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课时提高练 21 《庄子》二则(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课时提高练 21 《庄子》二则(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31 21:5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庄子》二则
【练基础】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吹:  
(3)亦若是则已矣   是:  
(4)鲦鱼出游从容   从容:  
(5)子非鱼   子:  
(6)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  
(7)请循其本   循:     本:  
(8)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既已: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固非鱼也      D.我知之濠上也
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C.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D.鹏之大   天之苍苍
4.下列各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野马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安知鱼之乐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6)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练阅读】
一、阅读《北冥有鱼》,回答问题。
6.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大鲲变大鹏后,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B.文章先描述鲲鹏的外形,再写大鹏的活动,然后想象大鹏俯瞰大地,感慨天地苍茫。
C.作者善用想象和夸张,“不知其几千里也”“若垂天之云”等,极力渲染鲲鹏的硕大无比。
D.作者以“大鹏”自比,抒发自己志存高远、蔑视权贵之志及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的感伤。
7.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8.文中引用《齐谐》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9.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语段加以分析。
10.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11.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
二、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回答问题。
12.下列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的游玩,他们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B.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C.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
D.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13.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 谈谈你的理解。
1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辩论胜利者是谁
15.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16.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练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①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②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③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境内:楚国的国事。②巾笥(sì):以巾包裹,藏入箱箧。③往:回去。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使:  
(2)庄子持竿不顾  顾:  
(3)宁生而曳尾涂中  曳:  
(4)吾将曳尾于涂中  涂:  
18.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吾 闻 楚 有 神 龟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20.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21.庄子的这种人生态度你是否赞同 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1)迁徙 (2)吹拂 (3)这样 (4)悠闲自得 (5)你
(6)完全,完备 (7)追溯 最初,本源 (8)已经
2.A 【解析】A.“冥”同“溟”,海。故选A。
3.D 【解析】A.名词,气息,这里指风/名词,气息。B.动词,变为、变作/动词,叫作、称为。C.副词,固然/连词,本来。D.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C 【解析】A.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B.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没有驯服的马。C.已经。D.古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今义:常用于“安全”“安静”“平安”等义。
5.(1)当鹏鸟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这只鹏鸟呀,随着海水的运动迁徙到南海。
(3)鹏鸟迁徙到南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6)你说‘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表明你已经清楚我知道鱼的快乐,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
练阅读
6.D 【解析】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全文旨在阐发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富含哲理,抒发了作者志存高远、蔑视权贵之志,但没有抒发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的感伤。故选D。
7.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并没有真正的“逍遥”,都未能脱离世俗的束缚。
8.引用《齐谐》中的记载,运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一方面论证大鹏南飞的可信,另一方面论证了世上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都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9.示例:①硕大无比: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②力大无穷: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③志存高远: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④善借长风: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0.世间万物无论大小都是有所依凭而不自由的,都无法达到真正的逍遥的境界。
11.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营造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②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对应的,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事物,以大小对比来阐述“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③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遥”境界的想象和创造,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其中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12.C 【解析】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不同的生活情趣,但因好辩和博学又成为知己。故选C。
13.因为他对客观事物带有欣赏的态度,看到鱼儿出游从容,自己当时也悠闲自得,就把自己的主观感受移情到鱼儿这类客观事物上。
14.示例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却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示例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得以在争论中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15.惠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庄子处于被动地位。庄子偷换概念,将“怎能会知道”偷换为“在哪知道”,从而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16.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欣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感转移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
练能力
17.(1)派 (2)回头看 (3)拖着 (4)泥,泥巴
18.吾闻/楚有神龟
19.(1)楚王派两位大臣先行前往(传达他的意思)。
(2)(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
20.他是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喜欢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的人。
21.示例一:我赞同。身处官场,常身不由己,倒不如自己不问世事,做闲云野鹤更逍遥自在。
示例二:我不赞同。如果人人都像他一样,只顾自己享受快乐、自在的生活,那社会还怎么发展呢 我觉得有才华的人,就应该积极入世,为百姓谋福利,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译文: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两位大臣先行前往(传达他的意思),说:“(楚王)希望能用国内政事劳烦您!”庄子手持钓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布帛包裹着它,把它装在竹箱里,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 还是宁愿摇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两位大臣说:“宁愿摇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仍)将摇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2