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发现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 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制作、安装、正确操作实验装置,控制实验条件 通过对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现象的研究,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现象与特征。 教学难点: 设计研究声音传播现象的实验,控制实验条件。
教学过程
一、以学生听到铃声的现象为情景,引入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 师:今天上课前,老师先来做一个小调查,课间休息的时候,你是在学校的什么地方玩耍呢? 生1:我在学校的操场上玩的。 生2:我在学校的小树林玩的。 生3:我没有玩,我就待在教室里休息的。 师:那老师就好奇了,你们在不同的地方是怎么知道要上课了呢? 生:我们都听见了上课铃声了。 师:学校的大喇叭只有几个,但是你们在不同的地方都能听到,说明声音的传播是向一个方向吗? 生:声音从发声处向各个方向传播。 师:同学们观察非常仔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声音从发声的地方,到我们人耳中间穿过了这么远,它穿过的是什么? 生:空气。 [设计意图:以学生听到上课铃声为情境,通过讲授法和谈论法导入引出声音向各个方向传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得出结论。] 二、做声音在空气中、水中、桌子中传播的实验 (一)研究声音在空气的传播 1. 师: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了空气,我觉得你们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科学要讲究事实依据,你打算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2. 生:我先把电子铃放在有空气的地方,打开电源,看能否听到声音;接着把它放在没有空气的地方,观察是否还能听到声音。如果,在有空气的地方可以听到声音,而在没有空气的地方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借助空气传播。 3. 师:老师这里有几样实验器材:玻璃钟罩、抽气泵和一个能持续发声的电子铃。我们借助抽气泵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给抽走。那现在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请同学仔细听声音大小的变化。 4. 演示实验:《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5. 师:你观察到了怎样的实验现象并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生1:我发现随着抽出的空气越来越多,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小。 生2:我猜测如果把空气全都抽走,应该就听不到声音了吧。 生3:但是我好像总还能听到一点声音。 师:是的,由于技术水平限制,我们没有办法将所有的空气都抽走。在真空的环境下,比如在月球上,宇航员们就无法直接听到声音。 (二)研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 1. 师:我们生活在陆地上的人,能够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通过空气的传播进入人耳。那你猜猜看,水中的鱼儿会听见声音吗?它听见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呢? 生:。我和爷爷一起去钓鱼时,爷爷总不准我大声说话,他说大声说话会把水里的鱼儿给吓跑,所以我觉得水中的鱼儿会听见声音的,它们听到的声音是由水传播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好孩子。老师,这里准备了几样实验器材:铁架台、手机,防水密封袋。你打算如何利用这几样器材,探究声音能否在水中传播呢? 生:我打算把手机放在防水密封袋里封好,拿另外一个手机来打电话给这个手机的电话,看能否听到声音;然后用一根绳子挂在铁架台上,把手机浸没在水中。,如果还能够听到手机铃声,说明水是可以传播声音的。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吧! 分组实验:《研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声音也可以在水中传播。 生2:声音可以向水的各个方向传播。 师:两位同学总结的很完善了。 (三)研究声音在空气的传播 1. 师:刚刚我们探究了声音在空气中、在水中的传播,其实啊,就是在气体和液体中可以传播。那声音能不能在固体中传播呢?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一名同学用相同的力度轻挠桌面,另外三名同学站在不同的方向,仔细的听一听;接着,三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不同部位,再听一听,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一样吗? 2. 分组实验。 3.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声音也可以在桌子中向不同方向传播。 生2:贴近桌子听到的声音,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大。 师:是的,贴在桌子上听到的声音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要大。等大家到了中学,我们就会学习: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和液体都要好。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生2: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各个方向。 [设计意图:演示实验法和分组实验法,让学生能逐步推进,研究完成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结论的能力。] 三、结合耳朵的结构图,做敲小鼓实验 (一)认识耳朵的结构 1. 师:这些声音传到了什么地方?被我们用什么器官听到了呢? 生:耳朵 师:为什么耳朵能帮助我们听到声音?请大家观看一小段视频,从中寻找答案。 (二)做敲小鼓实验 1. 师:看完视频,谁能说说看说鼓膜有什么作用? 生:声音传递到人耳,引起鼓膜振动,鼓膜进一步把声音传递给听小骨,从而一步一步地传入我们的神经直到大脑。 师:可是,鼓膜在耳朵里,我们看不见。这是一个纸屏,用来模拟我们的耳膜。纸屏上还有一个泡沫小球,一个小鼓,请你拎起小鼓,鼓面对准纸屏,连续敲击,观察纸屏和小球的变化。 3.分组实验:《敲小鼓实验》。 4. 师:通过实验,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生1:敲鼓的时候,小球会跳动。 生2:敲鼓敲得越重,小球跳得更高。 5.师:其实这个纸屏相当于我们耳朵的鼓膜,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材料和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并借助“纸屏”实验类比,让学生了解看不见的鼓膜的振动作用。] 四、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想各个方向传播,以及声音在人耳中的传播路径。现在我们来用这个知识做一个小玩具——“土电话”。 五、拓展应用,制作土电话 1. 土电话的制作方法很简单:我们只需要两只纸杯、一根棉线和两根火柴。先在纸杯内穿入棉线,拴在火柴梗上;再拉直棉线,就可以使用“土电话”来通话啦! 2.师:可是,为什么利用土电话就能听见对方的声音呢? 生:棉线是固体,固体能传播声音。 3.师:看来你已经明白其中的奥秘啦!回家后请大家制作几个“土电话”,并思考对比: (1)比较长的“电话线”和短的“电话线”传声效果的差别。 (2)比较粗的“电话线”和细的“电话线”传声效果的差别。 (3)比较棉线的“电话线”和尼龙的“电话线”传声效果的差别。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制作土电话的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符合STEAM理念。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继续进行“声音的传播”的探索,养成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