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明清时期的统治和危机 晨读暮诵清单(表格式)2024届高考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三轮冲刺

文档属性

名称 (8)明清时期的统治和危机 晨读暮诵清单(表格式)2024届高考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三轮冲刺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31 15:0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明清时期的统治和危机——2024届高考历史晨读暮诵
考点1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1.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项目 明朝 清朝
时间 1368年建立-1644年灭亡 1636年建立-1840年
制度建设 (1)废除宰相制度 ①目的:加强皇权 ②实施: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③影响: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设置内阁 ①确立:明成祖选拔文官入值文渊阁,充当秘书。从此,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 ②职责: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③发展: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3)宦官专权牵制了内阁大臣,加重了明朝中后期政治的黑暗。 (1)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2)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度 ①皇帝独断朝廷大政方针,详加过问地方具体事务。 ②奏折制度。 ③中枢秘书机构的变化——设立军机处。 a.设立: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立。 b.职责: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④频繁制造文字狱,严密控制思想文化。
影响 君主专制逐渐发展到顶峰,一方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政治风气日益僵化腐败,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明朝张居正改革
背景 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内容 整肃吏治,加强官史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一条鞭法)
评价 积极: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工作效率,为改革铺平道路;限制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局限:豪强地主反对;与皇权形成矛盾。
考点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项目 明朝 清朝
东北 在黑龙江设立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设置了盛京将军、宁古塔将军和黑龙江将军
蒙古 多次大规模征讨北元;重新修筑长城;土木堡之战;与鞑和和议,对其册封 平定噶尔丹叛乱。 设立盟、旗进行管理
新疆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西藏 称乌思藏,明廷封授当地僧俗首顿法王、王等称号;设行都指挥使司,任用藏族上层人士管理西藏事务 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遣驻藏大臣;建立金瓶掣签制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西南 派遣三十万大军平定云南,后设立土司制度,任命当地部落酋长为土司,隶属于云南布政使司管辖 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考点3 明清时期的外部形势和维护主权的斗争
1.郑和下西洋
概括 明成祖时,派郑和于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局限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其采用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国力的衰退,航海的壮举也悄然结束
2.戚继光平倭
(1)海禁与“倭乱”:
①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倭寇”。
②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造成巨大破坏。
戚继光平倭
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经过长时间战斗,加上后来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海的形势才稳定下来。
3.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明朝中后期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欺骗手段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项目 斗争 巩固
东南-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占领台湾 1684年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黑龙江 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雅克萨之战)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考点4 明清时期的统治危机
1.经济上——人口危机: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迅速增加,使得人地矛盾日益显露。
2.政治上——农民起义
(1)原因:政治腐败;贫富矛盾;人口激增、耕地不足导致粮价猛涨,饥民日众。
(2)表现: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3.国际上——外来威胁
(1)西方列强在中国频繁活动。
(2)清政府固守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