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单元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二.【教材分析】
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继承明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趋势,在疆域版图的开拓和巩固治理上也较明朝时期更进一步,为近代疆域奠定了直接的基础。同时子目“统治危机的初显”也为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此外,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的第二课,下设三个子目: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疆域的奠定,统治危机的初显。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初步学习了清朝前中期加强专制集权的相关的举措,对于本课的重要的知识点也开始有涉及,但是高中学习知识点更多,同学习到了的知识点也更加详细,在学习经略边疆的举措时,空间想象力,地理名词等难以理解,增大了难度。因此,通过历史图片的呈现和历史细节的讲述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突破重难点;通过提问讨论引发学生思考,深层次分析盛世与危机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展示图片,理解清朝如何巩固疆域,并将国家置于世界的范畴中思考清朝的闭关锁国违背了历史的潮流,培养时空观念。
2、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对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的解读,认识这一时期康雍乾时期强化或完善政治管理制度的措施,全面、辩证、客观地分析康乾盛世,认识康雍乾时期的盛世阴影所带来的危机,坚持在“论从史出”的原则基础上合理解释这些历史现象。
3、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康雍乾时期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感受康乾盛世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范围,增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清朝康雍乾三朝为巩固版图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认识清中叶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用具与方法】
1.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粉笔、相关图片、资料
2.讲授法、图示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不断得到巩固,是清朝的全盛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但是英国使臣乔治·马戛尔尼在日记中将中国形容为“倒退的国家,半野蛮人。”清朝前中期是盛世还是危局?
或者直到18世纪,当时正处在清朝的康雍乾盛世,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大大巩固。如果只把它和汉、唐、元、明作纵向比较,而不进行世界性的横向比较,中国封建社会看起来仍具有活力,仍在继续发展。18世纪的中国确有值得称道的巨大成就。 ——戴逸《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对清朝前中期的不同评价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全面认识这一时期的历史埋下伏笔。
【新课讲授】
一、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
【师】结合三位皇帝的画像落实康乾盛世的概念:康熙、雍正、乾隆三人在位期间,国家统一,疆域开拓并巩固,经济繁荣,政局稳定,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
【师】那在这样的盛世下,国家统一,势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英明君主,君主在为加强自身权力方面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呢?“皇祖、皇考”如何做到乾纲独断,独揽大权?
材料: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
材料:约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前后建立密折制度。它是一种大臣向皇帝直接陈奏机要密事,奏文直接递送皇帝,不再经过内阁转呈,而皇帝的批示也直接下达奏事大臣。
——李治亭主编《清史》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生】奏折制度,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师】在中国章奏制度史上,雍正对朱批运用的巧妙和有效,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讲一个雍正回复奏折的趣事)这些“神回复”让我们触摸到一个勤政有温情的雍正。也是在雍正年间,设立了一个非常设的“三无”机构——军机处。
【师】上传下达,跪受笔录,而且机构简单,速度快,是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不仅如此,还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的控制。
【师】通过军机处、密折制加强政治控制,以文字狱进行思想控制这样一来,国家的核心控制地带早已牢牢地被皇帝攥在手心。既然中心地带基本稳固,皇帝还会将目光投向哪里?
二、疆域的进一步巩固
【师】没错,边疆地区。那当时的清政府是如何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出,填写下表。
地域 起因 解决措施 管理方案
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氏割据台湾 1683年,郑氏战败清军占领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 17世纪中叶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 在东北设置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管理
内外蒙古 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维吾尔大小和卓叛乱 征服漠南漠北蒙古,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平定维吾尔大小和卓叛乱 在蒙古地区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并实施盟、旗制度
新疆 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辖区管理
西藏 西藏地区藏传佛教影响大 册封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实施金瓶掣签制;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西南 土司制度具有一定的割据性 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西南各地实施行省制度
【师】那么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说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了呢?
【设计方案】结合地图,再次把清朝经略边疆的内容进行梳理,强化时空观念,并突出管辖方式的不同,引导学生形成清朝因地制宜的政策特点。
材料 戴逸:如果没有康雍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更就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定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专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 ——洪波《康雍乾历史:盛世的沉沦》
材料 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国家,将中华民族与边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种视野看“中国”》
【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管理,巩固了边防,开发了边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交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师】我们从君主专制和疆域的巩固看到当时的盛世,但是呀,君主专制依赖于君主个人的素质,而且康乾盛世之下,实际上早已潜藏这危机,只是在嘉庆,道光皇帝在位之时,这种危机表现得较为明显。
三、盛世下危机的显现
【师】
年代 人口(亿) 耕地(亿亩) 人均耕地(亩/人)
1650 1-1.5 8 6-4
1750 2-2.5 8 4.5-3.6
1850 4.1 12 2.95
《庸庵全集》记录和珅被查抄的部分家产有: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赤金60000两,大金元宝100个(1000两一个),小银元宝56600个(100两一个),银锭900万个,洋钱58000元,一米以上的珊瑚树11支……和珅贪贿财物合人民币约1620—1800亿元之间。
【师】人口急剧增加,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农民起义。不仅如此呀,看清朝实行怎样的政策?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呢?
【师】正是在同一个时间,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国,一种新的文明——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一场伟大的革命——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一个新的运动——冲决中世纪封建神学桎梏束缚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由此以降仅100多年的历史,就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
【课堂小结】
从纵向上看,清朝加强了君主专制,并且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也拓展了疆域,进一步巩固了疆域,并且基本奠定了中国国家的疆域版图,这都是兴盛的体现,但是从横向来看,西方国家已经开启了资本主义的进程,不断向外扩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正是清朝前中期的兴盛掩盖了盛世中潜藏的危机,中国又将何去何从?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设计意图】从横纵两方面看待清前期是盛世还是危机?有利于进一步养成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这一时期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同时居安思危,加强民族忧患意识。
【学业评价】
材料:乾隆盛世不过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大总结和大重复。不幸的是,这个盛世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时候。 ——陈宏达《饥饿的盛世》
作业:请结合具体史实,试着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板书设计】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
二、疆域的进一步巩固
三、盛世下危机的显现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