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9年前,新化县打字机维修业规模较小,主要由易氏两兄弟经营。1979年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
策,放松了对人口流动和个体手工业发展的限制。在宽松政策的大背景下,新化县打字机维修厂得以成
立。故选A。]
2.B[80年代已经解除了政策限制。如果某地市场对于复印机维修业需求大,则会出现固定经营的维修
店,这样可以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由于市场需求小,维修员需要不断移动扩大服务范围,才能维持营业生
存的门槛人口。故选B。]
3.B[一个县能够占据全国70%的文印市场,说明该产业主要沿若乡土、血缘社交网络进行异地聚集扩张,
形成规模经济,②正确。从材料可知,该产业从维修机械打字机、复印机,到翻新复印机,再到办公设备和
文化设计服务,说明该模式基本沿着文印业的纵向和横向联系进行拓展,产业链条较复杂,③正确。故
选B。]
4.B[该处位于板块交界处,碰撞边界的地震一般沿俯冲带、缝合带倾斜分布。该处地震呈现垂直和水平
集中分布,推测沿岩浆通道分布,结合经纬位置可知该地区位于板块张裂边界,地表以喷出岩为主。砂岩
屈于沉积岩,花岗岩属于侵人岩,板岩属于变质岩。故选B。]
5.B[据图2可知,该区域地震呈西南一东北走向分布,断层走向与地震分布走向一致。故选B,]
6.C[离板块张裂边界越近,岩石年龄越小。丙离断层最远,岩石最老,其次为乙。故选C。]
7.B[读图可知,丰水年绿水和蓝水的极大值都在7月:丰水年蓝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大于绿水:绿水来自降
水,其变化与降水存在相关性,只是没有蓝水显著:丰水年蓝水的季节变化因降水的变化较为明显,将在
两个峰值,而绿水仅有一个峰值。故选B。]
8.A[由图可知,乌江流域枯水年绿水资源占比较丰水年高,绿水系数较丰水年大。枯水年,因蓝水减少,
绿水对生态系统的彤响更为显著;绿水资源量与降水、蒸发量等诸多因素有关,据材料无法推断上游至下
游的变化趋势,绿水的极大值出现在6月.与降水极大值出现时间一致。故选A。]
9.D[近年来,乌江流域绿水资源系数呈上升趋势,说明储存在土壤中并通过蒸散发释放到大气中的水增
多。森林有涵养水源的作用,退耕还林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土壤中的水分,进而增加蒸发
进人大气的水分,但退耕还林的而积有限,见效较慢,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干早半干早地区,在降水较多
的乌江流域并不常见:修建水库可以酱积水量,增加下渗,但对于降水较多且多地下暗河的乌江流域来
说,作用并不明显:近年来,全球暖干化趋势明显,气温上升,蒸发加剧,绿水资源系数上升。故选D。]
10.D[由图可知,2019年法国、美国、英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量消费端均大于生产端,但相较于法国、英国,
炎国人口基数大。综合可知,美国国际贸易逆差最大。故选D。]
11.C[三国均已实现碳达峰,法国和英国于2019年,美国于2005年,三个国家消费端人均排放二氧化碳
量较大,但人口基数较小:法国、英国、美国都为发达国家,率先经历了工业革命,这一过程主要使用化石
燃料,伴随若大量的碳排放:据图可知,三个国家的生产端排放总量较小。故选C。]
12.D[碳中和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为活动直接或问接产生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零,各地标准均相
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要实现碳中和,必须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我
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制造业是碳排放的主要
来源之一,因此中国生产端碳排放量较高。故选C。]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2024年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二)
地 理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新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 目前,该县文印从业人员超过30万,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拥有15万家门店,占据全国70%以上文印市场份额。图1示意新化文印产业演化阶段。据此完成1~3题,
1.1979 年.新化县打字机维修厂成立的基础是
A.政策松动 B.需求增加 C.技术进步 D.交通发展
2.1980 年代,维修复印机固定门店较少的原因是
A.政策限制 B.市场需求少 C.开店租金高 D.交通发展
3.该模式的产业特色在于
①充足的自然资源是发展的前提 ②乡土的社交网络是聚集的依托
③复杂的产业链条是拓展的路径 ④完善的政策支持是升级的主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图 2 为 2013—2023年某板块交界处地震分布示意图(相邻数值相差1°)。据此完成4~6题。
2024年湖北省新高考地理信息卷(二) 第 1页(共 6页)
4.该区域地表主要的岩石为
A.砂岩 B.玄武岩 C.花岗岩 D.板岩
5.该区域断层的主要走向为
A.西北—东南 B.西南一东北 C.南 北 D.东一西
6.三地年龄大小关系为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蓝水是指河流、湖泊和地下含水层中的水,绿水是储存在土壤中并通过蒸发(蒸腾)释放到大气中的 绿水系数是绿水资源量与水资源总量的比值,可用于评价流域蓝绿水资源分布。乌江流域是长江的一级流,是典型的山地流域。图3、图4示意全流域不同降水年型水资源量及其年内分配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乌江流域丰水年的水资源量
A.绿水极大值要比蓝水早 B.蓝水季节变化较绿水大
C.绿水的变化与降水无关 D.蓝水与绿水的变化趋同
8.据材料推测,乌江流域枯水年绿水资源
A.系数值较丰水年大 B.对生态系统不重要
C.自上游到下游递增 D.基本不受降水影响
9.近年来,乌江流域绿水资源系数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林显著 B.灌溉农业发展
C.上游修建水库 D.气温逐步上升
全球贸易背景下,产品的生产、组装、运输和销售跨越多个部门和地区,造成不同生产环节的碳排方时空分布上的显著差异。图5 和图6为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相关数据。据此完成10~12题。
10.结合图5 推测,四个国家中国际贸易逆差(一定时期内进口额大于出口额)最大的是
A 中国 B 法国 C 英国 D美国
11.导致法国、英国、美国累计碳排放较多的原因是
A.政策支撑弱,实现碳达峰时间表不清晰
B.人口基数大,消费端排放总量一直较大
C.工业革命起步早,碳排放累计总量较大
D.工业生产能力强,生产端排放总量较大
12.我国实现碳中和较英国、法国、美国难度更大的原因是
①清洁能源比重较小 ②碳中和标准要求高
③人口多碳排放量大 ④生产端排放总量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纹泥也称季候泥、常见于湖泊和海洋沉积物中,因不同季节输入不同的物质而形成一年一旋回的纹层。常表现为一个年纹层内颜色、颗粒粒径的差异组合。库赛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其沉积物发现有连续的年纹层、表现为粗(深色)细(浅色)相间,粗颗粒层较薄,细颗粒层较厚且含有微小生物残体碎片。该湖冬季封冻.周围有较强的风沙活动。研究发现粗细两层由不同的外力作用搬运而来。据此完成13~15题。
13.下列地点中最不可能存在纹泥的是
A.冰川融水汇聚的冰碛湖 B.内流区的内流湖
B.河流入海口处的三角洲 D.大洋深处的海盆
14.关于库赛湖年纹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粗层为冬季风沙沉积堆积湖底形成 B.粗层较薄是因为沉积后又遭遇了侵蚀
C.细层为夏季流水携带远源泥沙沉积 D.细层较厚是因为夏季高温多雨且漫长
15.若近几十年的纹泥年纹层厚度呈增大趋势,原因可能是当地
A.生物量增加 B.冰川融水和降水增加
C.滑坡、泥石流增加 D.风沙活动减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该区域降水不足,且多旱涝灾害。冬小麦耐寒耐旱,与大豆一样、都是短日照植物;玉米、大豆喜温暖,生长期需水量较大,但不耐涝。河南是我国冬小麦和夏玉米主产区。2021 年,河南小麦总产量提高195万吨,玉米总产量下降262万吨。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黄淮海等地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种植技术已基本成熟。图7 示意2017—2021年黄淮海平原7 省市粮食增产量状况,图8示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2024 年湖北省新高考地理信息卷(二) 第3 页(共6页)
(1)据图描述黄淮海地区2017—2021年粮食增产量的变化特征。(4分)
(2)从土壤角度分析 2021年河南省小麦产量增加而玉米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5分)
(3)说明黄淮海平原地区的“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利于大豆生长的条件。(8分)
2024 年湖北省新高考地理信息卷(二) 第 4 页(共 6页)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甘泉县位于我国陕西省延安市,该县地表沟壑纵横,境内分布有较多的沟谷型开霞地貌。研究表明,该类地貌由众多壶穴(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忽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发育而来,如图9。沟谷型丹霞的基岩多为白垩纪时期沉积形成的红色砂岩,与一般的侧壁直立的峡谷不同,这里两侧崖壁呈现出柔美而富有律动感的曲线和曲面(如图10),吸引着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前往。甘泉县近些年一直致力于依托该县独特的峡谷景观发展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指出形成沟谷型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并说明图示峡谷的形成过程。(8分)
(2)指出夏季前往该峡谷拍摄需要防范的自然灾害并分析灾害成因,提出两条具体防范措施。(8分)
(3)指出甘泉县依托当地独特的峡谷景观发展旅游业可采取的措施。(4分)
2024 年湖北省新高考地理信息卷(二) 第 5 页(共 6页)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且面积巨火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其独特的地形特点对高原气温及东亚季风强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图11为青藏高原地区沿 的地形剖面和夏季4500 米高度的气温分布图。
(1)描述图示范围4500米高度地区夏季气温的分布特征。(4 分)
(2)从大气受热的角度,分析夏季4500米高原地区与同纬度同高度地区气温差异的成因。(8分)
(3)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明青藏高原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6分)
2024 年湖北省新高考地理信息卷(二) 第 6 页(共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