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实数(1)
【教学目标】
1.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对实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 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
⒊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对实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 培养分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有理数
无理数
二、自主探究
⒈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
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作
实数分为正实数、零、负实数
⒉实数的分类:
实数:
实数:
⒊探究:实数与数轴
已经知道,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
试问:每一个无理数是不是也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呢?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关系:数轴上找到表示的点.
总结归纳:⑴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
⑵数轴上每一个点都表示唯一的一个实数.
上面两个结论结合起来可以简洁地说成:
⒋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⑴与有理数的情形类似,如果两个实数 ,那么其中的一个数叫作另一个的相反数,也说它们互为相反数.
例如与 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
实数的相反数记为
⑵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 叫作这个实数的绝对值.
例如= ,=
⑶对一个非零实数,存在一个实数记作,我们把叫做的
⒌归纳:⑴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等于
⑵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等于
⑶0的绝对值等于
⑷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实数的绝对值
三、应用迁移
(一)典例精析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二)变式运用
若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求的值.
(三)综合运用
已知是实数,且与互为相反数,求实数的倒数.
巩固提升
★⒈教材P118 练习⒈⒉⒊
★★⒉若互为相反数, 互为倒数,求的值.
六、课后练习
A层:教材P121A组⒈⒉
B层:学法大视野相关内容
七、教学反思
3.3.2 实数(2)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理数的运算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2. 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根据要求进行近似值的运算.
⒊能利用计算器比较实数的大小,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
⒋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理解估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估算能力,在运用实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了解有理数的运算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比较实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估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把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我们可进行哪些运算?
二、自主探究
⒈实数也可以进行 运算;
而且非负数可以进行 运算,任意实数可进行 运算.
⒉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对于实数仍然成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分配律:
a ( )
若那么 0
⒊利用数轴,我们怎样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⑴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这个结论在实数范围内也成立.
⑵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吗?
两个正实数的绝对值较大的值也较大;两个负实数的绝对值大的值反而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比较下列各组数里两个数的大小
(1),1.4; (2),-; (3)-2,
三、应用迁移
(一)典例精析
例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⑴ ⑵
例3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二位).
(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的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
(二)变式运用
⒈计算的值,正确的是( )
A.1 B.-1 C. D.
⒉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⑴与; ⑵与.
(三)综合运用
已知是有理数,且满足,求的值.
巩固提升
★⒈教材P121 ⒈⒉⒊
★★⒉将下列各数用“<”连接起来.
★★★⒊已知化简:
六、课后练习
A层:教材P121A组⒋⒌⒍
B层:教材P122 B组⒏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