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两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
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1~2 题。
1.纬度40°S~60°S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水源稀少,淡水缺乏
B.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C.陆地狭小,海洋广阔
D.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2.与 10°S~10°N 之间相比,20°N~40°N 之间人口稠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陆地面积 B.土壤肥力
C.开发历史 D.气候条件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经云南出境后被称作湄公河。下面左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和海拔分布图,右图为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单位:%)与坡向关系图。读图,完成3~4题。
【高一地理 第1页(共 4 页)】 24539A
o.保化江一泪公河流域
A.人口密度随海拔变化并不明显
B.海拔0~400米范围内,人口分布随海拔升高迅速降低
C.海拔 1 400~4 000米范围内,人口总量最大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4.与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A.太阳辐射能 B.年降水量 C.水能资源 D.土地利用方式
右图为巴西人口密度及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巴西人口分布
A.相对比较均衡
B.人口密度大
C.沿海多于内陆
D.低纬多于高纬
6.导致巴西利亚人口稠密的决定性因素是
A.气候
B.教育
C.文化
D.政治
下表是 2001~2050年世界部分国家移民趋势统计表。读表,完成7~8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7.世界移民外迁的主要拉力是
A.自然灾害多 B.基础设施差 C.经济收入高 D.竞争压力小
8.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B.北半球向南半球
C.沿海向内陆 D.城市向农村
人口流动是重要的国情信息,它对人口布局、资源分配、国土资源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人口流动分布(单位:万人)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文化 C.经济 D.气候
【高一地理 第 2页(共 4 页)】 24539A
10.我国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地区是
A.东北 B.南方 C.西部 D.北方
11.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增幅逐渐减小,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东部沿海地区
A.消费意愿下降 B.经济发展停滞
C.生活压力增大 D.自然环境改善
联合国日前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达 80亿,该数据一经公布,迅速引起人口专家学者的热议。下表为我国及全球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12~14题。
我国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 亿人
我国现阶段人口数量 ②约 14 亿人
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亿~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 亿人之内
全球人口容量 乐观派 500亿人
中间派 100 亿人
悲观派 10 亿人
12.表中表示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B.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本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
C.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无影响
D.科技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14.地球人口突破 80亿,地球环境的压力将变得更大。关于环境承载力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承载力是无限的 B.受资源等多种因素制约
C.等同于人口合理容量 D.目前环境承载力为80亿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内容可以分为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其中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和森林资源承载力。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我国云南省西部,下图示意德宏5县(市)主要资源承载力状况。读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资源承载的人口数量在各县(市)均最多的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森林资源 D.矿产资源
16.瑞丽人口合理容量的限制性资源为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森林资源 D.矿产资源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传统重化工业发达。近十几年来东北地区多地资源枯竭,严重阻碍工业发展,产业转型迟缓,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下面图甲示意我国东北地形与河流分布,图乙示意东北地区 2014年人口密度分布,图丙示意该地区 2009~2014 年人口密度年均变化。
【高一地理 第3页(共4页)】 24539A
(1)据图乙指出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4分)
(2)说明东北地区人口稠密区(指人口大于 100人/千米 )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3)据图丙说出东北地区 2009~2014年人口密度变化的趋势,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人为原因。(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新疆地处我国西部边陲,人口相对稀少,物产丰富。其中长绒棉因品质优良而蜚声海内外,每年棉花采摘季节,吸引大量省外人口流入形成壮观的采棉大军。下表为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来源地构成。
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来源地构成 单位:%
年份(年) 甘肃 四川 河南 山东 安徽 陕西 江苏 河北 湖南 宁夏
1957~1966 35.02 4.47 11.13 6.28 7.60 3.71 15.95 2.61 1.82 2.6
1967~1976 32.41 12.05 15.92 13.7 4.36 2.86 4.43 3.38 3.63 3.55
1977~1984 20.46 13.71 12.43 12 3.38 6 5.08 7.09 3.66 —
1990 11.34 34.60 17.01 4.70 3.78 6.05 6.09 1.51 2.14 2.00
2000 18.71 30.31 20.88 2.61 4.42 5.18 4.20 0.89 1.52 3.42
资料来源:《中国人口(新疆分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90 年人口普查资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一”为数据缺失
(1)推测山东 2000 年迁入新疆的人口比重下降的可能原因。(4分)
(2)简述河南距新疆较远,但迁入新疆的人口数量占比较大的主要原因。(10分)
(3)评价新疆棉花采摘季节的人口流入,对当地的有利影响。(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我国各区域人口密度差异比较大,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其中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最小。我国领导人计划破解现有格局,但人口环境学家赵先生却认为不妥。右图示意“胡焕庸线”及我国人口密度分布阴影状况。
(1)分析图中甲地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原因。(6分)
(2)为提高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承载力,请指出当地应做好的工作内容。(6分)
(3)请您为人口环境学家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6分)
【高一地理 第 4页(共4页)】 2453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