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31 12:56: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下第五单元第二篇课例。本单元人文主题是“科学精神”,围绕“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语文要素作了有层次、有梯度安排。《文言文二则》中《两小儿辩日》是两个小孩分别用一个事例分别说明自己的一个观点;《学弈》是用一正一反两个事例说明一个观点(道理),文言文的事例与观点是因果关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用多个不同的事例说明一个观点,事例与观点是并列关系。课后“小练笔‘有志者事竟成’‘玩也玩出名堂’”引导学生从读到写,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课后阅读链接《詹天佑》可以改写作为“有志者事竟成”观点事例;《口语交际 辩论》是对于这一表达方法的综合实践运用。
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论说性散文,通过分析、比较事例与观点的关系及事例是如何印证观点,了解论说文章常见的表达方法,学习运用“例证法”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观点,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养成良好思维习惯。
设计思路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作家叶永烈撰写的一篇思路清晰、结构相对简单的议论文,这篇议论文通过三个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抓住常见的或不为人注意的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到真理”的。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文章的第1-2自然段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对这个形象化的观点稍作阐明,即从司空见惯的现象出发,不断发问,追根求源,最后找到真理;第3-5自然段用三个具体事例,按照“现象—问题—发明或发现”的顺序,分别从化学、地理、生物学等方面来论证观点,第6-7自然段是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总结观点,使全文结构更加完整。
学生在第三单元接触了《为人民服务》这篇论说类演讲稿,因此文逻辑严谨,论证充分,故学习时只了解每部分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论述的,并未建立起证据与观点的逻辑关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让学生第一次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和语用意识,做到读写兼顾,相互融通,让学生在思辨中阅读,既“得体”又“得法”,促进读写结合,学会表达,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运用于自我表达,为第四学段议论文学习做好铺垫。
这篇文章思路清晰。全文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写法具有示范性。用事例证明观点是论说类文章的常用写法,其中“证明”和“事例”同样重要,也就是说,恰当的选取并表述事例不等于完成议论的任务,还需要在事例和观点之间建立起印证关系。首先,课文选取的三个事例都能体现科学发现中的“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紧扣课文的观点。其次,课文的三个事例,在表述时都采用了相同的顺序:先写“现象”,着力突出其“细微”“司空见惯”;再写“问题”,突出“问题”与“现象”的关系;最后结合“问题”写相关的发明或发现,也就是所谓的“真理”。这样的表述顺序使事例与观点在结构上形成了一致,也就产生了证明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这篇课文的重点学习目标应该定位成通过追问作者是怎样让读者认同文中观点的,读懂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对文中选用的三个事例进行分析和评价,懂得支撑观点的事例要具有针对性和普遍性;能够运用从文中阅读中获得的对“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比较充分地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会写“域、惯”等12个生字,会写“真理、领域”等19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3.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实力的表达顺序。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实力的表达顺序。
教学过程
片段一:思辨阅读 多元感悟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3--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拉直变成“!按课前预习单中的表格,进行小组学习。
1.小组学习要求:组长充分发挥学科组长,学习对子的作用,鼓励组员围绕主题发表意见,约束组员不偏离主题。
2.汇报要求:弱主汇、中补充、优总结。
3.论证观点:默读第3—5自然段,根据事例填写学习单。小组成员根据表格要求上台汇报。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编排在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主题是“科学发现”,单元阅读学习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也就是说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具体阅读实践中体会事例选择与观点印证的关系,弄清楚课文是怎么写的,那在此之前,就要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通过设计学习单,大胆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如,提炼概括重要信息,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等方法,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的论证过程。通过从横向和纵向分析三个事例,审视事例与观点之间的关联性,了解事例和观点的印证关系,认识这篇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片段二:品读文本 感受精神
师:再读这三个事例,说说这三个事例的异同点是什么?主人公都有怎样的相同点?
生:发现问题——不断发问——实验探究——找到真理”。
生:善于思考—-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论证时,所选的事例除了需要和观点紧密联系外,他还要具备哪些特点才能更好的帮助你去说服他人呢?请结合这三个事例之间的不同点来思考?
生:属于不同的知识领域:化学领域,地理领域和生物领域。
师:作者为什么是用了三个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个或两个,或者更多四个、五个?
师预设: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孤证难立,二证不充分,唯有三例,才符合中国人“事不过三”“三人成虎”的思维习惯。
师:比如你都知道哪些和三有关的故事?
生1:《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刘备三让徐州、华容道曹操三笑、三气周瑜。
生2:《水浒传》:三败高俅、三打祝家庄。
生3:《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等。
师小结:这样“一个观点,三个例证”的说理方法,也便是中国人演讲时说服观点的基本方法。在论证观点时,所选择事例从内容上不仅要紧密围绕观点,还要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在数量上也要充足,这样更能增加说服力。
师: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生:发现真理的条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
师小结:同学们,现在我们都知道了,找到真理需要我们见微知著,追根求源,不断探索,可这种能力是凭空产生的吗?
师: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引用论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逻辑结构层面,梳理作者为了有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有怎样的具体阐述,使用了哪些证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明确事例与观点关系,懂得如何筛选并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提升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
片段三:读写迁移 语用实践
1.师:“这样的事例”指的是怎样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用你收集的事例,再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论点,追加一个举例论证。让你的思维在笔尖流淌吧!请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发现现象--提出问题--试验探究--找到真理”进行创作。
2.生自由创作。
3.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本单元从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基于此,这篇议论文的学习价值最终应该落脚在表达上,即引导学生能够在应用中自如地运用从文本中学习的表达方法和策略。成功标准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省察,帮助他们形成元认知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意味着语文课堂上,我们既要学好例子,也要为学生搭建创意表达的实践平台,把例子迁移活用,并运用于口头、落实在笔尖。六年级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教师在解读文本之后应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并把表达密码层层剥开,发现清晰的表达脉络,在仿说仿写中才不偏离议论文文体特色。
片段四:感悟品质 传承精神
师:其实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常常是非常漫长的,有时还很艰辛,甚至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来看几则资料。当然为科研事业而付出的科学家还有许多。(出示居里夫人、钱学森、詹天佑的相关资料)师:看了这几则资料相信你的心灵一定会有触动。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要积极弘扬科学精神和优良作风,传承科学精神。那么,如何去践行和传承呢?请同学们谈一谈。
生1:我会听了这些科学家的感人事迹,我今后在学习中再也不喊苦和累,我要每天认真学习,踏实奋进,努力向上。
生2:我要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我也要当一名科学家,服务于人民。
3.让我们饱含着对科学探索者的崇敬之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节课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进行扶放结合的学习训练,一明方向,二提能力,三品精神,扎扎实实地带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实现语文核心素养逐步落地的要求。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引导,使课堂教学环节丝丝入扣,不落痕迹地落实并突破课文重难点,看似随着学生的疑问进行授课,其实一切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
1.运用表格,条理清晰
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悟三个事例,灵活地运用了表格的形式,使三个事例一目了然,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三个事例都是先写观察发现,再写提出问题,接着探索研究,最后写找到真理,这样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为学生续写做好铺垫。
2.关注表达,落实语文要素
在学生明确每个事例的叙述顺序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顺序来介绍三个事例,课文主要观点的表述顺序又是怎样的?学生通过比较观点与事例,发现事例的表述结构与观点的表述方式是一致的,学生自然而然感悟到课文列举的事例与观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好地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观点的。
3.感悟文本,传承精神
教书育人,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因此我拓展了居里夫人、钱学森、詹天佑等科学家为了科研事业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并谈谈自己如何去实践,让学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