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梦》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本课生字“盒、聊、坪”等9个汉字,书写应规范流畅,同时还要精通“彩、梦、森”等9个汉字的书写。通过联想偏旁部首,深刻理解词语的内涵,进而深化对语言的理解与认知。
2. 以正确、流畅且充满感情的语调朗读课文,充分展现文本的内涵和情感色彩,使听众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3. 深入品味诗歌的精髓,感受彩色铅笔所描绘出的精美画卷,仔细品味它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无限向往与热爱之情,激发内心深处的共鸣与感慨,让这份感动如泉水般涌动,温润心灵。
教学重点:
精确掌握生字的书写,并能以流畅且富有情感的语调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深入解读诗歌的内涵,感悟其传达的深邃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几幅同学的绘画作品;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盒、聊、坪”等九个生字,书写“彩、梦、森、拉”四字如行云流水。
2.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以优美流畅的语调感悟其韵律之美,让诗歌的旋律在耳边回荡。
3. 通过深入剖析诗歌内涵,让学生初步领悟“彩色的梦”所蕴含的丰富意蕴与美好向往,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无限遐想。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探索无限
1. 借助课件,我们展示了数幅学生精心创作的绘画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我们鼓励他们仔细观察,并自由发表对这些绘画作品的独到见解。随后,教师将作出恰当的总结,并以此为契机,引领话题:这些画作内容丰富、色彩鲜明,彰显了孩子们独特的创造力和精湛的绘画技巧。本节课,让我们携手踏足这个充满奇幻与创造力的绘画世界,去探寻一位小画家对绘画世界的憧憬与梦想。
2. 随后,教师在黑板上工整地书写课题:“彩色的梦”。我们引导学生跟随书写,注意“彩”字右边三撇的紧凑与等距,特别是第三撇要稍长于前两撇;“梦”字则呈现上展下收的态势,上半部的“林”字应写得稍扁,右边的捺画要略显舒展,下面的“夕”字撇画要略长,以保持整个字的稳定与和谐。此外,我们还将指导学生在课后的田字格内,认真进行生字描红与临写练习,以期达到更佳的书写效果。
二、读文识字,品味诗歌之美
1. 播放诗歌的优雅朗诵,让学生静心倾听,体会每一个字的准确发音,同时细心标注诗歌的节数,让诗歌的篇章结构在纸上起舞。
2. 学生独立朗诵诗歌,借助拼音精确掌握每个字的读音,流畅地诵读每个句子。遇到拗口的地方,不妨多次尝试,让诗歌的韵律在口腔中荡漾。
3. 同桌间互相交流朗诵,细听对方的发音,一旦发现不足,便及时指正与纠正,共同追求卓越的朗诵效果。
4. 核查学生的自主朗诵情况,挑选几位学生分节朗诵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诵表现,适时展示部分生字卡片,重点指导学生准确掌握生字“坪、精、叮、咛、苹、灵”等的后鼻音,特别留意“咛”字的声母是鼻音“n”,而“聊、蓝”两个字的声母则是边音“l”。
5. 指定学生连贯朗诵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诵情况再次进行部分字句的范读指导,让诗歌的韵味更加醇厚。
6.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深情朗诵诗歌,边读边深入思考,探寻诗歌背后的深意。学生在朗诵中领悟到,“彩色的梦”不仅代表着彩色的铅笔,更是孩子们无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象征。
学生分享道:“我理解了诗歌中的‘彩色的梦’指的是彩色的铅笔。”
教师好奇地追问:“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学生指着第1小节回答道:“从‘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这几句中,我能感受到铅笔就像孩子们彩色的梦,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教师展示第1小节,指导学生再次朗诵,并引导学生想象“彩色的梦”的形态(长、圆、硬),以及它们的日常(在铅笔盒里聊天、在白纸上跳跃)。教师适时点拨,“跳蹦”在这里犹如精灵般,形象地描绘了铅笔在白纸上绘出美妙画面的情景。
学生又兴奋地分享道:“我还发现彩色铅笔画出的画面非常美丽。”
教师继续追问:“你能具体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到的吗?”
学生回答道:“从诗歌的第2、3小节中,我感受到了彩色铅笔所绘出的美丽画面。”
另一位学生补充道:“而且,我知道彩色铅笔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美景。”
教师好奇地追问:“你是如何发现的呢?”
学生指着诗歌最后一小节末尾的省略号说:“这里的省略号意味着还有许多美景未被描绘,留给我们去想象。”
教师赞赏道:“孩子们,你们真是善于阅读的孩子!现在,让我们再次一起朗诵这首诗歌,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感受那由彩色铅笔绘出的美丽梦境。”
7. 学生们纷纷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独到见解,而教师则适时归纳,指出诗中细腻地描绘了“我”用彩色铅笔勾勒出的五彩斑斓、和谐宁静的自然景致。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巧妙地运用了朗读交流法,使学生在初次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得以互动交流,不仅扎实地掌握了随文识字的能力,深化了对生字读音的理解,还从多元视角感受到了诗歌的丰富内涵,为下节课深入剖析诗歌的情感内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生字记忆深化,书写规范引领
1. 从课文中精心挑选生字卡片,逐一邀请学生朗读。随后,以小组形式接力朗读生字,共同练习。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教师再次进行发音指导,尤其是后鼻音生字的准确发音,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准确无误地掌握。
2. 挑选朗读优秀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其他同学一同朗读生字。其余同学紧随其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展示课后田字格内本节课需书写的生字:“彩、梦、森、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汉字书写的理解,分享书写这些生字时应注意的细节。例如,“森”字上面的“木”应写得略短等。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关注生字的结构、笔画等特点,进行深入交流。
4. 教师亲自示范书写,并给予具体指导。例如:“彩”字左边“采”的捺画变为点画,右边三撇要紧凑,其中第三撇略长于前两撇;“梦”字上面的“林”要写得略宽,下面的“夕”则要注意紧凑,确保整体呈现上展下收的形态;“森”字上面的“木”略扁,下面的“林”则要保持撇、捺两边对称;“拉”字左窄右宽,特别注意右边的“立”落在“十”的中间位置。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写规范,提升书写水平。
5. 学生独立思考,用红色笔迹勾勒出独特的见解,同时模仿并书写生字,尽展个性与创意。教师则在学生周围巡视,仔细检查每个学生的书写作品,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及时的书写反馈,针对个别学生的书写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与帮助,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书写技能。
四、课堂总结
1. 教师结语:亲爱的学子们,是否曾梦想着跨越文字的篱笆,潜入那五彩斑斓的梦境,尽情领略其中的奇幻与华美?让我们怀揣着热情与期待,翘首以盼下节课的钟声响起,继续我们精彩绝伦的文学探索之旅吧!
2. 作业布置:课后,望大家能够用心投入,用真挚的情感去诵读这首诗歌,深刻体会其中的韵味与情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熟练掌握“结、苹、般、精、灵”这五个生字,深刻理解它们在文章中的内涵,利用偏旁部首或上下文语境来深化对其的理解。
2. 能够流畅、富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完美地传达出文章的情感和意境,让人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3. 通过诗歌的丰富想象,领略画面的美丽,从而激发出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和提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故,开启新知之旅
1. 邀请同学们上前,用清脆的嗓音朗读诗歌。教师将细心聆听,针对学生的发音情况,适时地纠正生字读音,并示范朗读部分句子。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中,感受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之美。随后,全班同学将齐声朗读诗歌,共同领略其韵律的魅力。
2. 站在上节课的学习基础上,我们诚挚地邀请同学们展开深入的思考:诗歌题目中的“彩色的梦”究竟寓含了何种深刻的意涵呢?教师将引导学生们聚焦于诗歌的第一小节,共同探寻并归纳答案。最后,我们将这一重要信息以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彩色铅笔,它们如同五彩斑斓的梦境,带领我们走向更加广阔的知识世界。
二、探究学习,感悟诗情
1.诱人的探索:那些多彩铅笔的足迹究竟隐匿于何处?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共同细品诗歌的第二小节,追寻彩色铅笔所滑过的神秘之地。
(1) 学生如同探险家,沉浸在诗歌的奇幻世界中,自由地阅读,细心地圈画出与铅笔痕迹紧密相关的词语。他们与同伴、老师深入交流,分享彼此的发现。课件适时展示诗歌的第二小节,尤其是“草坪”与“天空”这两个生动场景。孩子们兴奋地分享这些地方的变化:草坪披上了绿装,野花绽放出艳丽的红裙,天空则披上了湛蓝的斗篷。老师倾听并巧妙归纳,用“草绿、花红、天蓝”这六个字,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这些美妙的变化。
(2) 教师展示了几幅如诗如画的景象:郁郁葱葱的草坪、娇艳欲滴的野花以及那无边无际的蓝天。学生凝视着这些画面,感受着它们带来的视觉冲击。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尝试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内心的感受:“色彩鲜艳!”老师微笑着点头,将这个词语端正地书写在黑板上,与之前的词语形成美妙的呼应。
(3) 在这一刻,老师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诗歌的最后一句‘蓝得透明’为何要用三个破折号隔开呢?”孩子们陷入了沉思。经过激烈的讨论,他们恍然大悟:这样的表达不仅凸显了天空“蓝”的程度,更传达了诗人对那透明蓝天的深深喜爱与赞叹。而“透明”一词,在此处赋予了天空干净、明亮的特质,如同诗人的心灵一般纯净无暇。
(4) 我们要引导学生深情款款地朗读第2小节,边读边在脑海中描绘出鲜明而生动的画面。在朗读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强调“大块、大朵、大片”这三个词语,让它们充满力量,仿佛触手可及。同时,当读到“蓝一得透明”这四个字时,要稍微放慢语速,让听者能够深深感受到那份纯净无瑕的蓝色之美,仿佛置身于蓝天白云的壮阔之中。
2.过渡: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继续随着彩色铅笔的舞动,去探索下一个美丽的画面。看,你们又会遇到怎样一幅令人心动的景象呢?
(1)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三小节,细细品味这幅画所描绘的地方,以及画面中那些令人陶醉的景物。
(2)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这幅画展现的是一片森林。
老师好奇地问:“这是一片怎样的森林呢?”
学生兴奋地回答:“这是一片葱郁的森林。”
老师微笑着追问:“从‘葱郁’这个词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深情地描述:“我感受到了这片森林的树木繁茂,生机勃勃。”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这片森林的葱郁,老师展示了一张森林的图片,并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画面,体会“葱郁”的意境。
老师继续引导:“在这片葱郁的森林里,你们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学生兴奋地分享:“我看到了一棵挨着一棵的雪松,它们就像好朋友一样手拉着手。”
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并在黑板上写下了“雪松”二字,同时展示了一张雪松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拉着手”所表达的画面。
老师好奇地询问:“这些雪松在干什么呢?”
学生充满想象力地回答:“它们正在邀请小鸟留下美妙的歌声。”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小鸟”二字,并继续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这只小鸟,生活在这样葱郁的森林里,你会感到快乐吗?”
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会!因为这是我们的绿色家园,也是我们的美丽家园。”
老师进一步启发:“如果你是小鸟,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呢?”
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会在这里筑巢、生活,每天欢快地歌唱;我会站在枝头跳舞,展示我的美丽羽毛。”
最后,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小屋”二字问道:“孩子们,你们看看小屋的烟囱上有什么呢?”
学生惊喜地发现:“那是一个像苹果一样又大又红的太阳!”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太阳”二字,为这幅美丽的画面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3)引导学生再次沉浸于第3小节的阅读之中,让他们自省内心,是否深深喜爱着这幅动人的画面。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感悟,分享那份喜爱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以巧妙的方式引导他们领悟画面中人与自然、动物之间那份和谐共融的美好(板书:和谐美好)。
(4)指导学生以饱满的情感朗读,让他们的声音充满对画面的热爱与向往,充分展现内心的情感。
3.过渡引入:彩色铅笔,真是个充满魔力的创造!正是因为它,一张原本朴素无华的白纸才能被赋予如此绚丽多姿的色彩,我们的奇思妙想也得以在纸上化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孩子们,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诗歌的最后一小节,看看能否从中领悟出更多新的意境和韵味。
(1)请你们各自低声诵读,深入思考,随后与同桌分享自己从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2)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将带领大家深入剖析“精灵”这个词,感受它所蕴含的可爱与美丽。同时,我们也将尝试通过偏旁部首来领悟“叮咛”这个词,体会其中再三叮嘱的深情厚意。
(3)请大家紧紧抓住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放飞你们的想象力,探索这个彩色梦境中还可能存在的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好事物。在此过程中,老师将启发大家理解,彩笔所描绘的,不仅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更是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4.延伸思考:假如给你一支神奇的彩色铅笔,你最希望描绘出怎样的画面呢?是可爱的动物、美丽的大自然,还是其他什么令人心动的景象?老师将引导我们再次回顾诗歌的内容,深刻感受作者通过画面所传达的美好愿景——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希望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永远充满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三、课堂小结
如今,因为众多人对环境保护的忽视,草地变得枯萎,树木凋零,小动物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但在图画的世界里,我们的大自然依然能够展现其美丽的风貌,让人心驰神往。我们渴望,这些五彩斑斓的铅笔能够幻化成大森林的精灵,再现地球曾经的繁华盛景,为地球重新描绘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板书美化:大森林的精灵)
板书设计:
彩色的梦
草绿、花红、天蓝 (色彩鲜艳)
彩色铅笔 (大森林的精灵)
雪松、小鸟、小屋、太阳 (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