物进化历程图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课题名称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生物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且 复杂的过程。在了解了生命的起源之后来学习生物的进化,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生物进化的学习,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认同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关爱生命的情感。本节内容分为“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以及“自然选择学说”三部分,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又是以后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基础;在本章和本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分析 本节课始终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手段以及启发式谈话法,通过问题导向,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2)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难点:自然选择学说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 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所以,让学生课前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学习了各种植物,和多种多样的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从结构和功能上能够判断出生物的变化,由简单到复杂,但还缺少用证据来证明。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能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证据及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科学思维: 通过对地层中的化石、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各动物细胞色素的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 根据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排列出生物的进化顺序,进一步锻炼学生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 ①: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 ②:结合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与生物和谐相处的教育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描述生物进化的证据。
2 说出生物进化的历程。
3 阐明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探究能力 通过合作讨论与探究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
科学态度 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生物进化的证据及实例”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主要采用图文介绍,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教学。“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的内容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实物、图片等,并组织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另外,可以根据学情,安排“课后实践活动”。需要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要求,指导设计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思考交流:上节课介绍了生命的起源,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化石为大家的推断提供了证据。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生物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这么美丽的生物是怎么进化来的? 今天我们来探讨生物进化的历程的话题。 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根据教师提问的问题,举手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回忆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新知探究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观察图片,思考:科学家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取生物进化的信息? 它可能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 2.教师引领:在生物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 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3.知识链接: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者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教师引领:化石的分类: ①遗体化石:由生物的遗体直接形成,如植物的茎干,动物的骨骼等。 ②遗迹化石:由生物的生活痕迹或遗物形成的,如恐龙的脚印、恐龙蛋等。 5.资料分析: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科学家在比较不同地层的化石中发现,鱼类化石在较古老的地层出现,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依次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出现。 6.推测进化历程: 师生归纳: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7.合作探究: (1)比较生物化石在地质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 教师引领: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的地层里。 (2)这种分布规律说明了什么? 教师引领:说明生物是进化发展的。 对比法,找相似点 材料一:始祖鸟 材料二:鸟、始祖鸟和爬行动物形态比较 9.分子生物学证据 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注: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相比较,氨基酸差异的数目 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可以反映出DNA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大小能说明生物之间 的远近。差异越小,表明亲缘关系越_____。 教师引领: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马次之,与果蝇、小麦、向日葵、酵母菌的亲缘关系则较远。 10.思考讨论:上述几个资料中,科学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教师引领: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 对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涉及许多研究方法。 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比较。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出示的郑氏始孔子鸟图片,思考并交流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并举手介绍。 学生认真研读“知识链接”,了解关于化石的相关知识。 学生认真观看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分析思考,并识记化石的分类。 学生研读教师出示的相关资料 ,练习从资料中提取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结合教师知识和上面问题的理解,共同归纳总结,并选派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练习使用对比法进行分析,观察,总结。 学生研读材料,分析教师展示的表格信息,结合教材知识,完成教师设置的填空练习,并理解识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在班级进行汇报。 通过组织学生认真观察两幅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用什么方法来获得生物进化的信息?等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积极性。 通过“知识链接”环节,使学生对化石有初步的了解。 通过直观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在介绍化石分类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向学生展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提练出的信息,共同推测生物进化历程,使其更容易被学生理解。 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通过组织学生对始祖鸟化石复原国有资产和现在鸟类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研读表格信息,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知识,完成知识的填空练习,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分子生物学证据,有效落实难点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思考讨论,使学生共同归纳研究方法的共同点,从而使学生对比较的方法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合作探究: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在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那么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哪些进化环节呢? 教师引领: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在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营养方式的不同: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4.植物进化历程: 5.动物进化历程: 6.归纳总结: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由____________(结构功能方面) 由_____________(生殖特点方面) 由_____________(生活环境方面) 技能训练: 评价证据与假说:有关恐龙绝灭的原因: 在一些有关生物进化的研究中,科学家往往根据一些已有的证据提出某种假说,然后搜集进一步的证据证明假说。找到的证据,有的支持假说,有的不支持假说。有关恐龙绝灭之谜就是这样的。 假说A:有些科学家认为,大约在六千多万年前,一颗小行星、陨石或彗星撞击了地球,引起了海啸和火山爆发,导致恐龙迅速绝灭。 假说B:有的科学家根据另一些证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绝灭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 以下是一些证据,有的支持假说A,有的支持假说B。 (1)在墨西哥,人们发现了一个六千多万年前由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大坑。大的行星和陨石撞击地球会造成尘埃飞扬,遮天蔽日,导致生物大量死亡。 (2)恐龙绝灭的时间相对较短。 (3)恐龙的化石常常集中出现,表明它们可能是同时大批地死亡的。 (4)在造成墨西哥的大坑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后,恐龙还生存了几十万年。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和发言。 学生认真观看教师展示的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结合上面问题的探究,理解植物进化历程和动物进化历程,并做好笔记整理。 学生认真归纳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并举手进行填空汇报。同学之间相互补充与评价。 学生积极参加技能训练,以自愿的方式,结合成探究小组,组内做好分工,认真研读问题及假说,结合所学所知,查找并归纳相关证据,整理好发言稿,并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 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参与中对问题理解得更深刻。 通过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展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图示,引导学生进行植物进化和动物进化的分类,有效落实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技能训练”活动,引导学生根据两种假说,自愿分组探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我们共同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历程,知道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我们要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巩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问题。
作业设计 绘制生物进化历程图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