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春夏秋冬 第1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春夏秋冬 第1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31 18:1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春夏秋冬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文中的扇形插画和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体验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语言运用:结合图片和文字,学生将理解并积累新词汇,进而能够在适当的情境中正确使用这些词汇。
思维能力:利用图文并茂的学习材料,加深对词汇含义的理解。
审美创造: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在春季的变化,提升对自然美景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课前解析】
本课分为两个主要环节:第一环节包含一系列与四个季节紧密相关的词汇及其衍生的短语,旨在展现每个季节的独特风貌。第二环节通过成对的词汇和短语串联,勾勒出一幅充满生命力和色彩斑斓的生动图景。
课文内容融合了多样的传统文化要素,通过扇形的图示展现,文本布局反映了中国经典启蒙读物的编写风格。结合图像与文字的学习方式,不仅便于学生朗读记忆,也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词汇含义、记忆字形,并体会到汉语文化的美感。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包括“霜”和“吹”在内的八个新汉字,以及雨字头和双耳旁这两个部首。同时,他们还将学会书写“春”、“风”等七个汉字,以及横斜钩这一特定的笔画。
2. 利用朗读、观察插图和动作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将理解单词和短语的含义,探索四季的特色,从而领略四季变换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点】
利用形声字的特性和通过与已知字的比较来记忆这八个新字;同时,通过观察插图和参与动作演示来深化对词汇含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应能够准确地读出“霜”、“吹”等八个新汉字,并学会书写“春”、“冬”、“雪”三个汉字。
2. 通过观察插图和在心中构建相应的画面,理解相关词语和短语的含义,体会每个季节独有的特色。
3. 通过各种不同的朗读活动,增强语言积累,体会并享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学写“春、冬”
1. 回想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四季》一课,你们还记得那课里讲述了哪些内容?(老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四季》课程的内容)你们是否希望更深入地探索四季的知识呢?现在,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春夏秋冬》这一课。
2. 出示课文标题并将其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课题。
3. 老师根据时机指导学生如何书写“春”和“冬”两个字。
“春”字的书写顺序是先画三横,左侧的横线低而右侧的高,各横线之间的间隔应保持一致,中间的横线最短,最下面的横线稍长。随后,书写一个“人”字,其撇和捺应流畅展开,宽度应超过最长的横线,以保持整个字的平衡。字的下半部分“日”的宽度应与第二横相近。
“冬”字的书写要注意,折文部分上窄下宽,横撇和捺应舒展开来,在中心点交叉,上面的点小,下面的点大,并确保它们在中线上对齐。
(播放新字的书写视频,展示笔画顺序和组词示例)
4. 学生跟随练习书写,并朗读“春风、春天、冬雪、冬天”等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入新的内容,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相连接,同时通过已经掌握的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兴趣和期待。在教学新字时,根据字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书写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得到书写指导。)。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课文初步
(1)老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他们尽量准确地发音,并标出那些难以掌握的生字,对这些字进行反复阅读。
(2)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主阅读课文,并在文本中标记出生字。
(3)老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特别是那些发音困难的字,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可以开始感知课文内容,并对生字有所认识。)
2. 词汇学习
(1)老师展示新字:霜、吹、落、降、飘、游、池、入,并指导学生注意发音特点,如“霜”和“降”都包含“ang”音,“吹”和“池”都是翘舌音,且声母为“ch”,“落”的声母为“l”,“入”的声母为“r”。
(2)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对比朗读,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发出每个字的读音。
(设计意图:通过发音指导和对比朗读,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每个新字的读音,为后续的学习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借助插图,认读词语
1. 老师提出观察任务:观察课本中第一部分的插图,并识别它们各自代表的是哪个季节。
预设学生能够识别并说出春、夏、秋、冬四季。
(1)观察代表春季的插图。
老师引导学生描述:在图中你观察到了哪些春天的特征?
预设学生回答:柳树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桃花绽放出粉红的花朵。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春风。
(2)观察代表夏季的插图。
老师提问:随着春风的结束,气温逐渐升高,夏天来临。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哪些夏日的景色?
预设学生回答:荷叶变得翠绿,荷花盛开,雨水开始降落。
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夏雨。
全体学生齐声朗读——夏雨。
(3)观察代表秋季的插图。
老师引导:夏天结束,天气转凉,秋天已经到来。一起来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哪些秋天的景象?
预设学生回答:树叶变成了红色。
老师随即讲解“霜”字的构成和意义。
“霜”字是一个形声字,上面的“雨”字头表示意义,下面的“相”表示发音,可以组成如“秋霜”、“霜雪”等词语。含有“雨”字头的字多与天气现象相关,例如“雷”、“雪”。
老师进一步解释霜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自然现象。
(4)观察代表冬季的插图。
老师引导:在秋天之后,天气变得更加寒冷,冬天来临。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哪些冬天的特征?
预设学生回答:雪花开始飘落,雪人显得欢快。
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冬雪。
老师解释雪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美丽。
2. 老师要求学生观察“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这些词语,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预设学生能够识别这些词语的第一个字代表季节,第二个字代表该季节的自然景观。
老师总结:这些词语都遵循着“季节+自然景观”的结构。
3. 学生朗读“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这四个词语,先进行个别朗读,然后男女生合作朗读,比较谁的发音更准确。
四、动作演示,认读短语,识记生字
1. 短语认知:
活动:首先,我会向学生们展示短语“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通过板书)。学生们先自由朗读,然后一起朗读。
教师指导:请大家观察这些短语,谁能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发现,每个短语的前两个字都是季节加景物,第三个字是动作。
深入探讨:这些动作与什么有关?
学生可能会回答,“吹、落、降、飘”都是描述四季事物来到人间的方式。
2. 生活联系:
填空活动:我会出示一个填空,让学生们尝试填写并分享:(春)风吹、(夏)雨落、(秋)叶飘。
拓展:还有哪些短语是这样的结构?
预设:例如,冰雪化,燕子飞,荷花开。
3. 生字学习与记忆:
动作结合识字:我们可以通过做动作来认识这些字。
“吹”字:大家注意,“吹”字的口字旁。我们做“吹”的动作,向手掌吹气,来,再吹一大口气。一起读——春风吹。
“落”字:从高处掉下来就是“落”。比如,夏雨从天上掉下来。
“降”字:看“降”字,偏旁是双耳旁。与“落”字意思相近,可以组成“降落”。一起来做降落的动作吧!
“飘”字:看“飘”字,是左右结构。做“雪花飘”的动作,感受雪花轻轻柔柔地飘动。
字理识字:除了动作,我们还可以通过字理识字。“降”字的甲骨文中,左边是土山,脚印表示从高处向低处走。左边的偏旁叫“双耳旁”,还有哪些字包含“双耳旁”?
预设:队、阳、阴。
4. 短语游戏:
活动:认识了生字后,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这些字你都认识了吗?
学生们能够认读并完成游戏。
(设计意图:尽管课文简短,但生字较多,字形复杂,识记难度大。因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和动作结合,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朗读、背诵指导
1.引导学生们进行一种互动朗读练习,以“拍手歌”的形式进行。
师:什么吹? 生:春风吹。
师:什么落? 生:夏雨落。
师:什么降? 生:秋霜降。
师:什么飘? 生:冬雪飘。
2.回顾全文,伴着音乐,男女生合作读。
3.结合插图,学生填写对应的词语,并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一问一答、配乐等多种朗读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巩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写会写字
1. 教师讲解:“雪”字的构造和书写要点。
“雪”字是上下结构的汉字,由“雨”字头和下半部分组成。
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雨”字头的横钩中的横要写得相对较长。
第四笔的竖要稍微长一些。
下半部分应位于“雨”字头的中间位置。
2. 教师提问:使用“雪”字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预设:“冬雪”表示冬季降下的雪,“雪人”指用自然雪或人造雪累积起来的小人形雕塑,“下雪”描述天气现象中雪的降落过程。
3. 教师范写:“雪”字。
教师在黑板或展示板上示范书写“雪”字,强调之前提到的书写要点。
4. 学生练习:
学生首先进行书空练习,以熟悉笔画顺序和结构。
然后,学生在纸上实际练写“雪”字,应用教师讲解的书写技巧,以提高书写质量。
七、课堂演练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新的生字和词语,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