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地理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答案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叶尼塞河和鄂毕河局部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1-2题。
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矿产 B.水源 C.经济发展水平 D.气候
2.21世纪以来,该地区出现人口向北迁移的趋势,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分布格局 B.开发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 D.城市化
自全国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以来,从政策效果看,远低于预期,为促进人口均衡,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2016年启动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完成下面3-5小题。
3.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 )
A.婚姻稳定性提高 B.劳动力严重不足 C.育龄妇女人数少 D.生育观念的改变
4.“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扩大内需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D.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5.下列年份中,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1965年 B.1980年 C.2015年 D.2035年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7.“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的问题
C.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下面8-9小题。
8.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000人 B.10000人 C.6000人 D. 4500人
9.《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止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宜居人口”最接近( )
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C.最高人口 D.最低人口
每年冬季迎来大量“候鸟”老人的云南西双版纳,积极开发老年旅游休闲、健康、养生、文化、教育、消费、养老、特殊用品等市场。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吸引“候鸟”老人前往西双版纳的自然原因是( )
冬季气候温暖,适合居住生活 B.交通方便,物价很低
C.经济发达,老年人就业机会多 D.老年人工资低,生活条件差
11.“候鸟”老人的到来,给西双版纳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缓解了老龄化程度 B.提供了充足劳动力
C.加剧了人地矛盾 D.阻碍了经济发展
“积分入户”指外来人口取得政策规定分值后即可申请落户,是迁入地促进外来人口融入的有效方式,东莞市于2010年推出“积分入户”政策,学历、职称、技能是主要积分项。下图为2010~2015年东芜市积分入户和外来人口的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据图可知统计期间( )
A.外来人口数量始终多于积分入户数量 B.外来人口数量持续增多
C.积分入户数与外来人口数呈正相关 D.东莞户籍人口先减少后增加
13.“积分入户”政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A.拓展城市空间范围 B.加速人口老龄化 C.加大人口管理难度 D.提升劳动力素质
常住人口=户籍常住人口+常住外来人口。下表示意2017~2022年北京市户籍常住人口数量与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变化。读表,完成下面14-15小题。
年份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户籍常住人口数量(万人) 1338.92944 1343.5191. 1346.62190.1 1349.421890 1353.8-188.6 1359.22174.3
常住外来人口数量.(万人) 1.855.5 27848.2 843.5 839.6- 834.8 825.1
14、2017~202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密度( )
A.先升后降 B.持续上升 C.先降后升 D. 持续下降
15、近年来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社会经济发达②生活成本高昂③户籍政策影响 ④产业转型升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一个区域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会逐渐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会逐渐增多,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产业活动会使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问题。读图所示漫画,完成下面16-18小题。
16.图示漫画直接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城市土地不足 B.人口数量较多 C.教育资源紧张 D.就业压力较大
17.图示漫画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城镇化进程的(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再城镇化阶段
18.下列缓解图示问题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分散城市的职能和人口 B.禁止外来人口迁入城市
C.减少新生人口数量 D.严格履行小班教学制度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夜间或双休日将停车位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9-20小题。
19.该功能区属于()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20.“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A.人口密度的差异 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9.地租水平的差异 D.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夜间经济”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指发生在18:00到次日清晨6:00,以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及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餐饮、旅游、娱乐、文化、影视、健身、休闲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目前,我国“夜间经济”在空间上具有围绕城市商务中心、自然或文化遗产、城市中心“边缘地带”分布的规律。据此完成下面21-22小题。
21.受气候影响,我国传统的购物、餐饮等夜间消费活动比较旺盛的季节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2.目前我国倡导发展“夜问经济”,有助于( )
①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降低设施利用率,缓解交通压力
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 ④增加中心区人口数量,阻止流向郊区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海绵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等功能。目前云南省玉溪市纳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下列23-25小题。
23.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区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增加大气降水 B.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水蒸发 D.减少水汽输送
24.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措施是( )
A.增加城区绿地 B.增加城区硬化面积
C.加快城市交通建设 D.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区
25.关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增加沟渠,不产生积水内涝
B.加强通风,水体不产生黑臭
C.绿地湿地,有效缓解热岛效应
D.枯水季节,地下储水数量增多
“城中村”从狭义上说,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2020年4月22日,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主持召开推进城中村、老旧院落改造工作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部署,研究推进成都市城中村、老旧院落改造工作。据此完成下面26-28小题。
26.“城中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 )
A.工商业 B.农牧业 C.第一产业 D.旅游业
27.大量“城中村”的存在,说明( )
A.城市经济发展快 B.城市功能区分化快 C.城市化速度太快 D.城市人口增长快
28.对城中村进行改造、重建的首要工作是( )
A.进行拆迁补偿 B.完善社会保障 C.搞好城市规划 D.治理环境污染
人口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其水平常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达。土地城市化是指某一区域土地由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化的过程,.其水平常用建成区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重来表达。读我国2005年~2015年城镇建成区面积及城镇人口增长图。完成下面29-30小题。
29.下列关于我国2005年~2015年土地和人口城市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建成区面积2011年达最高 B.人口城市化水平2008年最低
C.建成区面积增速2015年最高 D.人口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
30.土地城市化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带来的影响有( )
①城市住房空置率提高②城市人均用地减少③农村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④农村人均用地减少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风频图是根据某地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风向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的坐标统计图。下图示意我国某历史悠久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城市不同功能区。
(1)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最适合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理由是什么?(4分)
(2)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租最高的是_,简答甲地所处的城市功能区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3)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最适合布局钢铁厂的理由是什么?(6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堪察加半岛地处亚洲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半岛上密密麻麻分布着数百座火山,是世界上地震与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其中最高峰克柳切夫火山海拔超过4750米,也是整个亚欧大陆上最高大的活火山,而且喷发非常活跃。半岛上地热资源以及矿产资源丰富,各类资源的开发难度很大。当地人烟稀少,总人口只有30多万,其中半数以上人口集中在堪察加地方的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下图为堪察加半岛地形示意图。(14分)
(1)堪察加半岛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试分
析其原因。(6分)
(2)堪察加半岛上火山众多,简述火山对人口分
布的有利影响。(4分)
(3)简述堪察加半岛人口多集中在彼得罗巴
甫洛夫斯克的原因。(4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下面为我国南方某城市空间结构分布图。该城
市盛行风向为偏北风和东南风
(1)分析图示大型商业中心的区位优势。(3分)
(2)近年来,该城市大型批发市场趋于城市边缘的干线公路布局,分析其原因。(3分)
(3)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工业势必发生迁移,分析图中甲、乙、丙、丁哪一地点最适宜承接工业迁入,并说明理由。(4分)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地理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答案
1-5 DBDAC 6-10 CBDBA 11-15:CADDD 16-20:CBADB
21-25 BCBAC 26-30 ACCDB
非选择题答案
31.(1)靠近大学城,人才优势; 城市外缘,环境优美(4分)
(2)甲;城市中心,消费人群多; 多条公路经过,交通便捷(6分)
(3)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河流下游,对城区污染小,取水、水运便利; 接近煤、铁矿, 靠近铁路,交通便利。(6分)(答出3点即可)
32.(1)纬度较高,气候严寒;半岛上多火山活动及地震,生存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对外吸引力不强;资源开发难度大;地理位置过于偏远。(6分)
(2)火山多,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火山土肥力较高,利于农业生产等。(4分)
(3)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距离最高的火山相对较远,受火山的影响较小;地方首府,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等。(4分)
33.(1)基本位于城市中心地带,人流、车流量大;位于道路十字路口,交通通达度高,前来购物、消费的人口多。(3分)
(2)大型批发市场占地广,不适宜布局在租金高的城市中心地带;城区边缘公路干线附近交通通畅,大批商品的进出便利。(3分)
(3)甲地。理由:甲地临近河流与铁路,便于大量原料和产品的运进与运出;位于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市用水;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城市边缘,减少对城市的大气污染。(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