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知识梳理
一、基本国情
1.中国自然条件____________,地理环境特色突出。从地形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兼而有之,赋予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以多样化的色彩。
2.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_________气候,从北到南由_________变_________,从东到西由_________变_________,北方与南方、沿海与内地的地理环境状况明显不同。
3.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总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_________。中国自然资源丰富,一部分自然资源的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_________,_________占有量比较少。
4.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国家,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区域特色
5.中国海岸线_________,拥有众多的_________和星罗棋布的_________,这为中国对外开放、加强国际联系提供了便利条件。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打开国门,沿海地区率先得以开发,众多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相继崛起,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广大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7.中国沿边地区_________相对集中,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沿边地区,国家相继开放了一系列陆地边境口岸,与邻国开展广泛的边界贸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治区的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云南的_________成为该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8.以_________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以_________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_________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加上长江黄金水道和诸多港口的建设,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
三、中国与世界
9.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___
_________不断增强。中国已由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发展成为一个_________的新中国。
10.纵观中国,城乡日新月异,到处欣欣向荣;放眼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我们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_________。2008年,中国在_________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十九届_________。2010年,中国在_________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十一届_________。2022年,中国在北京和张家口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和第十三届冬季残疾人奥运会。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1.中国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促进了经济的________________,但也对
_________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_________,_________,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加剧……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12.国家明确提出调整_________、转变_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_________发展、_________发展和_________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建美丽中国共同努力,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基础通关
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北方耕地多,且以旱地为主
B.我国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很多
C.人多地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D.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为主
2.下列有关我国各区域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京市是我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B.东北三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的摇篮
C.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D.台湾省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祖国大陆
3.我国积极协调人地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主要是为了应对( )
①人口老龄化 ②能源紧缺
③环境污染 ④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展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据此完成4~5题。
4.此次峰会针对全球气候问题力促各国节能减排。下列措施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出门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B.大量使用煤炭发电,提高经济效益
C.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力,完善产业结构
D.提倡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
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大力提倡使用清洁能源。下列既属于可再生资源又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石油 B.太阳能 C.天然气 D.煤炭
6.2022年2月22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我国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读我国乡村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乡村聚落特点有( )
①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 ③用地紧张,空间利用率高,多高楼 ④居住地相对分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①地民居具有平顶、厚墙、小窗的特点,这与该地的_________自然特征有关。
(3)②地区草场广布,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_________。
(4)秦岭与淮河构成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南的地区稻渔种养面积大,耕地类型以_________为主。
(5)借鉴“罗平油菜花海”的发展经验,在一些具有当地文化习俗和环境特征的乡村地区可以发展_________业,助力乡村振兴。
能力突破
“地摊经济”“网红经济”“小店经济”……这些新名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改变我们的生活。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突破30万亿元,人们在享受着夜市2.0的同时已经对智慧夜市3.0展开了畅想,无人驾驶的地摊车、地摊服务机器人……下图是中国夜间拥堵情况图。据此完成7~9题。
7.长三角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独特的区位优势是( )
A.京广线、京沪线等众多铁路线交会
B.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C.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丰富
D.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
8.目前我国倡导发展“夜间经济”,有助于( )
①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提高设施利用率,缓解交通压力
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④增加中心区人口数量,阻止流向郊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智无止境”,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国( )
A.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B.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服务业的发展
D.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素养达标
1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力争2060年前抵消自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碳中和。
【能源低碳】
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煤炭比重约占58%,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8%。
(1)我国2030年前要实现碳达峰,除了要降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比重外,还要大力开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术创新】
2021年9月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利用CO2合成淀粉。收集固定工业排放CO2人工合成淀粉在未来也可以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目标助力,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和思考。
(2)我国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可以通过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以减少CO2的排放,通过_________等生物措施增加CO2的吸收,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手段将CO2进行资源化利用。
【生活低碳】
“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
(3)作为中学生,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践行国家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出临县所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简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1.复杂多样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原
2.季风 寒 暖 湿 干
3.1/5 基数大 人均自然资源
4.发展中
5.漫长 良港 岛屿
6.京津冀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7.少数民族 内蒙古 新疆 西藏 旅游业
8.上海 武汉 重庆
9.综合国力 繁荣昌盛
10.世界贸易组织 北京 夏季奥运会 上海 世界博览会
11.快速增长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生态破坏
12.产业结构 发展方式 绿色 循环 低碳
基础通关
一、1.A
2.A
3.D
4.B
5.B
6.(1)B
(2)干旱
(3)畜牧业
(4)水田
(5)旅游
能力突破
7.B
8.C
9.B
素养达标
10.(1)风能 潮汐能(或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氢能等
(2)植树造林 收集固定CO2(或人工合成淀粉)
(3)离开教室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旧作业本当演草纸,节约纸张;节约粮食,减少浪费;上下学绿色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减少或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