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30 23:4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主线,记述了从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本课作为第一节,共分为3个子目: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前承《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后连《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之际的重大转折,具有开创性意义。
对比旧教材来看,更加注重历史过程的完整性和历史知识的逻辑性:“五四运动”作为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得知识分子走上了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与领导骨干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天辟地,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制定革命纲领、 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等。
1.本课立意
延续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梳理与学习。对五四爱国运动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重要的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之“新”新在何处;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并认识到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的历史作用。
2.核心素养与教学重难点
唯物史观:认识到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资产阶级成长的同时,无产阶级的力量也不断壮大,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体会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
时空观念:理解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中心地点的转移和主力的变化和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态势。
史料实证: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类型的材料提高课堂活力和趣味。
历史解释:认识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国共产党成立间的内在联系。
家国情怀:从国民革命的失败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感悟革命中诞生的五四精神和红船精神等。
教学重难点:理解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掌握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图片1:周令钊先生纪念五四运动的经典之作《五四运动》
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周令钊先生纪念五四运动的经典之作《五四运动》,抓住五四运动最具代表性的标语口号,引入首先要讲的五四运动。
【第一部分、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追溯五四背景
以复习、总结的方式带领大家回忆上节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以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政治上:军阀割据混战、分崩离析;思想上: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使先进知识分子得到觉醒,意识到主权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改变中国的道路;经济上: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一战期间力量壮大,工人数量达到288万多,但是这一时期工人劳动状况非常糟糕,工人罢工时有发生。
国际范围来看:俄国方面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推动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日本方面,趁一战期间西方国家无暇东顾,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总结: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十分的错综复杂,山雨欲来风满楼。
那么这个时候为什么巴黎和会点燃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呢?
我们一起通过一段短片重返历史现场。
【设计思路与意图】:(1)绘画作品欣赏导入,辅以问题导向,吸引学生注意,并达到美育目的,同时为课程最后再来欣赏这幅画埋下伏笔; (2)回忆巩固旧知识,多个层面理解五四运动爆发前错综复杂的社会状况;(2)为新课的教授营造相应的时空架构。
2.重返五四现场
视频1:《建党伟业》中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夕对同学们的一段发言
图片1:五四当天学生示威游行路线
图片2:“五四日历”
播放影片,使学生生动、直观地感受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带给国人的冲击与觉醒: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命运,上街游行,给政府施压、唤醒民众。
展示并简介五四当天学生示威游行路线和“五四日历”图,带领学生以“时空穿梭”的方式感受运动的经过。
回到课堂,以表格的形式归纳五四运动的前后两个阶段。
【设计思路与意图】:(1)“重返现场”讲好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时序观念和空间观念,增强历史感知——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着这场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3)表格对比感受不同阶段的斗争方式、领导力量,采用比较学习的方法,促进理解和记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工人运动的关键作用。
3.理解运动性质,感悟历史意义
材料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1919.6.12《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2:自罢市以来,路上乞丐,几不见其踪迹。闻天后宫中人云,乞丐之首领,六日曾有通告,不准在路行丐,以免妨碍国人救国之行动。——《五四爱国运动》
材料3:一请花界哀恳各界,一致救护被捕爱国学生。一请花界同胞不购日本货。一请花界同胞,不可收受日本纸币……——《敬告花界同胞书》
材料4: 1919年以后,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献进入中国,其数量之多令人吃惊,全国主要报纸、杂志都以大幅版面介绍社会主义思想。
材料5:五四爱国运动后,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到田间去,到工厂去。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
材料6:“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的领导干部和主要成员。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李达、邓中夏等,这些人都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
材料7:同盟会会员吴玉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席惹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动,一切反动腐朽的恶势力都显得那样猥琐渺小,摇摇欲坠。.….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感知无产阶级“自觉”登上历史舞台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一个关键,也使得中国革命呈现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样态,开始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通过两则历史细节——五四运动期间的乞丐、妓女,理解五四运动群众参与的广泛、民族力量的凝聚是前所未有的。此时讲述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更便于理解:①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体现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上,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内写道,五四运动带有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就是不彻底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一场中国人民为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一方面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呢五四运动让部分知识分子产生了新的“觉悟”: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设计思路与意图】(1)史料实证,引用具体相关史料讲清楚五四运动的意义而不是简单的进行知识灌输,促进学生理解,同时增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2)以小见大,细节入手展示历史环境,培养学生历史感知。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呢
毛主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
首先,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创造了条件;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威力,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在李大钊、陈独秀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爱国进步青年,经过各自的摸索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设计思路与意图】以新民主主义新的指导思想介入,理解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回扣五四运动意义,同时指出在中国共产党诞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图片1:共产主义小组分布示意图
图片2: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图片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上海市望志路106号,现为兴业路76号)
图片4:中共二大会址
【材料】(二)……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和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日程。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121页内容,从以下几个层面归纳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力量壮大,工人运动持续
国际条件: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中共一大
那么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之下,“一大建党,开天辟地”
(1)会议时间:1921年7月23日。
(2)会议地点: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
(3)参会人员: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派的代表毛泽东、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列席会议。
(4)会议内容:①确定“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
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属性的确立和对当时革命方向的思考)
③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红船”图片:中共一大在这里闭幕,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
(5)中共一大的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型政党领导: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革命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新的革命纲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3.中共二大
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又恢复到由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创立一个民主主义共和国成为当务之急。(但是,中共一大纲领中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说明中共尚未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对象,是思想上的不成熟,所以中共二大 时修改了目标)
同年7月,中共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心任务即为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1)时间:1922.7.16——23
(2)地点:上海
(3)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低纲领:(即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大会同时还指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于是大力领导、开展工人运动,出现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到1923年的二七惨案使工人运动转入低潮,这次教训也使得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展开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设计思路和意图】有了对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学习作为铺垫,这一部分的内容注重对史实的线索性认识与准确识记。首先以学生总结导入助其梳理共产党诞生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诞生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次年中共二大的召开对革命纲领的制定推动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而工人运动在展示力量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弱点,国共合作由此展开。
【第三部分、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材料1】五、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中共三大决议
【视频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材料2】这次政变使得上海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者300多人,被捕者500多人,失踪者5000多人,优秀共产党员汪寿华、陈延年、赵世炎等光荣牺牲。4月15日,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发动反革命政变。当日捕去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000多人,封闭工会和团体200多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萧楚女、熊雄、李启汉等被害。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也以“清党”名义,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奉系军阀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员。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19名革命者英勇就义。
1.国共合作的形成及意义
1923.6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材料】五、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中共三大决议
——但是这次会上,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为之后的反革命政变埋下伏笔
1924.1(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意义:
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国民革命
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1)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2)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但是革命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不断加剧,国民党右派是如何篡夺领导权的呢,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了解一下。
【视频】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材料】这次政变使得上海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者300多人,被捕者500多人,失踪者5000多人,优秀共产党员汪寿华、陈延年、赵世炎等光荣牺牲。4月15日,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发动反革命政变。当日捕去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000多人,封闭工会和团体200多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萧楚女、熊雄、李启汉等被害。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也以“清党”名义,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奉系军阀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员。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19名革命者英勇就义。——影响: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两个多月以后爆发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被国民党称为武汉分共,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
(3)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设计思路与意图】这部分内容首先讲述国共合作的实现过程,共产党三大并未提及革命领导权问题,为之后反革命政变中大批共产党的牺牲埋下伏笔。接着对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后的国民大革命准备、高潮和失败的史实进行介绍。启示学生你能从这次革命中认识到哪些经验或教训,共产党经此一役又该怎样选择和开辟自己的革命道路呢,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出预告。
课堂小结和课后评价。
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了五四运动的原因、过程和重要影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以及成立后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召开中共一大、二大、三大,与国民党合作推进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
一般来说,在中国革命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比如五四运动中的五四精神,一大建党中的红船精神,那么请大家结合我们这节课所学到的在课下思考怎样理解他们的内涵,新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和红船精神呢(提示,可列举具体事例)
【设计思路与意图】再次梳理加深记忆。课下探讨五四精神、红船精神,培育家国情怀的同时加强学生材料收集整理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