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课件+教案+练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课件+教案+练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3 16:42:36

文档简介

24.大道之行也
八年级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诵读,理解“天下为公”;
3.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
[?自主预读?]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讲求修睦。 与:_______ 睦:________
(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_______
(3)男有分,女有归 分:_______
(4)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选贤与能。 ( )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
(3)可爱者甚蕃。 ( )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男有分,女有归 分:_______ 归:________
(2)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_______
(3)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_______ 作:________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团:_______ 大同: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文本研讨?]
活动一 诵读文本,理清结构
5.“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其基本特征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6.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活动二 比较阅读 深入思考
7.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大道之行也》中勾勒的理想图景在《桃花源记》有没有相对应的描写?
活动三 联系实际 拓展探究
8.社会是人赖以生存的家园,其兴与衰,好与坏,时常牵动着正义之士的心。孔子的“大同”理想激励后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自己的理想社会而奋斗,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这样的进步思想家或社会改革家?说一说有关他们的故事。
9.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书声琅琅]
                                                                                                                                                       ◎拓展延读
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①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司马光)?
                                                                                                                                                       【注释】①晒(shěn)微笑。②野宿:在郊外露宿。?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或请重法以禁之? ② 自是数年之后?
                                                                                                                                                       ③轻徭薄赋 ④安用重法邪?
11.回答下列问题。
①对“盗”的问题,群臣的看法是什么?
②对“盗”的问题,“上”的看法和理由是什么?
③“上”的做法营造了什么样的理想社会?
④“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课文中哪个句子?
◎美文赏读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张晓凤
①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②“再见!”
③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④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她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归还期限的。
⑤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他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祥。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落泪。
⑥我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⑦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走,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小心—点吗?不要撞到我的孩子,我把我至爱的孩子交给了纵横的道路,请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⑧我们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国家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们,你们能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们一个欢欣诚实又领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⑨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者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知识的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从你们那儿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求知若渴的时候,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⑩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呢?
读后感悟:作者在⑥—⑩段中接连发问,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面对文中母亲发自肺腑的呼声,作为孩子的你,该做些什么呢?
◎考场佳作
乐在其中
12中考·安徽一考生
快乐,是一朵芬芳的野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滋润着我的思想;快乐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温暖着我的心扉;快乐是一双飞向智慧仓库的纯洁翅膀,领着我到智慧仓库里遨游。
读书,让我乐在其中。一本书,是智慧的结晶;是有着让我学会做人做事的至理名言;是有着梦幻般的童话故事……每一本书都能吸引我的眼球,每一篇文章都能勾起我的好奇心。
自然知识的图书,带我走进了大自然的怀抱:草原的奇花异草,深海的各种鱼类,昆虫世界里大大小小的虫子……我从中了解到大自然的各种有趣的知识。
科幻小说类图书,领我置身于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太空里的战争,曲折离奇,刺激无比;外星人和飞碟的事故出神入化,内容更是精彩绝妙。这些书本引人入胜,使我进入了科学的幻想世界里。
品味唐诗宋词,使我领悟了其中的奥妙:这里有山清水秀的风景,有奇异可爱的动物,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清静淡雅,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旖旎,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不舍思乡情,有“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战士悲壮之情。山是青的,天是蓝的,风似滑的,云似梦的。这些景色,这些感觉,我都能从书本里体会到。
书本能给予我很多的帮助。
我平时喜欢看科幻与童话的书,这也大大地扩展了我的想象空间。我平时还准备了一个积累本,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这也大大地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和想象力。
记得在阳光喔的某次考试,刚好是写童话的题材。这次考试给了我一次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很快就派上了用场。可是,好景不长,写到了中间段落后,我就快撑不住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突然我的脑中浮现了一篇童话故事,仔细思考后,就发现这个结构是一样的,还发现这些内容有点相似。这时,我茅塞顿开,眼里放出无尽的光芒,于是,我就刷刷地写起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应该可以形容我吧。
一个星期后,我又来到了阳光喔上课,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我怀着喜悦的心情,看着老师的眼里射出了无尽的兴奋之情,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巴成了倒八字,用她那轻快的声音宣布考试结果,我得了No2!鸟儿在树梢上欢叫,风儿在我的脸旁吹过,它们仿佛在为我狂欢,树儿在摆着手,似乎在鼓励我。我乐在其中!
我真是好运连连,刚好学校考试也写这个题材的作文,我又得了高分,被评为范文而在班上宣读。别说我是多么的开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离不开读书的结果。古人说得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让我乐在其中!
[?佳句积累?] 理想篇
在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伏尔泰 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约翰逊 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纪伯伦 对于年轻人来说,未来是一个仙境。──塞拉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加缪 我们的理想,不管怎么样,都属于未来。──奇雷特 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
[?方法归结?]
想一想,通过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反思评价?]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4课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读点拨法、拓展延伸。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在我们的唐代,有一个商人,路过一个叫武阳的地方,丢掉了他的包袱,所以他很沮丧,很生气。他把这件事跟当地的人讲,一个当地人就和他说:“老兄,不要着急,你丢的包袱在我们武阳一定能找到。”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沿路返回,果然,发现那件衣服还在那里,而且没有动过的痕迹。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归纳了一个成语,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成语?(路不拾遗)
路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很好。还有一个成语和这个成语的含义很接近,说呀,晚上不用关大门,也不用担心小偷会偷你家的东西。这个成语是什么?(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打一电影。有谁知道这部电影是什么?(提示:那是04年热播,由葛优,刘德华,刘若英,王宝强主演的贺岁片)(天下无贼)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无贼,可以说使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梦想。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也提出了一种社会模式,他称之为大同社会。大同社会完全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无贼。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怎样一种社会呢?它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选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
二、文学常识简介。
1、《礼记》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2、写作背景。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读懂句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3、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4、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4)全班齐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四、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1、学生齐读第①句,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学生齐读第②③句,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教师点拨: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3、学生齐读第④句,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五、探究性学习。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世外桃源应该是根据“大同”社会体制构想出来的。)
课件30张PPT。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名校系列精品 整册成套 欢迎使用大道之行也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名 言 警 句 欣 赏大道之行也第一课时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礼记》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写作背景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检查预习: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门闩( )
jǔmùguānfènwùshuān 读懂课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施行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举有贤德的、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与(jǔ),通“举”,选举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因此动词,以……为亲动词,以……为子抚养同“鳏”,老而无妻的人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职业、职分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这是造反害人兴起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的、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究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全文翻译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提问:全文文字,共4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全文结构全文可分三层:“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二层(2、3句)第一层(第1句)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三层(第4句)全文的总结语。大道之行也第二课时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问题探究诵读课文,理解“大同”,思考: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
问题探究特征:
天下为公
具体阐述:
人人受到关爱(人不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
物物尽其用(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人人尽其力(力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问题探究“大同”
社会的特征? 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
余人(其余的人家)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 ◎世外桃源应该是根据“大同”社会体制构想出来的。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1、在当时看来:
2、在现在来说:
3、能否实现?不满现实,向往美好激励人们,仍有意义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同学们能举几个历史例子来说明吗?拓展延伸 孔子:大同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马克思伟大的思想家,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民族、民生、民权
天下为公——孙中山康有为:小康 林觉民与妻诀别书1911年4月24日
林觉民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