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棚、苔”等9个字,正确读写“软绵绵、苔藓”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或生活积累理解“苔藓”“活生生”“谚语”等生词的意思;能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找到文章的中心句,说出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3.明确中心后,能体会文章是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能迁移到习作中,并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或生活积累理解“苔藓”“活生生”“谚语”等生词的意思;能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找到文章的中心句,说出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2.自己朗读课文,要能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3.借助字典、词典或生活积累理解文中生词。
4.能尝试提出关于课题“夏天里的成长”的问题。(夏天里是什么在长?为什么是在夏天长?)
任务二:分类学词,朗读展示
1.读准词语:
活生生 苔藓 草坪 甘蔗 瀑布 缝隙 谚语 农作物 尽量 软绵绵
2.重点理解:活生生 苔藓 缝隙 谚语 农作物 尽量
3.依句意理解多音字词:尽量(jǐn):尽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
尽量(jìn):达到最大限度。
4.易错字书写:上下结构藓 蔗 左右结构瀑 缝 谚
5.分节朗读课文;尝试解答自己对于课题的疑问。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句,了解各段的内容;思考:作者分别写了哪些事物,圈画关键词并尝试归类。(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动植物、山河大地、人)
2.自读反馈,根据分类梳理思维
3.根据思维导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任务四:细读课文,感受动植物生长
1.默读第2段,找到段落中心句(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依据圈画的动植物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动植物的生长的?
2.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3.句式仿写,出示其他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其他动植物的生长,用上课文关键句式: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不见,就……;
4.自我展示,总结点评。
评价项目及标准 评价结果
围绕第一句话来写
能选取不同类事物来写
能使用有新鲜感的词语,让句子更生动
任务五:细读课文,感受山河大地生长。
1.默读第3段,找到段落中心句(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抓住关键词“什么都在长”(山、地、河、铁轨、柏油路)思考:这些事物是怎样生长的?(“山、地、河” 的长,联系上下文理解山上的草木生长,让山显得“丰满”;地上的庄稼生长,让地显得“高起来”;水位生变化,让河“变宽变深”。“铁轨、柏油路”的长,可以适当补充“热胀冷缩”的知识)。
2.引导发现:作者描写中心句“什么都在长”是从不同方面具体描写的。
任务六:细读课文,感受人的生长
1.学法迁移,自行找出第4段中心句(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敢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思考:作者是如何具体写“人也要赶时候,尽量地长?”(引用农家谚语,从农作物再到写人;构思奇特)
任务七:发现规律,领悟写法。
1.思考:通过梳理作者写了这么多事物,为什么没有凌乱的感觉?(都是围绕中心意思写的;选取了不同方面事物)
2.思考:“动植物——山河大地——人”之间的顺序可以互换吗?(由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到事物的“神奇”生长再到人,每段又都是围绕其中心意思选材,通过三方面层层递进“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3.迁移写作,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到了秋天就是万物收获的季节了,根据《夏天里的成长》仿写《秋天里的收获》,注意要从不同方面选材。(评价标准见上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