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30 23:4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一杯水在变凉的过程中,降温速度是( )。
A.均匀的 B.先快后慢的 C.先慢后快的
2.宝石花通常是用( )来大量繁殖的。
A.茎 B.根 C.叶
3.下面蚕豆种子会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的是( )。
A.A B.B C.C
4.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候,而是在( )。
A.中午12点 B.下午1~2点 C.下午4点
5.如果你是一只小喜鹊,你会把巢筑在( )。
A.高大的树木上 B.屋檐下 C.洞穴里
6.雄蛙通过( )的方式,孔雀通过开屏的方式来求偶。
A.跳舞 B.鸣叫 C.搏斗
7.回顾我们做过的实验,下列实验现象中,符合摆的快慢与摆幅的大小关系的是( )。
A.同样多的时间内,其他条件不变,摆绳短的摆动快,摆绳长的摆动慢。
B.同样多的时间内,其他条件不变,摆锺轻的和摆锤重的摆动快慢没有明显差异。
C.同样多的时间内,其他条件不变,摆幅大的和摆幅小的摆动快慢没有明显差异。
8.太阳是一颗( )星球,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
A.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B.自身不能发光发热的气体C.自身能发光发热的固体
9.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壁时( )成了水珠。
A.融化 B.凝结 C.蒸发
10.下列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放置在杯中的水长时间不喝却少了 B.下雪天,路面上结满了冰
C.水向低处流
11.炒菜用的生姜是利用( )进行繁殖的。
A.根 B.茎 C.叶
12.我们把小麦种子播种在土里,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小麦苗来,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A.利用叶繁殖 B.利用茎繁殖 C.利用种子繁殖
二、填空题
13.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中,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 ;蓝色部分可能是 。
14. 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15.水蒸气遇冷以后从 态变成 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16.石笋是 ,松萝是 ,水绵是 。(选“生物”“非生物")
17.一天中,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是 。
18.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 。
19.猫、狗、大树属于 ,石头、铅笔、房子属于 。
20.大自然为动植物提供生存所需要的 、空气、 、适宜的温度等,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 。
三、判断题
21.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果实或种子的结构有关系。( )
22.日晷是一种计时工具。( )
23.航天员在太空看地球是绿色的。( )
24.红薯不能用根繁殖。( )
25.冰能融化成水,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变成水蒸气。( )
26.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
27.种子在土里埋的越深,越容易发芽。( )
28.所有的温度计都可测量体温。( )
29.地球仪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地球提供了方便。( )
30.我们观察昆虫,整理分析观察日记,还能通过实验探究昆虫的奥秘。( )
四、连线题
31.请将下列生活中的物体在受热和冷却后所产生的现象,与其相对应的正确原理连起来。
夏天轮胎容易爆胎
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水凝结
夏天架电线拉得太紧,冬天容易崩断 水结冰,体积膨胀
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 水蒸发
冬天室外的水管容易爆裂 热胀冷缩
煮水时,水沸腾以后,水位会降低
五、简答题
32.你知道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吗,试着写一写吧。(至少写出三点)
33.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室内时,眼镜片上会有一层白色的雾,为什么?
34.新买的饮料都是没有装满,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35.在青藏铁路设计时,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和迁徙,事先采取了可行有效的方案。那么假如要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规划修建一条铁路, 你将从哪些方面评估铁路的修建方案?
六、综合题
36.北极狐会因为季节与所处环境的不同变换毛色。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如下图甲、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如降雨量、光照等,统称为 因素。
(2)冬季时,北极狐的毛色为白色,毛量 ;夏季时,毛色为灰黑色,毛量 ,这种身体变化受 的影响。
(3)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两极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当北极狐不能 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
参考答案:
1.B
【详解】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2.C
【详解】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叫营养繁殖。宝石花通常是用肉质叶来大量繁殖的。
3.B
【详解】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营养。图中A是胚根,发育成根,B是胚芽,发育成茎,C是子叶,提供营养。
4.B
【详解】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 阳光下的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每天的最高气温是下午1-2点。
5.A
【详解】动物们常会在栖息地寻找合适的地方来营造巢穴,例如山洞、树洞等;或者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如树枝、树叶、杂草、土块等来搭建巢穴。巢穴对于动物的作用有休息、哺育后代、抵御天敌等。小喜鹊的巢穴一般在高大的树木上。
6.B
【详解】一般动物的雌性和雄性的外观具有较大的差别,这是由于雄性在求偶时多展现出自身魅力,具有较光鲜的外表。动物的求偶方式有许多中:雄蛙鸣叫、弹涂鱼跳舞、孔雀开屏、角马搏斗、蝴蝶分泌有气味的物质吸引远处的雄性、啄木鸟通过有节奏的敲打树干,发出求偶信号。
7.C
【详解】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摆的快慢与摆幅的大小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摆幅的大小,其他条件比如摆动时间、摆长等保持不变。同样多的时间内,其他条件不变,摆幅大的和摆幅小的摆动快慢没有明显差异。
8.A
【详解】太阳是一颗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
9.B
【详解】凝结是气体遇冷而变成液体,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根据对凝结的认识,盛装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可见B正确。
10.A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散发到空中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A放置在杯中的水长时间不喝却少了,正确;水变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蒸发现象;
B下雪天,路面上结满了冰,错误;这是水的凝固现象;
C水向低处流,错误;这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11.B
【详解】植物一般都是依靠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还能通过根、叶和茎繁殖。生姜用茎繁殖。
12.C
【详解】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还可以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我们把小麦种子播种在土里,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小麦苗来,这种繁殖方式属于利用种子繁殖,所以C符合题意。
13. 冰川 海洋
【详解】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冰川; 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山地、沙漠;绿色部分可能是耕地、森林和草原。
14.太阳
【详解】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天体,叫做恒星。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15. 气 液
【详解】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以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16. 非生物 生物 生物
【详解】松萝和水棉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生长、具有应激性、能生殖和发育、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属于生物;石笋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属于非生物。
17.中午十二点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改变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一天中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一天中正午时候影子最短,所以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是中午十二点。
18.太阳光
【详解】月球是没有空气和水分,没有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19. 生物 非生物
【详解】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例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猫、大树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例如铅笔、房子、机器人、石头等。
20. 阳光 水 材料
【详解】栖息地是指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包括个体或群体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非生物环境和其他生物。大自然为动植物提供生存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21.√
【详解】自然界里,植物能繁衍生长,除了靠人工播种外,绝大多数是靠自然的传播。种子的自然传播方式大体是四种方式,依靠水力传播、风力传播、弹射传播、动物传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与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故题干说法正确。
22.√
【详解】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23.×
【详解】根据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海洋,小部分是陆地,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之说。因为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海洋,而海洋是蓝色的。所以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蔚蓝色的。
24.×
【详解】物会结出种子,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物,大多数植物是利用种子繁育后代的,这属于有性繁殖;除了用种子繁殖外,有的植物是利用植物体上的一小部分根、叶、茎、芽来繁殖后代的,这属于无性繁殖中的营养繁殖。红薯既能用根又能用茎繁殖。
25.√
【详解】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能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26.√
【详解】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月球表面看上颜色较浅的地方,多是环形山。环形山又称为“月坑”,环形山是月球上面最显著的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27.×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空气,如果把种子埋的过深,空气条件不充分,会影响到种子发芽,所以种子不是埋得越深越好,题目说法错误。
28.×
【详解】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结构上最典型的区别就是它有凹槽部位,液体无法直接回流,需要外力,使劲甩,使体温计中的水银柱回到液泡中。根据对体温计的认识,体温计是特殊设计的凹槽,防止液体回流,能够离开被测物体读取数值。
29.√
【详解】地球仪是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是一种特殊的地图,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30.√
【详解】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我们观察昆虫,整理分析观察日记,还能通过实验探究昆虫的奥秘。
31.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夏天轮胎容易爆胎、夏天架电线拉得太紧,冬天容易崩断、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都与热胀冷缩有关。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冬天室外的水管容易爆裂是因为水结冰后体积膨胀。煮水时,水沸腾以后,水位会降低是因为水受热后快速蒸发了。
32.点燃酒精灯时,不得倾斜灯体引火,要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将物体放在外焰上加热;熄灭时,不能用嘴吹,应该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防止下次使用时无法打开。
【详解】正确安全使用酒精灯:①点燃酒精灯时,不得倾斜灯体引火,要用火柴从侧面点燃;②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物体应放在外焰上加热;③熄灭时,不能用嘴吹,应该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提起灯帽重新盖上,防止下次使用时无法打开。
33.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从室外进入室内,眼镜片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挂在眼镜片上,形成一层白色的雾。
【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详解】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从室外进入室内,眼镜片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挂在眼镜片上,形成一层白色的雾。
34.液体受热体积膨胀,装满可能会爆炸。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中气体的热胀冷缩表现得最明显,液体次之,固体的最不明显。新买的饮料都是没有装满,主要是由于液体受热体积膨胀,装满可能会爆炸。
35.除了铁路的常规性评估之外,还应该从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来评估。
【详解】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地球上的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青藏铁路沿线设置野生动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体现了人类采取积极措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也说明了人类与其他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因此,评估铁路的修建方案,除了成本等常规性评估之外,还应该从对于珍稀、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采取保护措施和人工干预措施的方面来保护。
36. 非生物 多 少 温度(或季节) 适应
【详解】(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2)动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北极熊的毛色和毛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发生变化,冬季毛色白,绒毛多,是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夏季时,毛色为灰黑色,毛量少。
(3)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当北极狐不能适应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