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2024年春季学期联合检测考试
生物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第1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油菜花可以通过(
)吸引蜂蝶
A.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B.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C.物理信息
D.行为信息
2.下列有关种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性别比例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但不是所有种群的必备特征。
②若调查某湖泊中鲤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用小网眼渔网捕鱼并标记,第二次需改用大网眼
渔网重捕。
③在“S”形增长曲线的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出生率最大。
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利用计数板最终得到的结果可能大于实际活
酵母菌数。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3.种间关系有捕食、种间竞争、互利共生等,一生物兴趣小组构建的甲、乙种群的种间关系模型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种群和乙种群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甲种群数
P
B.a~一b段,甲、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P
C.甲种群对乙种群数量影响的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由图可知,乙种群的K值为N
09
N,N乙种群数
4.生物中的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的碳循环是指以D物质为基础,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
循环
B.A是消费者,与B、C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所有组成成分
C.若E是化石燃料,则d过程的发生是加快全球变暖的因索之一
D.B主要通过C过程为生产者提供能量,有利于能量流动
【高二生物学第1页(共6页)】
·24-403B·
5.候鸟迁徙是自然界最为壮观的景象之一。在候鸟的迁徙路上,不仅有祖先经历过的艰难险
阻,如今还要面临新的、更大的威胁一人工照明造成的光污染。光污染对夜间迁徙的候鸟
的生态影响非常严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照明最可能作为物理信息影响鸟类
B.候鸟迁徙不会引起群落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的改变
C.在迁徙季节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灯光,有利于候鸟正常迁徙
D.人工照明可能通过影响“白昼”时长进而影响候鸟的迁徙时间
6.下列有关城市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城市人口数量相同时,生态足迹的大小也相同
B.城市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时表现为生态盈余
C.城市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随生态足迹总量的增加而降低
D.城市生态承载力总量随生态足迹总量的增加而降低
7.腐乳是我国传统民间美食,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可利用传统发酵技
术制作而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腐乳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
B.腐乳味道鲜美与豆腐中含有氨基酸有关
C.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为主
D.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中蛋白质逐渐减少
8.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酱油的关键生产过程主要分为原料预处理、制曲、发酵3个阶段。
原料预处理主要是指原料经去皮、脱壳、浸泡、蒸煮等工艺,使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等基本成
分能够被微生物充分利用和分解。制曲阶段将曲霉和原料等充分混合,使其大量生长繁殖。
发酵阶段将制成的酱曲移入发酵罐中发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蒸煮使原料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将其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B.在发酵罐中发酵时,一般需要将罐内的pH控制在酸性条件下
C.制曲阶段,曲霉在无氧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
D.不同微生物产生的酶的种类各不相同,继而形成了不同酱油各自的特征风味
9.下列对发酵工程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从某些微生物中分离出的抗生素,可以作为微生物农药用于防治作物疾病
B.用酵母菌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酵母菌分泌的蛋白质、糖类、脂质和维生素等物质
C.将血红蛋白基因转入青霉素生产菌株,可提高发酵过程中菌体对氧的吸收和利用率
D.可寻找能提高土壤肥力的微生物作为微生物肥料
10.酵母菌的纯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纯培养物是由单一酵母菌繁殖所获得的酵母菌群体分祕的代谢物
B.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要先进行灭菌,再对pH进行调节
C.倒平板时冷却后的培养皿须倒置主要是为了方便观察
D.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接种环只蘸取一次酵母菌液
11.伊红一亚甲蓝染料可以使大肠杆菌菌落呈特殊的深紫色。为了检验某饮用水中是否含有大
肠杆菌,某同学配制了伊红一亚甲蓝琼脂培养基,对生活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培
【高二生物学第2页(共6页)】
·24-40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