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4届高考历史晨读暮诵
考点1 秦的统一
1.疆域统一
(1)条件
角度 内容要点
人民思想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经济发展要求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的阻碍
统一逐渐成为共识 战国中后期,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①五子提出了“定一”的思想。②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
秦国具有的优势和条件 ①地理位置优越:“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②物质基础雄厚。 ③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④变法致强
(2)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3)扩展:秦灭六国后,积极开拓边疆。在北方,秦朝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2.巩固统一的措施
领域 主要措施 作用或影响
政治 (1)确立皇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确立。②皇帝制度的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③皇帝的权力 (1)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由此形成 (2)秦朝确立的这套政治体制被以后王朝长期沿用,影响至为深远
(2)中央实行三公九制
(3)地方彻底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4)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特点:秦法严苛)
军事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并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14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为疆域拓展和巩固统一奠定了基础
经济 (1)统一车轨,修建由都城成阳通达各地的驰道和直道 (1)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往来,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2)有利于巩固秦的统治和国家统一
(2)统一货币
(3)统一度量衡
(4)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文化 (1)统一文字
风俗 (2)整顿社会风俗等
考点2 秦的暴政和灭亡
1.秦朝的暴政
(1)赋役繁重:完成统一后的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秦始皇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征发繁重。
(2)秦始皇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以求长生不老。
(3)刑法严苛:秦朝刑法严苛,导致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4)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5)秦二世统治残暴: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秦末农民起义爆发。
2.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众在大泽乡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
(2)秦朝灭亡: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却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3)楚汉战争
①性质:地主阶级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战争。
②结果: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
考点3西汉的建立与统治
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2.西汉的统治
角度 西汉前期(汉高祖至景帝) 汉武帝时期(前140-前87年)
政治 (1)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2)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3)王国问题产生及初步解决:①汉高祖剪除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但这些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②汉景帝“削藩”和平定“七国之乱”。 角度 措施
加强皇权 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
中央集权 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巩固
选官制度 主要实行察举制
监察制度 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地方治理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经济 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措施 目的(作用)
(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
(2)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3)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4)颁布算缗、告缗令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抑制工商业者(重农抑商)
思想 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1)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2)公元前136年,设五经博士,儒学上升到经学
3.汉武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开拓疆域:①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得,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城。②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③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④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2)张骞通西城: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考点4东汉的兴衰
1.东汉的建立与统一: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随后,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
2.光武中兴
角度 光武帝采取的措施 目的和作用
政治 ①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②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③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④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开支
经济 ①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 ②六次下诏释放奴婢。 ③实施度田,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①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社会经济重新发展起来。 ②抑制豪强势力。
思想 ①提倡文教,重视儒学。 ②“退功臣而进文吏”,以“柔道“治天下。 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儒学继续得到发展
3.东汉中后期走向衰落
(1)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各谋私利,相互争斗,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
(2)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在镇压起义军过程中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考点5两汉的文化
领域 时期 代表性成就 特点或历史地位(意义)
史学 西汉中期 司马迁《史记》 (1)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体裁。 (2)是一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东汉中期 班固《汉书》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汉代 汉赋 是一种介于的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将就铺阵排比,辞藻华丽
乐府诗 (1)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2)东汉民间流行五言诗。
科技 医学 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东汉时 《神农草本经》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东汉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
造纸术 东汉 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天文地理 东汉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 被誉为“制作侔造化”
张衡《灵宪》 ——
农学 西汉末期 《汜胜之书》 ——
东汉后期 《四民月令》 ——
数学 —— 《九章算术》《周髀算经》 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