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空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空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31 10: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空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测定;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客观分析实验、科学的分析实验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实验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难点】1.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并能进行创新;
2.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3.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三、教学分析
本节课重点是空气的成分的探究,从拉瓦锡的实验引入,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实验的原理,从选择药品开始,就直奔主题,分组讨论,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经过老师设计的情境创设,唤起了学生的探究意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当学生设计出既科学又可行的方案后,老师及时评价他们方案中的闪光点,肯定其创见,学生在这样的鼓励之后,实验起来更加大胆和细心,当然,最后的结果可能与他们猜想的还是有差距的,这样讨论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就不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了,学生感到困惑时,自然就产生了探究新问题的欲望。
在这样不断修正方案,检查失误或误差的原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形成严谨的学风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一、导入新课
提创出设问情题境(第一课时)利用一段有关空气的视频引出空气,然后利用身边的实例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继续追问:密闭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做往细口瓶中装水的实验
(实验)教师做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
(实验)通过注射器推拉气体看到液面上升或下降
(实验)几个简单实验后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出示本节课实验装置并让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出示磷,硫,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学生选择合适药品做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考虑实验原因学生试着分析讨论实验原理听故事、思考问题:
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讨论,回答选择药品的原因引出气体压强与气体的多少有关引出气体压强与温度有关通过实验加理论分析让学生真正了解实验的原理为下边分析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下铺垫
二、新课内容
分析好药品及装置后,出示实验步骤[实验2-1]所需的仪器,(投影)
1.事先在集气瓶里装有少量水,把剩余的空气容积分为五分,止水夹夹在橡胶管处。
2.在燃烧匙里放入1/3钥匙红磷,在酒精灯上点燃。
3.将燃烧匙迅速放入集气瓶中,盖好瓶塞。4.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提问)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你能分析原因吗 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实验现象;
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经验;
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大概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讨论与思考)
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气体能不能支持燃烧,能不能溶于水?若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2、瓶中水的作用(抢答)分组讨论: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大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大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根据以上实验问题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是装置气密性不好,我们如何能改进实验?投影:三套处于密闭状态的装置通过该实验测出了空气的大体组成,学生自学课本27页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归形纳成总概结念(小结)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收获(学生总结)视频:空气的污染与防护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收获看视频,谈感想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为下节课引出课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是继入门篇“走进化学世界”后具体地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度系统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的开始。其三个课题的研究对象: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包含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物质的性质、反应、制取等知识。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由反应原理到实际操作,难度和要求逐渐提高和具体化,为今后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三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