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两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两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31 11:23:50

文档简介

2023~2024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点名孩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上面居住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从
南极到北极,从东半球到西半球,生命活动的迹象在地球上如此繁盛。然而,这些种类繁多的生
物是否一直就存在呢?惠裤,下中书海熙。
{是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生命可以从非生命的物质中自然发生。法国化学家巴斯
德在1864年进行了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即使在曲颈瓶子里,微生物这样简单
而微小的生命都不会自然发生。这个实验有力地否定了自然发生论,为人们正确了解生命是如
何发生提供了启示。还有一种观点是“宇宙发生说”。这种学说认为宇宙是生命的来源地,陨石
是运载生命种子的“飞船”,陨石通过撞击地球的方式,把它们带进了地球。在地球的适宜条件
下,来自宇宙的生命就生存发展起来了。但是,“宇宙发生说”只解释生命是从宇宙空间移居到
地球上来的,并没有真正揭示出生命起源的原因。东,
年轻的化学家斯坦利·米勒是美国圣迭戈大学的一位科学家,1953年他进行了一个有趣的
实验。他先把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等气体,按照“地球原始状态”时的组成比例,混合在一个
玻璃瓶中。然后,他用电流模仿闪电,轰击这些气体。结果发现在玻璃瓶中出现了二种从未见过
的橘黄色气体。米勒对这种气体进行了测定,证明这一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等有机物质。
科学家通过最新研究表示,地球的生命起源离不开陨石撞击。科学家相信,陨石能够帮人
们解开人类文明研究中的种种困惑。一直以来,在科学界,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有很多种说法。
其中有一种认为地球生命起源于天外,这种观点大多与天外来客陨石有关。
一个火球从天而降,紧接着是隆隆的巨响。有经验的人大概精得出是顾石来了。陨石以这种
“轰动”的方式造访过世界各地。对于陨石,很早以前人们就有所描述,视它为神秘的天外来客。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24539A2023~2024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文中作者对“一系列连锁反应”没有具体解说,“砂岩峭壁”是彗星撞击地球后形成的“戈斯峭壁”被风雨侵
蚀的结果,不属于“连锁反应”,“地球生物的大批灭绝”是“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结果,不是“一系列连锁反应”
本身。)
2.A(“既解释了地球生命是移居过来的,也揭示出地球生命起源的原因”错,原文是“只解释生命是从宇宙空间
移居到地球上来的,并没有真正揭示出生命起源的原因”。)
3.B(A项,“印证了‘宇宙发生说’的主要观点”错,“宇宙发生说”的主要观点是指生命是从宇宙空间中由陨石等
“天外来客”带来的,而米勒所做的实验是证明撞击本身形成有机物质。C项,这种研究途径只是科学界众多
说法中的一种,是不是获得“绝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可”,文中并未交代。D项,“和地球年龄完全一致”无中生
有,人类从地球本身无法探知的信息并不是都能从这些坠落到地球表面的陨石上获得。)
4.①形象生动,如文章描写了陨石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的过程和状态,将陨石比喻成“神秘的天外来客”,赋予陨石
以人的情态,语言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通俗易懂,如文章采用多个具体数据介绍戈斯峭壁的
具体情况,用数据来介绍,使读者对当年陨石撞击地球的力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球粒陨石中含有氨基酸、烃类乙醇和其他可能形成保护原始细胞膜的脂肪族化合物等地球生命生存所需
的物质和转变环境。②陨石撞击地球产生的热和冲击波,可以在原始大气中迅速生成地球生命存活必需的
有机化合物。③陨石每一次撞击地球,都会影响地球环境,进而影响地球生命。(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C(“朱自清给莫愁小像题的‘仙乎仙乎’”理解错误。根据原文“若让我题”可知,“仙乎仙乎”题词是假设,没有
真正付诸实际。)
7.C(“第四段两次运用衬托的艺术手法写玄武湖”“都突出了玄武湖的壮阔与空灵感”分析错误。此处是用了对比手
法。从原文第四段“又有波澜,严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最宜于看月,一片空蒙,无边无界”的表
述看,突出玄武湖的壮阔与空灵感的只有后一处对比。前一处对比表现的是现在的玄武湖空旷苍茫之感。)
8.①用词精准,善于选取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写景。比如“酝酿”“一缕”“幽幽”“苍然”等,表现了鸡
鸣寺的幽古韵味。②巧用比喻修辞。作者俯瞰玄武湖,将湖比作石涛(大涤子)的画作,写出了玄武湖明净荒
寒的韵味。(每点2分)
9.
分镜头脚本时长:20秒
①音乐特点
柔和、舒缓、绵长、悠扬(情感色彩相近即可)(1分)
②远镜头
湖光柳色、楼阁掩映、长廊假山(1分)
③特写镜头
莫愁小像,面庞秀逸,衣褶柔活,眼波流转、顾盼生情(2分)
④视频解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湖光山色、水润柳长,所以有这样婉约的女
(不超过50个字)
子一莫愁,不亦宜乎!(2分,意思对即可)
10.B、D、E(原文画波浪线处为: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
11.A(“不能进于是矣”中“进”和《庖丁解牛》中“进乎技矣”的“进”意思不同。“不能进于是矣”中“进”指前进、
达到,“进乎技矣”的“进”指超过。)
12.D(“赞扬齐宣王”错,实际是指责齐宣王好狗、好马、好酒、好色,唯独不好士。)
13.(1)等到犯了罪,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及”“刑”“罔”各1分,句意1分)
(2)寡人性格愚笨才识浅陋,守护齐国,只害怕会失去它,怎么能有先王的四样爱好呢?(“愚陋”“唯恐”“焉”
各1分,句意1分)
14.①劝谏方法上都使用对比。②劝谏语言上使用排比,言辞犀利。③劝谏策略上因势利导,调动对方。(每点
1分)
15.B(“说明主人公一直久久地注视着,生活过得悠闲自得”错,主人公一直久久地注视着太阳,是因为百无聊
赖,心绪茫然,并非悠闲自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539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