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珊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免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免子,最后,免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 “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可以把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文词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在本文的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了解“又又”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 教学中,还要列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作出简单的推断。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2.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目标确定 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出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__又__”形式的词语。 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4.学习重点难点 能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学习运用。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
5.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教师活动 1.生字认读。同学们,可爱的小猴子很想吃桃子,可是只有读出生字正确的读音才能吃到桃子,我们来帮帮这只小猴子吧。 2.请大家读一读课文。回顾小猴子先后经过了哪些地方。学生活动 1.学生读出生字的正确读音。 2.学生回答: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课程,既巩固了生字的识记,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环节二:读文感知,学习动词。教师活动 1.师:看,故事中的小猴子出来了,发现了吗?它的表情——?指名说。 2.师:你知道它为什么那么高兴吗?指名说。 3.师:是啊,它下山来看到都是些好东西啊!小猴子看到了哪些好东西了呢?指名说:小猴子看到了( )非常高兴。 4.师:小猴子下山,碰到这么好吃好玩的东西,难怪它会那么高兴啊!你高兴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带着小猴子那样高兴的心情,笑着读好这些词语。 5.同学们带着表情读,读得真好。小猴子看见玉米、桃子、西瓜、兔子,非常高兴,就干什么了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请圈画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生活动 1.学生回答:开心 2.学生回答:因为它下山来看到都是些好东西,它以前可能没有见过这些东西,所以它很高兴。 3.小猴子看到了( 玉米 )非常高兴。 小猴子看到了( 桃子 )非常高兴。 小猴子看到了( 西瓜 )非常高兴。 小猴子看到了( 兔子 )非常高兴。 4.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词语 5.学生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掰、扛、扔、摘、捧、抱、追) 6.学生自由读动词,读完后说一说这些词的特点?(都与“手”有关)拉,推,扫,拿 走、追与脚部动作有关,逃,退,进 7.学生上台表演对应动作,用上动作词造句。随堂检测 连一连 设计意图 低年级小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深刻理解动词,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样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同时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环节三:重点指导,朗读感悟。教师活动 小猴子下山以后先后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小猴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 (3)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心情如何?它是怎么做的? (4)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猴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高兴的心情。 2.学习二至五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你又看见了什么? PPT出示: (2)“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 (3)学习第三自然段,看图编故事。 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 ,就( )。 请你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填的对不对。 (4)学习第四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又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5)积累词语。 小猴子这一路走来可高兴了,因为他看到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请看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①类似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②小猴子这一路走来看到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那小兔子呢? 蹦蹦跳跳是AABB式的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③拓展运用: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 )又( )”来描述某种事物吗 用上又( )又( ),可以把事物描写的更具体、更形象。 (6)小猴子追到兔子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的心情怎样?最后又带了什么回去呢?学生活动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 (2)说一说小猴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小猴子来到了一片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学生回答: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开心,高兴,它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4)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段。 2.学习二至五自然段。 (1)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小猴子又看见了什么?(桃子) (2)学生根据PPT的提示说一说 (3)学习第三自然段,看图说一说。 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 ,就( )。 (4)学习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又看到了兔子它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5)读PPT上的词语。 都是ABAB式的词语 ①又细又软、又长又细、又白又胖、又香又甜 ②小兔子蹦蹦跳跳 高高兴兴 平平安安 开开心心 ③苹果又大又红 小明又高又瘦 钓鱼竿又细又长 (6)学生回答:没有追到,兔子跑进森林里,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7)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活动随堂检测 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意图 语言的学习、思维的发展都要在语言实践中进行,而且要注意学用结合。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和说图的能力,课文的每幅插图又情趣盎然,因此让学生看图按“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怎么样”的句式,大体说一说图的内容。.环节四:总结延伸,感悟道理教师活动 1.同学们,这只呢小猴子为什么会空手而回? 是呀,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三心二意,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最终他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 2.故事大王挑战赛。 小猴子回家后,看见妈妈。 妈妈问小猴“ ?” 小猴子说:“ 。” 妈妈对小猴子说:“ 。” 小猴子 。 3.这次下山空手而归,小猴子肯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他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 4.我们做事也应该怎样呢? 小结:是呀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三心二意,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最终他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我们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像小猴子那样三心二意。学生活动 1.生:因为小猴子做事不专心 生:三心二意,没有明确的目标三心二意,没有明确的目标。 2.故事大王挑战赛。学生补充句子编故事。 3.小猴子,做事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不要三心二意。 4.我们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设计意图 情境延伸出小猴子又下山了,你想对它说什么?这样环节的设计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使学练结合,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和提升。使学生明白做事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环节五:拓展阅读,升华情感教师活动 刚刚我们认识了一只三心二意的小猴子,现在我们再去认识另一只小猴子,请同学们读一读《猴子种果树》思考:猴子为什么会什么树也没种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拓展阅读:《猴子种果树》。 1.师:同学们,猴子为什么会什么树也没种成? 2.它为什么会半途而废呢? 同学们,我们做事不能像这两只小猴子一样,三心二意、半途而废,要学会坚持。如果做任何事情都中途放弃,那么永远也做不成一件事。我们也不能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有主见,要有主见,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前进,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教师活动 阅读短文,思考:猴子为什么会什么树也没种成? 1.学生回答:猴子做事半途而废,所以什么也没种成。 2.学生回答:因为它随随便听了别人的建议,没有自己的想法,别人说什么听什么。设计意图 通过读《猴子种果树》使学生明白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废,要学会坚持。也不能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有主见,要有主见,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前进,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6.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 玉米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子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兔子 蹦蹦跳跳 扔 追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文词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在本文的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了解“又又”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 教学中,还要列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作出简单的推断。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