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标要求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主干知识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
⑴商朝: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⑵西周: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但商业仍由官府控制。
⑶春秋战国:“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⑷秦汉: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全国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加强。
⑸隋唐到两宋: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⑹元明清: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2.古代的世界商业贸易
⑴古埃及:商业历史悠久,国家控制对外贸易,外贸商队频繁。
⑵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⑶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地区后,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⑷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⑸阿拉伯: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3.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⑴丝绸之路贸易
①汉至唐:以陆路为主,丝绸等运往中西亚、欧洲和北非,奇珍异宝输往中国。
②唐宋以后:陆海并举,海路达南洋各地、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出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⑵朝贡贸易
①特点:视外商来华为“朝贡”,中国为“赏赐”;往往薄来厚往倍偿其价。
②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③概况: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规定。清政府最终将外贸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包办。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
⑴产生:商朝天然贝币;古埃及铜块、银块货币;小亚细亚金属铸币。
⑵意义:便利商品流通,成为财富的象征;商业功能由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2.信贷
⑴古代世界各地区
①两河流域:前22世纪,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②古埃及:前16世纪,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受到法律保护。
③古希腊:前4世纪,专业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经营,出现汇票雏形。
⑵古代中国
①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货币信贷出现。
②唐朝:出现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当铺取得合法地位。
③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④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⑤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3.商业契约
⑴古埃及:前3000年,转让重要财产,要由官府达成书面契约,登记备案。
⑵两河流域:前2600年,契约明确双方责权,必须有双方盖章、证人签名。
⑶中国:商周出现契约;汉朝以后,财产、人身关系契约普遍。
【专项训练】
1.明万历年间,山东的临清关税额高达83800 两,为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其时,临清有布店73家、缎店32家、杂货店65家、纸店24家、辽东货店13家,瓷器、茶叶、故衣等店铺各数十家,银钱典当铺百余家,大小客店数百家。由此可知,当时临清( )
A.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商业经济相当繁荣
C.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D.金融机构开始出现
2.“平贾”是政府基于市场平均价格所制定的官定价格,涉及公私交易、财政统计等诸多方面。汉初实行每年“十月平贾”,新莽一季度一修订,东汉则出现了“月平”。东汉“平贾”的这一变化( )
A.增强了与市场的契合度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避免了物价的涨跌波动 D.妨碍了民间的商业活动
3.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周人所用的皮与牛,由郑商自外输入,楚国所产之木材皮革,亦输出于晋,晋国与外族之戎交换货物。列国间经济往来频繁,各地的物产互相补充,成为春秋列国繁荣昌盛的条件之一。这一现象( )
A.为商人登上政治舞台创造了条件 B.蕴含了时代统一的必要条件
C.有效减少了战争带来的破坏程度 D.得益于工商食官制度的发展
4.据出土于巴比伦城邦遗址的一份公元前19世纪末的借款契约记载:由契约可知在5名见证人的见证下,一位普通市民向商人和神庙组成的联合债权人进行借款。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将契约泥板出售给他人,债务一旦清偿,记录债务的泥板就要被放到水中泡成泥浆。这可用于说明,古巴比伦( )
A.信用货币已经出现 B.神权统治较为稳固
C.法律规范经济活动 D.订立契约现象普遍
5.唐代飞钱有两种方式,一为官办,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进奏院”,携券到其他地区指定地方取钱;另一种则为私办,大商人在各道或者主要城市有贸易往来,代营“便换”,以此牟利。飞钱的出现( )
A.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解决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D.开创了全新的货币体系
6.有学者说:“明政府并不关心中外贸易发展状况,如何‘怀柔远人’,使‘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才是其最为重要的目标,形成了有朝贡才有互市、有朝贡才有贸易的局面。”这表明明朝( )
A.海禁与朝贡贸易相配合 B.外贸繁荣带动对外开放
C.政府一直禁绝民间贸易 D.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
7.古代两河流域人形成了格式比较固定的契约模式,一个标准的果园买卖契约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对果园的描述(面积、位置);买方和卖方;果园的价格;对交易完成仪式的描述;声明对交易满意,将来任何一方不得对交易提出争议、诉讼; 起誓、证人、时间。据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 )
A.经济活动影响社会生活 B.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商业发展理念领先世界 D.公平正义观念深入人心
8.古埃及的法律和合同常常以神权为依据,认为违反法律是对神的冒犯。商业合同签订要通过祈祷、祭祀和对神灵的宣誓等仪式,其内容通常具有长期效力,有些甚至可以延续数年,并且有专门从事法律事务的人士负责起草和解释商业合同。下列关于古埃及商业合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业行为深受神权思想的控制 B.专制政府利用神权对商人剥削
C.商业交易注重稳定性和可靠性 D.借助神灵保证商业合同的履行
9.考古工作者在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券书内容涉及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这些券书签订流程都极为严格。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
A.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B.政府对商业的管理加强
C.契约观念相当流行 D.社会经济立法详细完备
10.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朝廷放宽了私人海上贸易,对番货实行“抽分”制度,对暹罗、满刺加等国的来华货物,俱按十分之三抽。据此可知当时( )
A.民间贸易所得利润是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B.朝廷试图强化对海外贸易的控制和垄断
C.政府对税收及外贸管理机构进行了改革 D.朝贡贸易不再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渠道
11.如图所示为清朝前期形成的一种票据。这种票据( )
A.可以代替现金流通 B.体现传统借贷关系
C.由当铺签发并负责兑现 D.需本人持有但不得挂失
12.《宋会要》记载:“抚州民陈泰,以贩布起家。每岁辄出捐本钱,贷崇仁、乐安、金溪诸织户,达于吉(指吉州)之属邑,各有驵侩(经纪人)主其事。至六月,自往敛索,率暮秋乃归,如是久矣。”据此可知,宋代( )
A.出现较活跃的商业资本 B.手工工场雇佣关系发展迅速
C.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D.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已出现
13.下列是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商业都会分布图。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
A.①西周 B.②两汉 C.③两宋 D.④明清
14.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规定北自天津南至广东沿海岸线各省,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交逆贼贸易者……不论军民,俱行奏闻处斩”……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颁布诏令:“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政策的调整反映了( )
A.抵御倭寇侵扰的需要 B.改善沿海地区民生的需要
C.有效管理台湾的需要 D.维护朝贡体制贸易的需要
15.明初货币为钱、钞共用,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洪武后期,在一些地方,民间已开始私用金银交易;宣德时“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正统九年(1444年),明英宗不得不“弛用银之令”,官商军民等皆用银。据此可推知( )
A.政府的货币政策具有原则性 B.民间交易使白银流通法定化
C.赋役征银致使白银广泛流通 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
16.如图为“汉代重要城市及交通路线图”。据此可知,该时期(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边疆地区有效治理
C.商业通道四通八达 D.民族之间贸易频繁
17.如下图为唐代墓葬中出土的阿拉伯帝国的一枚金币。该枚金币( )
A.反映了东西贸易往来的频繁 B.可以用来佐证中外商业贸易情况
C.说明了唐文化强大的吸引力 D.见证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长江三角洲一带,随着经济作物的种植、加工和贸易,以及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出现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处在交通要道或大中城市周围,许多是由村庄、集市发展而来的,市镇居民少则几百户,多则达千户。新兴市镇的专业性很强,松江地区市镇的特色是棉纺织业,城镇居民“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朱泾镇、枫泾镇“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而染坊、踹房、商贾悉从之”,很多农家皆以丝绸、棉业为主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很多市镇,无论就其规模还是经济地位而言,都大大超越了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使它逐渐成为新设置县的治所,由市镇升格为县。市镇中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市镇处在大中城市和农村墟集之间,促进了城乡的交流和繁荣,吸收了大量农村人口。大大小小的城市、市镇和集市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市场,四通八达的商路又将这些市场联系起来,结成网络,遍及全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兴起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题意内容可知,明朝时期,山东临清的关税额为全国八大钞关之首,而且有大量的商业店铺,这反映出临清当地商业的繁荣,收取的商税多,B项正确;材料描述了临清当地的商业发展面貌,但并无法体现商品的长途贩运,无法说明长途贩运贸易发达,排除A项;明朝万历年间,山东临清并不是全国的经济中心,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虽然临清有百余家银钱典当铺,但“金融机构开始出现”的说法无法体现,不能反映“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平贾”是政府基于市场平均价格所制定的官定价格,涉及公私交易、财政统计等诸多方面,意在了解市场,规范市场活动。东汉“平贾”频率较高,能够更迅速的了解市场,增强了与市场的契合度,A项正确;“平贾”并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B项;避免了物价的涨跌波动,表述绝对,排除C项;东汉高频率的“平贾”有助于民间商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商贸往来频繁,这种频繁为大一统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有商人从政治的史实,但是占比极少,排除A项;尽管各国商业交流密切,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战争频繁,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逐渐打破,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据材料“公元前19世纪末的借款契约”、“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将契约泥板出售给他人,债务一旦清偿,记录债务的泥板就要被放到水中泡成泥浆”及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的商业较为发达,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契约中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在末尾有双方盖章及见证人的签名,并且在契约完成后,有相应的销毁措施,这说明法律规范经济活动,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借款契约,并非信用货币,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活动,没有涉及神权统治,排除B项;材料只是一份借款契约,无法说明订立契约现象普遍,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信息中的“飞钱”,就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一种是官办,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进奏院”,携券到其他地区指定地方取钱;另外一种是私办,大商人在各道或者主要城市有贸易往来,代营“便换”,以此牟利,这一方面降低了对铜钱的需求,缓和钱币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商人前往各地进行贸易活动时,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因此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飞钱”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不是强化“抑商”,排除B项;“解决了”表述绝对,排除C项;“开创了全新的货币体系”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政府在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中并不关心贸易,而是注重“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政治目标,因此明朝实行海禁,限制海上贸易,同时在海外国家承认明朝宗主地位的基础上开放朝贡贸易,以体现“怀柔远人”,于是形成了海禁与朝贡贸易相配合,“有朝贡才有互市、有朝贡才有贸易”的局面,A项正确;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受到扼杀,排除B项;明朝限制而非禁绝民间贸易,排除C项;清朝设置十三行统揽对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材料所述格式比较固定的契约模式的形成得益于商业的发展,反映经济活动影响社会生活,A项正确;材料所述为商业契约,而非法律规定,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发展情况,不能断定“领先世界”,排除C项;仅凭契约模式的完备不能推断社会观念,古代世界文明发展程度有限,“公平正义观念深入人心”说法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据本题材料“古埃及的法律和合同常常以神权为依据,认为违反法律是对神的冒犯”可知,古埃及商业合同通过以神权为依据,增强商业合同的神圣性,从而暴政商业合同的履行,D项正确;商业行为深受神权思想的控制夸大了神权思想对商业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专制政府的剥削,排除B项;材料强调商业合同,商业交易注重稳定性和可靠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券书内容涉及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这些券书签订流程都极为严格”可知,券书内容主要是秦汉时期借贷债务等经济活动,且券书签订流程严格,说明当时双方或者多方签约较为普遍,且执行较为严格,体现了当时契约观念较为流行,C项正确;秦汉时期券书对经济活动多有记录,但材料并未说明具体金额和买卖内容,看不出商品经济的繁荣,且秦汉时期商品经济有所发展,“非常繁荣”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券书虽签订流程极为严格,但政府是否在中间发挥作用无从得出,因此材料看不出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排除B项;券书不是法律文书,无从得出立法严格,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政府放宽了海上贸易限制,并且对关税进行了改革,故体现出政府对税收及外贸管理机构进行了改革,C项正确;材料强调海外贸易制度的改革,故无法得出民间贸易利润是国家税收主要来源,排除A项;材料说明,明政府放宽私人海上贸易,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朝贡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庄票形成于清朝前期,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庄票都不记名,不论何人持有,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所以庄票可以代替现金流通,A项正确;庄票是资本性借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排除B项;庄票是由钱庄签发并负责兑现,排除C项;庄票都不记名,不论何人持有,凭票即付,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每岁辄出捐本钱,贷崇仁、乐安、金溪诸织户,达于吉(指吉州)之属邑,各有驵侩(经纪人)主其事。至六月,自往敛索,率暮秋乃归,如是久矣。”和所学可知,材料显示陈泰通过贩布起家后每年出钱放贷给一些织户,然后定期从中获利,反映出当时商业资本较为活跃,A项正确;陈泰通过贩布起家后每年出钱放贷给一些织户,然后定期从中获利,这种商业形式不属于手工工场生产,排除B项;材料只有一个人的历史信息,未显示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一位商人陈泰,无法体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已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燕”、“赵”、“齐”等可知,图①应该是战国时期;根据“长安”、“洛阳”、“邯郸”、“成都”、“临淄”、“吴”等成为著名的商业都会判断,图②应该是两汉时期;根据“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可知图③应该是唐朝时期;根据“大都”以及“明州”、“泉州”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可知图④应该是元朝时期。综上所述可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48-1694年(中国)。根据材料“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可知,康熙调整政策开展海外贸易,是为了沿海地区的民生发展,B项正确;抵御倭寇应采取限制海外贸易的政策,排除A项;管理台湾的需要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明鼓励开展海外贸易,与朝贡体制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明初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民间商业活动私用金银交易,明英宗改变明初政策,开始官商军民等皆用银,说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货币政策的原则性,排除A项;明英宗下达“驰用银之令”,使白银流通法定化,并非民间较易使白银流通法定化,排除B项;白银大量流通使得赋役征银,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汉代重要城市及交通路线图”可知,汉代交通路线连接辽东、西域、西南的四川地区、东南的广东地区等,体现商业通道四通八达,C项正确;图片中江南地区的交通路线还比较稀疏,一定程度上反映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落后于北方。在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排除A项;图片中的交通线路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而非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不足以断定“边疆地区有效治理”“民族之间贸易频繁”,排除B、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墓中出土了阿拉伯帝国的金币,说明中国与外国有一定的贸易往来,B项正确;材料只能看出中外有贸易,但不能说明是否频繁,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出经济往来,看不出唐朝文化吸引,排除C项;材料只能看出中外存在贸易,但不能说明中国在中外贸易占优势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8.(1)特征: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交通便利,处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居民数量较多;专业性强;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一些市镇政治地位提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辐射范围广;商业活动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2)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助推了乡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