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鲁美版必修美术鉴赏第1课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美术鲁美版必修美术鉴赏第1课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3-31 10:2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第 1课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分析,重点提出美术鉴赏活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2.让学生在理性层面上初步了解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
3.在实践层面上初步了解进行美术鉴赏活动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结构
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论述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不同侧重点,指出美术鉴赏活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第二部分:提出在美术鉴赏活动中运用“比较”是一个最为直观和有效的方法,这也是贯穿本书的方法论基点。使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欣赏艺术,并能与实际的生活审美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使学生了解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基本特点;
2.学习“比较”的方法。“比较”不是目的,要运用比较方法使中西、古今艺术作品显示出特点,从而深化对作品的感受,提高审美体验与表达能力。
难点:
理解美术鉴赏活动中“再创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结合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必备素质:个人气质 生活方式 知识修养 生活年代 知识储备 人生阅历
(二)导入新课:
了解鉴赏一词请同学们说一说影响鉴赏的一些因素,如:人生阅历、文化水平、生活年代、个人品格等。
(三)活动探究
请同学们欣赏美术作品《梅竹双雀图》和《木鸟图》,《弹鲁特琴的小丑》和《乐师小丑》两组四幅作品。请同学们分别用三个形容词或是一个短句描述你对每件作品的感受。
(四)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是一个主动的再创造的过程
方式一:通过对比观察两幅小丑,先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理解做好铺垫。
方式二:以土豆为例子。引导同学进一步深刻理解美术鉴赏“再创造”这一过程。目的:在情境中给出概念,运用图片探究、交流,实例分析,理解了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深化认识,突破了教学难点。
2.了解影响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要素:知识储备——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方式一:展示图片《步辇图》,提出问题:这幅作品描绘了怎样的历史场景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公元 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3.:了解影响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要素:知识储备——了解画家个性经历和性格心理特点。讲述荷兰美术家伦勃朗的生平经历,从 14岁考入大学,少年成名、中年发迹、晚年潦倒。根据画家经历分析三幅自画像鉴赏三幅作品并得到收获。
4.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向同学介绍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明朝皇帝后裔,身遭国破家亡之痛,一生不与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强,行为狂怪。以诗书画发泄其悲愤抑郁之情。再引导同学欣赏他的花鸟动物作品。说一说作家的艺术观点。
(五)课堂小练
观察欣赏作品《田横五百士》,了解作品背景,画中故事,作家经历后写一写鉴赏报告并且读一读。
(六)旧知补充
1.通过作品《初踏黄金路》复习形式美感,从形象、构图、和色彩三个方面进行画面分析:画面采用 S形构图,阳光、麦田、大路,收获的节季,丰收的场景,愉快的人民,使人感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一派兴旺的气象:一切都是黄金般的。
(七)总结操练
1.鉴赏作品在《格尔尼卡》,写一写鉴赏报告。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采用了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2.鉴赏作品《中共一大启航》,写一写鉴赏报告。作品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登船启航的这一历史瞬间,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张国焘、李达等 13位一大代表正在登船。在画面中,毛泽东处于构图的中心,身着蓝色长衫,肩挎包袱,正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显得意气风发。这种安排和描绘使他成为人物组群的视觉焦点。压顶的乌云意味着山雨欲来,也暗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而远处东方的曙光,又与游船上的中共一大代表们融为一体,暗喻了革命曙光的显现。黑暗与光亮,乌云的压迫力与代表们的坚强意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进一步表现出了革命的艰难和党的创建者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八)课堂小结
一、美术鉴赏是“再创造”
二、影响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要素
1.知识储备
2.视觉体验
(九) 课下拓展鉴赏作品:《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课后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情况:
一:对于知识面较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从知道在今后美术作品鉴赏中会如何去鉴赏,触类旁通,利用自己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去欣赏美术作品,鉴赏美术作品。
二:还有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懂得了鉴赏美术作品所需要具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能力,对今后的美术鉴赏学习中指明了方向。
三: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个别学生的的知识面较窄,接受能力也较弱,本节课由于理论知识较强,对这些学生来说接受难度很大,这样的话,本节课能够培养他们对美术作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审美价值观就可以了,鼓励他们今后多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看美术作品。
四:从课堂气氛看,最后的心灵美感受引导是比较成功的,通过最后环节图片的展示,对于美的理解与升华,对于人与人爱的传达,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学生接受也较为深入,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