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30 20:4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标题 外交事业的发展
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 了解中美建交,中日建交,认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原因。 3.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的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教学难点 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学情分析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关于新中国外交历史的知识,具备了初步运用史实的能力,但还存在部分学生基础差的现象。所以我针对学生历史基础薄弱的现状,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对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认知。通过史论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问题的设置也适当放低了设问的难度,一则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二则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程设计
(阐明各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内容设计及信息技术运用思路及作用分析) (一)引入新课 回顾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教师提问: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我们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外交成就?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新课。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 了解中美建交,中日建交,认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原因。 3.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的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三)、讲授新课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在美国等国家的阻挠下,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充分发掘教材信息的能力,进而更加明确恢复的概念。 2.概况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相关信息 通过视频进一步介绍第26届联大的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意义 出示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进而得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意义 通过材料研读,探讨中国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 材料一:中国国力增强,是工农业大国,又有“两弹一星”上天,加上联合国在(上世纪)60年代内部局势变化很大。刚开始,多数国家在美国控制下,(上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外交部欧美司周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中美、中日建交 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出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过程 出示以下材料; 在美国看来,美苏对立一直是它所面临的严重问题,而此时世界上已出现几个力量中心,中国是一个重要力量。美国要尽快消除越南战争败局造成的影响并维持它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要对付苏联的挑战,迫切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使他们感到这种设想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就中国方面来说,要着重对付苏联当时对我国安全所构成的直接和严重的威胁,要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国家统一大业,要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也需要缓和同美国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探讨中美建交的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升。 通过出示中日建交相关资料,展示1949-1979年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柱状图,得出掀起建交热潮。 三、全方位外交 教师讲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往来。并提问:与各国是如何优化发展的。学生思考后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和大国)来思考问题。 教师讲述全方位外交理念中的另外三点,并呈现相关图片。 1.全方位外交的理念: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往来。 (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2.全方位外交的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全方位外交的成就 教师直接讲述,新时期外交布局取得的成就,并呈现相关折线图和参加的国际组织的工作、举办重要国际会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图片和教师的讲解对外交布局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讲述中国国家地位的提高和对世界的重要作用,并展示相关图片说明。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学生思考后回答。 设计意图:这里直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回答问题,既可以考察对过往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信息整合能力。 课堂小结 七、课堂检测 1.1971年,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充分体现新中国外交的胜利。这一胜利的主要表现是( D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 C.中国首次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下边图片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堂上记下的知识要点。这些知识要点表明( C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成就的是( C ) A.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B.中国多次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这段话描述的是( D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评价设计
(说明本节课采用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测试、作业等,说明使用到的信息技术工具) 多媒体、学案
(阐明具体评价内容设计,如测试题作业等具体内容描述)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布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参加了许多的国际组合,如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长等等。同时也举办了一些重要国家会议,如亚信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等。同学们,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国际组织或重要会议,搜集相关资料,进行介绍
教学反思
(阐述本节课信息技术工具运用前后效果的不同,说明本人的改进提升的思路策略) 本课的亮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清单,实现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注重对学生的正向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本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时间把控不够,课文的前半部分内容用时较多,语言组织方面还需要精简。在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方面,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精准,需要在后面的教学过程方面突破。板书书写方面还需要进行规范,避免出现错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