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标题 敕勒歌
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学情分析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图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学习古诗《敕勒歌》中,感受大自然的富饶与美丽。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 敕 勒 穹 庐 笼 罩 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 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比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作业: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评价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课堂提问的评价方式,并且运用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工具。
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教学反思
(阐对于古诗,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理解、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 初读诗句重点放在读通读顺上,教师可通过范读及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如“见”在课诗句中读“xian”不读“jian”。 另外,古诗的题目不象记叙文那样明了,一看就懂。所以理解题目的意思应该作为理解古诗的重要开始。古诗解题意的方法很多,本课的两首古诗可以采用看注释和抓重点的方法。如《敕勒歌》看注释先了解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这是我国南北朝时敕勒族的牧歌。 在教学中还要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学习《敕勒歌》时可让学生想想,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写了那些景物?“天苍苍,野茫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苍茫辽阔的图圈。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的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的天宇,如同毡帐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全诗寥寥二十字,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